时间:2018/2/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晨钟暮鼓”上承北魏皇家气度,下传千年平城文脉,是古代城市军镇管理和百姓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军事文化和管理的重要载体,从北魏一直绵延到明清。

为再次让历史的钟声和鼓乐萦绕大同古城,重现和彰显我市古城文化底蕴,年1月1日,以“吉祥钟鼓鸣大同.福泽平城传天下”为主题的“晨钟暮鼓”恢复启动仪式暨新年祈愿大典在大同古城隆重举行。至此,停锤百年的“晨钟暮鼓”之音将重新回荡在大同古都上空。

戊戌新年祈愿大典暨古城“晨钟暮鼓”启动仪式共分为六大板块,内容包括:“八音纳福,八言献瑞”祈福仪式、“祈文钟锤”礼游仪式、诵读“祈愿文”仪式、全市各界“登楼鸣钟”、“登楼击鼓”仪式等。

在这次盛大的启动仪式上,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灵大号”应邀参加了此次“晨钟暮鼓”的典礼活动。

明朝时期的大同,古城位于四大主街上,处处楼阁高耸。和阳街上建有太平楼,永泰街上建有鼓楼,清远街上建有钟楼,武定街上建有魁星楼,中间是四排楼。这些明代楼阁是我国明代木构建筑中的精品,并以四牌楼为中心,四大街上各有一座华丽壮观且不同功用的楼阁,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四方对称的美学观念,也组成了大同独具特色的街巷文化,依据它们所在的四大街又衍生出的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构成了大同古城的基本里坊格局。据史料记载,钟楼内晨钟鸣响,城内店铺便开张迎客,人们也开始了忙碌的一天;鼓楼内暮鼓击响,店铺开始关门打烊,街上的车水马龙也归于平静。

“广灵大号”在这次活动中,以恢弘的阵容、醇厚的音律以及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深受活动现场各级领导和群众的普遍赞誉。“广灵大号”是广灵独有的一种器乐,号筒如倒扣的瓮一般,古时为军中司号,多用于宫廷祭祀、出征凯旋等活动中,在民间多用于祭祀、节庆、婚丧嫁娶之仪。其声音粗狂、浑厚、雄壮、气势磅礴、憾人心肺,艺术独特历史悠久。

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广灵县委、县政府对这一“天下第一号”的传承与保护高度重视,广灵县文化局积极贯彻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针政策,专门成立“广灵民间音乐调查领导组”,进行统一管理,建立档案,以便这一古老的民间乐器,健康,有序的发展。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可治愈吗
白癜风中医治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