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2840/
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厚实,遗产丰富。依托丰厚的文物资源,山西的文化旅游异常红火。山西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游客接待量最多的景区大都是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吸引力的,山西旅游的主要品牌也大都集中于文化类景区,山西在旅游市场上给人的印象主要是文化旅游大省。 文化旅游大省固然是山西旅游的优势,但是在整个旅游市场上,文化旅游仅是半壁江山。市场需求是多元化的,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就单个景区景点来说,要突出特色,主打长项,其产品可以单一化,或文化或自然或观光或度假居其一即可,但就一个面积超过15.6万平方公里的省域来说,如果主要靠某一类型旅游产品打天下,实在是短板太明显,势必削弱对整体旅游市场的吸引力,进而制约整个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山西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同时,又要大力发展自然旅游。只有在文化旅游与自然旅游双轮驱动之下,山西的旅游市场吸引力才会更强劲,旅游产品结构才会更合理,旅游发展步伐才会更稳健,产业贡献和地位才会进一步提升。因此,将旅游业培育成山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就必须要从全局战略上认识发展自然旅游的重要性,在文化旅游大省的基础上,要确立将山西建设成北方自然旅游大省的战略目标。 类型齐全品质良好的自然旅游资源 北方自然旅游大省的战略目标确立与实现是有条件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相应的自然旅游资源。无米之炊是做不出饭的,没有一定旅游资源作基础,北方自然旅游大省的目标也是空中楼阁。所以,非常有必要理清山西自然旅游资源的家底,先从资源赋存上回答山西能否建设自然旅游大省。 旅游资源的概念学界已经有了共识,那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尽管《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没有专门对自然旅游资源下定义,但从旅游资源的定义就可以明确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即存在于自然界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按照上述国家旅游局的分类标准,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四大主类,下设17个亚类77个基本类型。山西省的自然旅游资源四大类齐备,17个亚类中具备15.5类,缺乏岛礁与海面(与河口合为一类)类,77个基本类型中具备69类,没有雅丹、沙丘地、岩礁、岛区、击浪现象、涌潮现象、观光游憩海域、冰川观光地等类型。总体看,自然旅游资源类型比较齐全。由于山西没有进行旅游资源普查,自然旅游资源的数量及质量均不是非常清楚。所以,只能结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这些可以量化的指标,从山岳、峡谷、森林、草甸、洞穴、温泉、瀑布、河流、气候等方面来分析山西的自然旅游资源赋存情况。 1、名山、峡谷荟萃 山岳是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之一,人们习惯上把外出旅游称为游山玩水。山西是一个多山的区域,山地占全省面积约70%,主要的大山脉有太行山、吕梁山、太岳山、中条山、恒山、五台山、芦芽山、管涔山、云中山、系舟山、洪涛山、王屋山等,海拔高度多在—米之间,属于中高山类型,适宜登山旅游。而且,其中的许多山峰自古以来就是风景名山,如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东华山五老峰,华北南部之巅历山,赏月名山珏山,全晋第一崇山芦芽山,八景皆胜的天龙山,等等。据有关专家研究,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变迁,目前“至少还有60余处”名山具有旅游开发利用价值。 与山岳相伴的是峡谷。由于大山众多,山西的峡谷资源自然丰富,其中尤以太行山的峡谷为最。八百里太行像一条巨龙横亘于山西高原东缘,险峻幽深的峡谷有规律地分布在大山的不同区段。古代辟作交通要道的“陉”其实就是相对易行的峡谷,自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形成著名的太行“八陉”,由北而南依次为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更有价值的往往是更为险峻、古来人迹罕至的峡谷,比如平顺虹梯关峡谷、穽底神龙湾峡谷、壶关太行山大峡谷,陵川佛子山峡谷、锡崖沟峡谷、马屹当峡谷(磨河峡)。此外,旅游利用价值较大的峡谷还有黄河晋陕大峡谷,历山的东峡、西峡,阳城蟒河峡谷、析城山峡,太岳山的红崖峡谷、七里峪、陶唐峪,关帝山庞泉沟,芦芽山梅洞沟,浑源错马坪峡,广灵白羊山峡,繁峙天井峡等。其中黄河晋陕大峡谷、太行山大峡谷在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出的中国十大最美大峡谷中双双入选。 2、森林、亚高山草甸广布 在人们的印象中,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十年九旱,树木森林是稀缺资源。当然,比起南方地区,山西的森林覆盖率是底的;但在北方,山西的林地所占国土比例并不低。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的森林地域”被列为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三个层级。据山西省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发布的消息,截至年3月,全省森林公园总数达到处,其中国家级18处,省级37处,县级56处,总面积万亩,合1.22万平方公里,占山西国土面积的7.82%。另外,到年初又有将近40个城郊型森林公园建成,森林公园总数将达到个,遍布全省各市县,这在华北地区名列前茅。1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在北方省区不算太多,但可贵之处在于这些森林公园大多具备较高的旅游利用潜质,尤以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价值最高,其中面积达多平方公里的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年9月召开的中国森林公园发展30周年纪念大会上荣获“全国30个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称号。 亚高山草甸是山西的优势自然旅游资源。草甸多分布在—米的中高山峰顶区域,全省共有近20处,在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恒山、芦芽山、太岳山、中条山均有分布。其中面积较大的主要有五台山五个台顶(海拔在—米,总面积15万亩以上),芦芽山的荷叶坪(最高海拔米,面积多亩)与马伦草原(最高海拔米,面积多亩),云顶山40里跑马营(最高海拔米,1万亩以上),太岳山花坡(最高海拔米,面积1万多亩),灵丘的空中大草原———甸子梁(最高海拔米,面积达3万亩),历山舜王坪(最高海拔米,面积多亩)等,均是夏秋季避暑、休闲、观光理想的旅游地。这样的亚高山草甸旅游资源在其他省区较少见。 3、河流、瀑布众多 山西四周为山河所环绕。“表里山河”崇山峻岭、千沟万壑的地形条件,造就了山西众多的河流。除了流经省界西部、南部公里的黄河,全省流域面积大于平方公里的大河有5条,分别是汾河、沁河、桑干河、漳河、滹沱河。流域面积小于大于平方公里的中等河流有48条,流域面积小于大于平方公里的小河流条。山西高原年降水量整体偏少,但在主要河流源头地区由于森林植被较好,海拔较高,往往形成阴雨天较多的小气候,如汾河、桑干河、岚漪河源芦芽山、管涔山,湫水河、蔚汾河源黑茶山,文峪河源关帝山,沁河、漳河源太岳山、太行山,昕水河源五鹿山,涑水河源历山,滹沱河、清水河源五台山等,从而保证了山西主要河流的来水量。这些河流不同程度具有旅游价值,特别是拦河筑坝形成的大中型水库旅游利用价值更大,代表性的有黄河万家寨水库、龙口水库、天桥水库、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汾河一库、汾河二库,桑干河东榆林水库、册田水库,沁河张峰水库、杜河水库(九女湖)、拴驴泉水库,漳河流域漳泽水库、后湾水库、关河水库、云竹水库,文峪河柏叶口水库等。除了人工湖,山西尚有一些天然湖泊,其中最著名的是晋南的盐湖、五姓湖,晋北宁武的天池湖泊群,朔州金龙池,太原清徐东湖等,这些古老的湖泊均有着独特的旅游价值。 与河流相伴的瀑布旅游观赏价值更高。山西的河流大多源于山间,由于断壁悬崖的存在,在山谷河道自然形成大大小小许多瀑布。最负盛名的当数黄河壶口大瀑布,尽管落差仅有一二十米,但排山倒海的气势无比壮观,堪称世界级的瀑布资源。此外,阳泉桃河娘子关飞瀑,平顺太行水乡红石坪瀑布(赤壁瀑布)、穽底神龙湾天泉瀑布、虹霓峡瀑布、天脊山瀑布,壶关太行山大峡谷青龙潭大瀑布、红豆峡瀑布群,陵川上云台大瀑布、锡崖沟瀑布、武家湾关爷坪瀑布、凤凰欢乐谷黑龙潭瀑布、苍龙潭瀑布,黎城落水涧瀑布、悬水崖瀑布,左权千亩泉瀑布、黄榆岭瀑布,阳城蟒河群瀑,盂县龙堂瀑布,中条山王官峪瀑布、雪花山瀑布,太岳山七里峪五连瀑、兴唐寺虎峡飞瀑、红崖峡谷瀑布、石膏山滴水崖瀑布,宁武芦芽山梅洞沟群瀑、情人谷瀑布,广灵白羊山瀑布、圣泉瀑布,曲沃景明瀑布,隰县龙子湫瀑布,兴县卧龙岗瀑布等,这些数不胜数的瀑布尽管水量不是很大,知名度也不是很高,但最大的亮点是2/3以上位于旅游景区中,利用价值较大。 4、洞穴、名泉丰富 山西是“中国地学旅游资源中的重要单元”,“是我国北方岩溶地貌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造就了许多大型溶洞。“山西境内有明确命名的岩溶洞穴在处以上”。这些溶洞大都处于未探明、未开发状态。已经初步开发的主要有:宁武冰洞,历山白云洞,忻州禹王洞,离石白马仙洞,武乡龙洞,平顺黑龙洞,临汾神居洞,垣曲仙人洞,陵川黄围洞,黎城白云洞,阳城修真洞,平鲁乌龙洞等。这些溶洞与南方溶洞最大的不同是体量偏小、缺水,但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各种溶洞景观应有尽有,而且其中一些溶洞留有远古人类活动遗迹,洞壁上留下历代大量题记,异常珍贵。 历史上的山西是一个多泉的地方。许多名泉见诸历史文献,如太原晋祠难老泉,太原上兰村烈石寒泉,洪洞广胜寺霍泉,朔州马邑神头泉,宁武汾河源泉(雷鸣寺泉),广灵壶流河水神堂泉,新绛县三泉镇古堆泉,临汾龙子祠泉,介休洪山源泉等。与上述名泉一道被列为山西19大岩溶大泉的还有:阳城县境沁河的延河泉,平定桃河与温河交汇地带的娘子关泉,浊漳河谷平顺、潞城、黎城三县交界地带的辛安泉,晋城丹河河谷的三姑泉(又名三股泉),灵丘唐河河谷的城头会泉,五台县南部滹沱河、清水河汇合处的坪上泉,原平市阳武河谷的马圈泉,黄河保德河曲一带的天桥泉,霍州汾河河谷的郭庄泉,柳林三川河谷中的柳林泉。此外,山西较大的泉源还有蟒河主要源头蟒河泉,新近发现的山阴南山(佛宿山)泉等。山西的泉源出水量在最近50多年呈下降的趋势,而且有的名泉已经断流干涸,令人忧心。 但令人欣慰的是近20多年来山西陆续发现了一些地热温泉。温泉是更珍贵的旅游资源,山西境内温泉较多,分布较广。史料记载的有浑源汤头温泉,定襄汤头温泉,夏县瑶台温泉,盂县寺平安温泉,绛县沸泉等。近20多年来得到初步开发的温泉主要有:忻州奇村温泉,忻州顿村温泉,太原神堂沟温泉,原平大营温泉,定襄神汤都温泉,夏县瑶台温泉,盂县梁家寨温泉、天镇温泉,阳高温泉等。另外,在稷山、临猗、山阴等地也发现有温泉。总之,山西温泉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 5、气候凉爽宜人 宜人的气候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每到盛夏酷暑,人们总是向往凉爽宜人的地方去避暑。山西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处高原的山西,所处纬度较高,平均海拔又在米以上,更有大量山地在米以上,这样使得山西的气温要比同纬度华北其他地区低3—4℃,比中原、关中、长江中下游地区低5—6℃,而在山区更要低10℃以上。因此,相对凉爽的气候条件是山西吸引华北、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和关中地区5—6亿人口盛夏避暑的优势资源,特别是忻州五台山、芦芽山,大同恒山、采凉山,朔州紫金山,吕梁黑茶山、关帝山,晋中绵山、石膏山、乌金山,临汾霍山、云丘山、五鹿山,长治灵空山、紫团山、仙堂山,晋城王莽岭、棋子山、析城山,运城历山、五老峰等海拔米以上的中高山旅游区更是风景优美的避暑胜地。 还有一点必须提到,近些年来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频频发生的雾霾天气,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旅游需求。据最近网络联合调查,61%的人对“雾霾天气是否会影响你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的回答是“影响很大”,38%回答“影响一般”,仅有1%回答“没有影响”。雾霾向人们警示,最稀缺的旅游资源恐怕是青山绿水和清新空气。由于山西海拔较高,空气流通条件较好,城市人口聚集度偏低,雾霾在山西较少出现。而且,经过多年的大力治理,过去污染较严重的山西,近年来空气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并且还将持续向好。山西这一气候因素也为饱受雾霾困扰的京、津、冀、豫、鲁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了暂时逃离恶劣空气环境、放松郁闷心情的理想去处。 发展自然旅游的巨大潜力 1、良好的资源组合 上述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为山西发展自然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自然旅游就是依托自然旅游资源开展的旅游,包含休闲、度假、观光、体验、科普、修学、考察、探险、健身、疗养等多种内容。人们的自然旅游需求往往是复合型的,最理想的自然旅游目的地应该具备多样化的自然旅游资源,不仅要有好山,还要有好水,也要有好的植被,甚至还要有舒适的气候,这些要素复合性越强,吸引力就越大。山西的大部分优质自然旅游资源的组合度都比较好,进而具备了成为理想自然旅游目的地资源条件。 以山西七大旅游名山五台山、恒山、芦芽山、太行山、太岳山、关帝山、历山为例,共同的特点是全都聚集了国家级森林公园、亚高山草甸、观光风景山地、峡谷、溪流、瀑布、源泉、日出、云海、避暑气候等优质自然资源;此外,还各有特点:五台山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遗产、华北屋脊,还有佛光等天象景观;大芦芽山还汇集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万年冰洞、天池等特色自然资源;太行山平顺、壶关、陵川区段还集中了国家级地质公园、人工湖、溶洞、亚热带珍稀物种等资源;太岳山中段旅游区还集合了地质公园、溶洞等资源,还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30个森林公园之一;大历山还集聚了原始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溶洞、珍稀动植物等优良级自然资源;吕梁关帝山还汇聚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湖、溶洞、珍稀保护动物等多种资源。以上是山西优质自然旅游资源的大级别组团,其余中小级别的组团也呈现类似的特点,极有利于发展自然旅游。 2、理想的地理分布 山西地形南北长(约公里)而东西窄(约公里)。中北部临近京津唐环渤海圈主要客源地,南部、东南部与中原、关中人口密集区接壤,发展自然旅游的区位条件良好。山西优质自然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可谓大分散小集中,比较平衡地散布于全省各大板块。从大资源来看,黄河、吕梁山、芦芽山分布在省域西部,太行山、恒山、五台山分布在东部,太岳山、中条山居于中部。集中组团的优质资源片区从北到南、自东而西相对均衡分布,接近关中地区的有五老峰———历山、龙门———云丘山———壶口———乾坤湾等旅游资源区;接近中原地区的有历山———析城山———蟒河、王莽岭———黄围山———佛子山、壶关大峡谷、太行水乡———天脊山———穽底等资源区;接近京津唐地区的有恒山、五台山、芦芽山、太岳山中部等资源区,这些吸引力较强的资源区可以满足三大客源地游客较为经济地就近出游。 而且,山西与这些主要客源地的交通联系也非常紧密。近年来山西的高速公路建设力度很大,省内高速通车里程在年底已经超过公里,3纵12横的高速路网正在形成,与周边地区高速公路对接相当便捷;太原至北京、郑州、武汉、广州的高铁业已通车,大西高铁太原至西安段已经开通,大同至太原段预计在一年内也将通车;太原、大同、长治、运城、吕梁都有民航机场,五台山、临汾机场也在建设中。这对于山西在全省范围大力发展自然旅游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3、已有开发的基础 山西的旅游开发已经持续了30多年,虽说推向市场的主要景区景点以人文类居多,但自然资源的开发也已具备一定规模。山西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大致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与人文资源融合在同一景区同步开发,一种是作为自然景区单独开发。这是由资源构成条件所决定的。 旅游资源的组合还体现在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不同大类之间的组合。山西的许多著名旅游区都是两大类资源相互融合的。比如:五台山既是中国佛教名山,同时又是自然资源丰富的风景名山和清凉胜境,已列为国家级自然遗产名录;大芦芽山既是毗卢佛道场,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又有天池、冰洞、云杉、褐马鸡等特色自然资源,被誉为三晋第一崇山;恒山既是中国之北岳,道教、佛教遗产丰厚,同时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绵山、石膏山、灵空山、霍山既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又是太岳山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域,拥有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太行山的娘子关、藏山、黄崖洞、珏山、棋子山,中条山的五老峰,吕梁的云丘山等也都如此。这些文化名山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其自然旅游资源业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 还有一些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体的景区也已经得以开发。这些景区中虽然也会有人文资源,但仅是点缀。这样的代表性景区有:黄河壶口瀑布,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平顺水乡、通天峡、天脊山、神龙湾,陵川王莽岭、凤凰欢乐谷、黄围山,阳城的蟒河,历山舜王坪,关帝山庞泉沟,太岳山红崖峡谷,等等。 上述两类已经得到初步开发的景区构成山西自然旅游的基础,也为山西大力发展自然旅游积累了宝贵经验。 山西要加快开发自然旅游资源的步伐与力度 山西拥有种类齐全、品质较优、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资源组合良好,地域分布较均衡,距离主要客源市场较近,具备建设北方自然旅游大省的资源与市场条件。但山西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尚未被充分认知,也未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其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自然旅游的发展潜力还远未得到充分挖掘与发挥,尚有大量优质自然旅游资源从未被开发。山西处在综改转型发展关键期,全省上下正在全力将旅游产业打造成新的战略支柱产业,山西在巩固文化旅游大省地位的同时,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自然旅游的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行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山西自然旅游的优势,加快开发自然旅游资源的步伐与力度,早日实现三晋大地文化旅游与自然旅游的两翼齐飞。 (作者为山西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导张世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