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庚子年阴历四月初四

阳历年4月26日

祈福殊胜日

颂赞文殊菩萨

印光大师

文殊菩萨德难量。久成龙种上法王。

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

为七佛师体莫测。作菩萨母用无方。

常住寂光应众感。万川一月影咸彰。

在佛教圣地五台山,每逢文殊菩萨圣诞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十方信众纷至沓来,进香、供灯、礼拜,祈愿祝福,盛况庄严,蔚为壮观。

大智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梵名Manjusri,汉译有文殊师利、曼殊师利、妙德、妙吉祥等名。由于他在所有菩萨中,是辅佐释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

据《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载:文殊菩萨为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胁出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语,后诣诸仙人所求之出家法,因酬对者无,故至佛所出家学道,为左胁侍。

在所有大菩萨中,他不只是四大菩萨中“大智”的象征;事实上,他在过去世曾为七佛之师以外,对释尊也有教悔之谊。

《放钵经》载:“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众生者,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他被称为“三世佛母”,即三世诸佛成道之母,因而有“三世觉母妙吉祥”的尊号。

文殊法相

“文殊菩萨,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顶,左手持青莲华,右手执宝剑,常骑狮子出入,既年青又威猛,却是无量诸佛母,一切菩萨师。”

文殊顶结五髻(代表大日如来的五智)、手持宝剑(表示智慧之利)、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慧的威猛)。文殊手中的所持物,右为智慧焰剑,左为莲华上之般若经典。象征文殊智慧出如利剑,可摧毁愚痴,般若智慧浩瀚如经卷。

《大乘心地观经》言:“文殊师利大圣尊,十方诸佛以为母;一切如来初发心,皆因文殊教化力。”修习文殊法,能开发俱生智,坚固记忆,令得聪明,了知诸法真实义,消除语业,破愚痴,得诸佛菩萨之般若智慧。

文殊菩萨心咒(智慧咒)

发音:ōngārābāzhānàdì

嗡阿喇巴札那谛

梵文:OmAraPaCaNaDhih

持诵此咒,可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令众生智慧成就。且持此一咒就包含一切如来所说法。可以增长福德、智慧。愿大家在文殊菩萨加持下,开启智慧究竟圆满!

文殊菩萨心咒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诸世界常安稳无边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障并消除远离众苦归圆寂

文殊道场

文殊菩萨的道场在我国山西的五台山,也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无数信徒心中向往的圣地。

五台山位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名。佛祖释迦牟尼住世时足迹并未到过中国,但五台山却是在佛经中有明确记载的,由佛祖亲口说出是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

《华严经》记载:“东北方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一万人具,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说:“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大地)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国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中国古称震那(China)国,五台山亦在印度的东北方,上述二经提到的“清凉山”、“五顶山”,恰好符合五台山五峦巍然、气候清凉的特征。汉明帝时,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等入中土后,以天眼神通观之,即知此山乃文殊住处,兼有育王所置佛舍利塔。

唐时法藏著《华严经探玄记》卷15说:“清凉山则是代州五台山也。于中现有古清凉寺,以冬夏积雪,故以为名。此山及文殊灵应等,有传记三卷。”

唐华严宗四祖澄观在所撰《华严经疏》中亦说:“清凉山,即代州雁门郡五台山也,于中现有清凉寺,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表我大圣五智已圆,五眼已净,总五部之真秘,洞五阴之真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顶分五方之髻,运五乘之要,清五浊之灾矣。”

身份揭秘古佛再来

诸佛菩萨,凡果后施化,无不具足无上智慧,特别是文殊师利菩萨,更是无上智慧的代表。因为文殊菩萨,是三世果上如来,在《首楞严三昧经》中说:文殊菩萨,过去成佛,名龙种上尊王佛。在《央崛摩罗经》中说:文殊菩萨,北方作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在《宝积经》中说:文殊菩萨当来成佛,名普见如来。在《华严经》则说,文殊菩萨,是十方诸佛母,一切菩萨师。

在《法华经·序品》中说:无量劫前,有二万日月灯明佛出现于世:其中最后一位日月灯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后闻父王出家已成佛道,皆舍王位,出家修行,发大乘意,皆为法师。时日月灯明佛座下有妙光菩萨,曾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常为人演说。

日月灯明佛,为彼说《法华经》,佛入灭后,佛的八王子,皆以妙光菩萨为师。妙光菩萨教化八王子,令其坚固菩提心,终于次第成佛,其最后佛名燃灯佛。而燃灯佛正是释迦如来的本师。时妙光菩萨,即今文殊师利菩萨。是以文殊菩萨,不仅是释尊本师,亦是释尊的祖师,今以祖师身份,示现为弟子,可见佛法平等,不生执著,但为利生,不拘世俗知见。

而文殊历史的悠久,智慧的超越,亦由是可知。何止是佛教中智慧的代表,简直是无上智慧的化身。

应化显圣普度众生

救度虚云老和尚

文殊菩萨显圣的事迹,最著名的或许就是救度虚云老和尚了,虚云老和尚出家多年后,感怀父母恩德,发愿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山,是年冬天,行至黄河渡口,大雪纷飞,虚云老和尚身患重病,在一破庙奄奄一息。

深夜,有一位乞丐到来,生火为虚云取暖,又熬粥照顾虚云,一直到七日后虚云老和尚康复后才离去,临别,老和尚询问姓名,乞丐答言:文吉,可到五台山找他。后来虚云老和尚一路礼拜到五台山,才知文吉就是文殊菩萨化身。

寒山与拾得

文殊建立道场于五台山,摄化有缘人。同时深入民间,示同凡人毫无察觉,随机说法,普度众生。如佛教中著名的寒山大士,就是文殊菩萨应世。寒山示现生于贫苦之家,自小父母双亡。其兄不仁,饱受饥渴之苦,为求知谋生,辗转流浪,其诗云:‘出生三十年,常游千万里。’可知其流浪生活多苦,后到天台山出家,隐居于寒岩,甚感满足。

但为求饮食,常到国清寺,找老友拾得。当时拾得在寺内当行堂职,将残余饭菜,收贮竹筒,赠给寒山子。寒山子生平行为,迥异常人,特别其所吟诗,深具佛法妙理,都是醒世警言。所以虚云老和尚说:‘法身清净若琉璃,肉眼看来那得知,欲识其中玄妙处,细读寒山百首诗。’

化身贫女

《感应录》中有一则贫女故事,说五台有灵鹫山,山下建灵鹫寺,每年春天,必设无遮大会(颂经忏拜法会)。凡参加者须随喜功德,令来者所求满愿。北魏时,法会当日来了一贫女,携儿背子又牵了一条狗,剪一束头发交给主事者说:“我贫苦,无物可施,仅头发而已。”执事无奈收之。又说:“我时间紧迫,等不及开饭,先吃好吗?”执事给三份,贫女言不够,狗也得吃。再送一份,拿了四份,贫女说还少一份,执事觉得奇怪,连狗都有了,为何还欠一份?贫女指着肚子说:“还有一个,尚未出生!”执事起了嗔心,斥其贪得无厌。

瞬间,贫女飞升空中,说偈云:“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著处,致使阿师嫌!”贫女变身文殊菩萨,狗是金毛狮,二子为童男,侍立左右,又云:“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弃,其如憎爱何?”法会大众,惭愧有眼不识菩萨,顶礼忏悔,再求开示,又出偈曰:“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说毕隐而不现。大众将所施秀发建塔供养。明万历年初,塔颓,圆广法师发心重建,掘得大士圣发数根,呈金黄色,但如舍利子,随各人业障,所见不同。闻塔尚存,在大塔院侧。

由于有关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显灵应迹的事迹传说很多,五台山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文殊经上说:“若人闻此五台山名,入五台山,取五台山石,踏五台山地,此人便有福报,积累功德,超四果圣人。”

楞严经云:菩萨示现,不欲人知,若泄露,则不知所终。文殊菩萨道场虽在五台,但无处不现,应化事迹还有很多。以其悲心无尽,常常化现人间普度众生,例如宋代的顿吉,也就是著名的戒善和尚,就是文殊菩萨化身,其一生行迹,非常传奇,而且记载详细,在此不再赘述。

助佛弘教大慈大悲

文殊菩萨,带果行因,本其无上智慧,广作无边佛事,于十方佛土中,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度种种众生。岂独在娑婆世界助佛宣扬?

不过,娑婆世界的众生,因释迦佛的介绍,始知文殊菩萨的伟大圣迹,及其功德的不可思议。

文殊菩萨,既然是三世果位如来,其智慧特殊可知。因此,在释尊一代时教中,凡大乘法会,无不参与,而且担当重任。

《华严经》载,是一佛二菩萨共演大教,名华严三圣。一佛是释尊的法身毗卢遮那佛,二菩萨指文殊菩萨,及普贤菩萨。文殊般若自在,普贤三昧自在。文殊执掌佛的智慧宝藏,普贤推展佛的广大行愿,所谓:文殊述德,普贤启行,同辅毗卢遮那佛,教化大机众生。

文殊菩萨,在华严会上,以其甚深无上的智慧,宣说诸佛无尽功德,特别是在福城中说法,广宣诸佛种种行门,种种功德,鼓励大众发菩提心,勤求佛道,并劝勉大众,亲近善知识,修学普贤殊胜行。先令六千比丘,发无上意,复令无量众生,共发菩提心。

不但诸多经典中,世尊委以重任,在大藏经中,因文殊菩萨而发起的大乘经典,或以文殊圣号标立经题的经典甚多,特别是在般若会上,文殊菩萨处处现身说法,分担世尊的辛劳,诚为世尊的权威法将、得力助手、主要功臣。

文殊法门无上境界

文殊法门殊胜,一行三昧,令大众开大智慧,勤修禅定,入三昧力而早成佛智。在《华严经净行品》中,文殊菩萨无尽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为众生开示净行法门,进入妙吉祥境界。

同时,也必须作利益众生之事,来圆满法门。我们要孝敬奉事父母,同时也要教导众生,善于弘扬佛法,爱护和供养一切贫穷弱势的人。亲力亲为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要教导众生,得福的时候也会施舍帮助别人,无有贪心。我们学佛得到利益,要教导众生,把佛法传给他人,发心行菩萨道,证无上佛智。

在妙法门的指引下得到福报的同时,教导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在又一个文殊菩萨圣诞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至诚顶礼、称颂文殊菩萨名号,祈愿我佛慈悲,护佑众生,护佑中华,护佑正法永驻。

南无大智文殊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菩萨!

-END-

声明

本文由「月明天心」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