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药 http://m.39.net/pf/bdfyy/bdfyw/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中央倡导下,山西已开始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探索与实践。改革开放以后,山西新方志事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是地方志机构队伍不断壮大;二是省级志书有序推进、成绩斐然;三是市县志编纂广泛开展、硕果累累;四是年鉴编纂逐步实现全覆盖;五是其他志书和地情资料书编纂精彩纷呈;六是旧志整理倍受重视、成果迭出;七是地方志理论研究深入开展;八是地方志宣介平台方兴未艾;九是依法修志推进有力、基础扎实。 山西省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成就 四、年鉴编纂逐步实现全覆盖年,中国地方志协会发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编纂省志的同时,编辑出版地方年鉴,为下一次续修地方志作好资料准备。年8月11日,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向中共山西省委提交《关于编辑出版山西年鉴的请示》。9月5日,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向各地、市委,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委、办、厅、局党组,各人民团体党组,转发了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请示报告,要求各地、市和省直各部门向《山西年鉴》编辑部提供有关资料。当月,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年鉴处,负责《山西年鉴》的组稿、编辑、出版工作。与此同时,《山西年鉴》编辑部开始着手制订详细的编辑计划并收集资料。年5月,山西省第一部综合年鉴——《山西年鉴》(年版)正式出版。此后,《山西年鉴》每年出版一部。 年7月1日,《山西年鉴编纂条例(草案)》出台,对其体例、编纂要求、组织领导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山西年鉴》编辑部从提高年鉴质量、缩短出版周期入手,积极调动编辑人员的积极性,精选精编,密切联系年鉴作者,精心设计篇目框架,严把印刷装帧关,使《山西年鉴》在短期内有了大的改观,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年山西省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中,年版《山西年鉴》获得年鉴类一等奖;同年,在第一届全国年鉴评奖中,年版《山西年鉴》荣获框架总体设计和美术装帧二等奖。 年山西省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中,年版《山西年鉴》获一等奖。年全国地方年鉴评比中,年版《山西年鉴》获二等奖。《山西年鉴》随着形势变化,不断调整栏目设置,规范编辑方法,实用性、时效性、资料性逐步增强。到年,《山西年鉴》已出版27部,并做到了当年完成出版。 继《山西年鉴》创刊后,山西省部分地(市)、县(市、区)及省直单位、大型企业在积极为《山西年鉴》供稿的同时,也陆续开始编辑出版地(市)县综合性年鉴、省级专业性年鉴和企业年鉴。地、市中,大同、阳泉、长治3市从年开始,晋城从年开始,太原从年开始出版年鉴,每年一部综合性年鉴;县(市、区)中,计有稷山、寿阳、阳高、平定、乡宁、河津、平顺、永济、黎城等20余县定期或不定期出版县级综合性年鉴,有的不称年鉴,如《阳高县情》等;电力、交通、科技、卫生、经济、统计、政协等单位、部门,编辑出版省级专业性年鉴;太原钢铁公司、太原铁路分局、铁道部第十二工程局、铁道部第十七工程局、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太原机车厂等大型企业也先后编辑出版了企业年鉴,每年一部。到年,地(市)、县及省直单位、大型企业等出版综合性、专业性等各级、各类年鉴余部。在年山西省地方志优秀成果评比中,年《阳泉年鉴》、年《大同年鉴》获二等奖,《寿阳年鉴》(—)获三等奖。在年山西省地方志优秀成果评比中,年《大同年鉴》、年《长治年鉴》获一等奖,《黎城年鉴》《山西政协年鉴》《太钢年鉴》等获二等奖。在年山西省地方志优秀成果评比中,年《山西年鉴》、年《山西交通年鉴》、《永济年鉴》(—)获一等奖,《长治年鉴》(—)、年《河津年鉴》等获二等奖,年《山西电力年鉴》、年《山西商检年鉴》、《文水年鉴》(—)等获三等奖。 年以后,随着全省首轮修志基本完成,一些地(市)、县(市、区)地方志办公室在筹备第二轮修志的同时,也开始编纂地(市)县级综合年鉴,地(市)县级综合年鉴覆盖率逐年提高。到年底,全省除《山西年鉴》外,11个市地方志办公室有8个市出版年鉴,分别是《太原年鉴》《大同年鉴》《阳泉年鉴》《长治年鉴》《晋城年鉴》《晋中年鉴》《临汾年鉴》《运城年鉴》。各县地方志办公室出版的有《清徐年鉴》《陵川年鉴》《寿阳年鉴》等30多种。省级专业年鉴有《山西电力年鉴》《山西交通年鉴》《山西统计年鉴》《山西军事年鉴》等26种。年到年,在年鉴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的过程中,省市县各级综合年鉴编纂快速发展。尤其是年全省地方志系统进入志鉴“两全目标”攻坚阶段后,由于措施得当、推进有力,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呈现出更强劲势头。到年底,《山西年鉴》出版33部,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唯一省级精品年鉴,11个市实现一年一鉴,县级年鉴覆盖率达到65%。 五、其他志书和地情资料编纂精彩纷呈在努力完成省市县三级志书编纂任务的同时,全省广大修志工作者利用修志过程中搜集的资料和研究成果,编辑出版了一大批乡镇村志、专业志、部门志、企业志、各类年鉴、地方史,以及概览、辞典、百科全书等地情资料书,极大地拓展了地方志工作的领域。 (一)乡镇村志 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年,全省已编写出版乡镇村志近种。其中,各个时期较具代表性的成果有:河津县《龙门村志》、襄垣县《五阳村志》、晋城市《南村镇志》、曲沃县《下院村志》、洪洞县《曲亭镇志》、汾阳县《宣柴堡村志》、太原市《向阳镇志》、交城县《段村镇志》、阳城县《河底村志》、孝义市《城关乡志》、文水县《信贤村志》、阳城县《柏沟村志》、平定县《南坳镇》、定襄县《神山村志》、太原市《小店村志》、五台县《槐荫村志》、阳城县《下孔村志》、保德县《寨墕村志》、清徐县《集义村志》《天镇县村镇简志》、高平县《凤和志》、孝义市《相王村志》、太原市《西铭村志》、太原市《古城营村志》、平定县《东关村志》、临汾市《屯里镇志》、潞城市《沟北村志》《灵石县乡村志》、陵川县《附城村志》。 (二)专业志、企业志、部门志 山西省的专业志、企业志、部门志具有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持续不断等特点,成为省市县三级志之外的重要方志成果群。从20世纪80年代至年,全省共编纂专业志、企业志、部门志近种。较有影响的成果有:《山西科学技术志》《太原植物志》《中国戏曲志(山西卷)》《山西煤炭工业志》《运城地区交通志》《太原粮食志》《忻州地区宗教志》《汾阳县煤炭志》《汾河灌区志》《山西山河志》《山西省电力工业志》《古交矿区建设志》《五台县当代人物志》《山西水土保持志》《漳泽水库志》《平顺县烟草志》《临汾市煤炭志》《娘子关志》《太旧高速公路建设志》《中华学府志·山西卷》《平定县娘子关提水工程志》《大运高速公路建设志》《太谷人物志》《汾河志》《平鲁文化图志》《右玉县绿化志》《古县牡丹志》《太原图志》《年山西省重点工程大事志》《山西省重点工程大事志》《山西省电力工业志(—)》《大同发电总厂志》《太原机车车辆厂志》《大同矿务局志》《山西省工会志》《太原铁路分局志》《山西同风集团志》《晋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志》《太原机务段志》《长治市供水总公司志》《西山煤矿志》《平定县信用合作社志》《晋城煤业集团志》《山西省交通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志》等。 (三)专业系列丛书 方言志系列有:《平遥方言志》《怀仁方言志》《太谷方言志》《晋城方言志》《陵川方言志》《洪洞方言志》等近40种。 教育志系列有:《代县教育志》《襄汾县教育志》《寿阳教育志》《榆次教育志》《太原市教育志》《运城市教育志》等30余种。 电力工业志丛书有:《大同发电总厂志》《神头发电厂志》《太原第一热电厂志》《忻州地区电力工业志》《运城地区电力工业志》《阳城县电力工业志》《晋中地区电力工业志》《晋东南电力工业志》《临汾地区电力工业志》等余种。 旅游景区志丛书有:《五台山志》《管涔山志》《太原风景名胜志》《小西天志》《壶口志》《王莽岭志》《晋商文化旅游区志》《永乐宫志》《上党风景名胜志》《关公文化旅游志》《绵山志》《珏山志》《大寨风物志》《阳泉风景名胜志》《太行山大峡谷志》《北岳恒山志》《晋祠志》《灵空山志》《雁门关志》《朔州风景名胜志》《霍山志》。 (四)地情资料书 从年起至年,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办公室、省直部门、地(市)县级有关单位都着手编写各类地情资料书,历年共编写出版约多种,近2亿字。这些地情资料书以地方志资源为依托,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料详实等特点,较有影响的成果有:《山西戏曲概览》《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近现代山西政权机构概况》《山西历史人物传》《山西概况》《山西农谚大全》《山西工业基本建设简况》《山西大事记》《山西风俗民情》《山西历史辑览》《山西山河大全》《长治概览》《太谷秧歌》《山西黄河今古》《山西文艺大事记》《河东名胜大观》《太原概览》《民国六政三事》《日本侵晋纪实》《山西卫生大观》《侦讯日本战犯纪实》《晋城百科全书》《清实录山西资料汇编》《寿阳民俗》《河津百科全书》《阳泉百科全书》《上党落子传统剧目集成》《朔州大典》《运城揽胜》《三晋地震图文大观》《长治地名典故》《朔州大事记》《平定揽胜》《晋城百科全书》《大同老照片》《杀虎口》《平鲁文化图志》《山西农业机械化概览》《上党揽胜》《沁水县百科全书》《山西供销社改革发展三十年》《山西家规家训精选》《陵川百科》《平定庙会文化》《山西关隘大观》。 (五)地方史著述 山西省地方志工作者编纂各级各类地方志及其地情资料书的同时,十分注重地方史的研究,并编著了一批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地方史著述。主要有《近代的山西》《汾州史话》《山西通史》《山西通史大事编年》《山西通史(10卷本)》《临汾史话》《山西辛亥革命史》《民国山西史》《长治史话》《晋城史话》《临汾书法史略》《朔州通史》《古交史略》。 六、旧志整理成果迭出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省的旧志整理工作已在各地陆续展开。年,全省地方志规划会议正式将旧志整理出版提上议事日程,列出了需要陆续整理出版的旧志书目。从此,山西省的旧志整理工作一直与新方志编修相伴而行。 (一)旧志整理基础工作 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山西省旧志整理基础工作主要围绕书目提要、专题索引、旧志辑佚等开展。主要成果有《山西文献书目》《山西地方志综录》《山西省地方志联合目录》《山西文献总目提要》《山西通志人物传索引》《太原古方志索引两种》《山西古方志辑佚》《晋志钩沉》《汉唐方志辑佚》《宋辽金元方志辑佚》。 (二)旧志整理点校 山西省元代以前的历代方志大都散佚,所以省市县各级地方志机构的旧志整理点校工作均以整理点校明代、清代、民国时期方志为主。 省级志书有:成化《山西通志》、明万历《山西通志》、乾隆《山西志辑要》、雍正《山西通志》、光绪《山西通志》。 府州志有:正德《大同府志》、弘治《潞州志》、万历《太原府志》、万历《汾州府志》、万历《代州志》、万历《泽州志》、万历《潞安府志》、万历《应州志》、顺治《云中郡志》、康熙《保德州志》、康熙《吉州志》、康熙《岢岚州志》、清《潞郡旧闻》、雍正《泽州府志》、雍正《朔平府志》、乾隆《潞安府志》、乾隆《蒲州府志》、乾隆《汾州府志》、乾隆《解州全志》、乾隆《保德州志》、乾隆《沁州志》、乾隆《吉州志》、道光《直隶霍州志》、光绪《续修隰州志》、光绪《吉州全志》、光绪《平定州志》、光绪《续刻直隶霍州志》、光绪《直隶绛州志》、光绪《蒲州续志》、光绪《岢岚州志》、光绪《永宁州志》、光绪《代州志》、《太原府志集全》。 县志有:弘治《黎城县志》、万历《乡宁县志》、天启《文水县志》、顺治《乡宁县志》、顺治《云中郡志》、康熙《平顺县志》、康熙《永和县志》、康熙《静乐县志》、康熙《广灵县志》、康熙《乡宁县志》、康熙《宁乡县志》、康熙《灵丘县志》、雍正《续静乐县志》、雍正《阳高县志》、雍正《孝义县志》、乾隆《凤台县志》、乾隆《平陆县志》、乾隆《广灵县志》、乾隆《孝义县志》、乾隆《乡宁县志》、乾隆《兴县志》、嘉庆《介休县志》、道光《大同县志》、道光《偏关志》、道光《壶关县志》、道光《赵城县志》、同治《重修静乐县志》、同治《高平县志》、同治《续阳城县志》、光绪《寿阳县志》、光绪《河津县志》、光绪《壶关县续志》、光绪《平顺县志》、光绪《凤台县志》、光绪《天镇县志》、光绪《大宁县志》、光绪《平陆县续志》、光绪《太平县志》、光绪《襄陵县新志》、光绪《怀仁县新志》、光绪《续修汾西县志》、光绪《广灵县补志》、光绪《左云县志》、光绪《孝义县续志》、光绪《乡宁县志》、光绪《黎城县志》、光绪《灵丘县志》、光绪《吉州乡土志》。 民国《徐沟县志》、民国《重修和顺县志》、民国《平顺县志》、民国《偏关志》、民国《乡宁县志》、民国《安邑县志》、民国《浮山县志》、民国《左云乡土志》、民国《左云县要览》、民国《洪洞县志》、民国《永和县志》、民国《安邑县志续编》、民国《黎城县志》、民国《黎城简志》、民国《临县志》(校注本)。 山水寺庙志有:明释镇澄《清凉山志》、乾隆《恒山志》、乾隆《解梁关帝志》、光绪《恒山续志》、光绪《续清凉山志》。 (三)资料汇编 《山西自然灾害年表》《山西地震历史资料汇编》《雁北自然灾害》《山西方志物产综录》《灵丘县历史自然灾害纪略》《运城灾异录》《旧志集录(一)》《太谷历史文献辑录》《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山西卷》。 (四)影印旧志 省志有嘉靖《山西通志》、乾隆《山西志辑要》。府州志有万历《潞安府志》、康熙《平阳府志》、雍正《泽州府志》、雍正《朔平府志》、乾隆《汾州府志》、乾隆《平定州志》、乾隆《蒲州府志》、乾隆《大同府志》、光绪《解州志》、光绪《永宁州志》。县志有嘉靖《太原县志》、万历《太谷县志》、天启《太原县志》、顺治《太谷县续志》、雍正《太原县志》、乾隆三年《太谷县志》、乾隆三十年《太谷县志》、乾隆《陵川县志》、道光《太原县志》、道光《阳曲县志》、民国《榆次县志》、民国《平定县志》等。 七、方志理论研究深入开展山西省的方志理论研究是随着新方志编纂的普遍开展而兴起的。年7月25日至8月1日,中国地方史志协会成立暨首届地方史志学术讨论会在太原召开之际,山西方志工作者就向会议提交了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此后近40年中,随着地方志编纂工作的不断发展,山西省积极组织学术研讨交流;适时成立各级地方志学会和协会;一批方志工作者边修志、边研究,在省内外方志期刊发展文章余篇;一些专家学者还编写出版了方志学术著作。 (一)学术活动 年7月,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邀请著名学者史念海、朱士嘉、来新夏、左开一、朱文尧等为参加全省第二次地方志编纂工作会议的余名代表举办学术报告会。年7月25—31日,受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委托,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在太原举办北方八省(区)地方志研究班。史念海、朱文尧、刘光禄、曹尔琴、刘纬毅、左开一、齐书勤等省内外专家学者应邀授课。年10月7—12日,山西省第一次地方志学术讨论召开。年10月21—26日,全国16省(区、市)科技史志研讨会在太原举行。年10月25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举办方志学术报告会,河南方志专家王迪作了专题报告。年3月10—15日,受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委托,山西、湖北、河南三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十省(区)省志大事记研讨会在大同市召开。年7月23日,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邀请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地方志学会会长梁寒冰作关于提高新编地方志质量的学术报告。年12月16—22日,山西省县志编纂研讨会在太原召开。年3月18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邀请中科院地理所罗来兴、李宝田两位学者在并作地方志学术报告。年10月29—30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举办地方志编纂知识讲座,乔志强、李裕民、刘纬毅分别讲授了山西地方志简史、古籍常识、工具书使用、方志基础知识等。年10月6—12日,华北地区城市志第四次研讨会分别在太原、大同召开,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地(市)地方志系统余人与会。年9月25—29日,山西旅游景区志编纂研讨暨《管涔山志》评审会在宁武县召开。4年5月11日,山西省志续修志目研讨会召开。 4年5月18日,省史志研究院召开第二轮修志县志基本篇目研讨会。7年5月,省史志研究院下发《关于在全省开展第二轮修志论文征集的通知》,在省直修志单位、各地(市)县地方志工作部门开展理论研究文章征文活动。通过征集,共收到各类论文余篇。所征集的论文经筛选修改后,结集出版。年9月29日,在山西省新方志工作开展3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之际,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召开新方志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年9月22—25日,全国第十三次省级年鉴研讨会在山西省晋中市召开。年9月25—29日,中国地方志协会城市区志专业委员会年学术年会在太原召开。 (二)学术著作 主要有《方志编纂学入门》《襄汾县志评论集》《新方志编纂二百问》《中国地方志》《山西教育史志研究》《吕梁地区志评论集》《修志文稿》《实用中国方志学》《新方志编纂研究与实践》《方志新议》《方志学探微》《山西省方志论文集萃》《西樵志语》《拾秋集》《史志探论》《地方志工作必备》《山西方志简史》《山西地方志史》《山西省第二轮修志论文集》《中国地方志史》《纪念山西省新方志工作开展30周年——新方志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 (三)方志论文 从年起至年,山西修志工作者在《中国地方志》杂志和省内外方志期刊发表方志理论研究论文余篇。主要涉及关于方志起源和方志性质功能、修志指导思想、方志编纂体例、方志编写方法、志书资料搜集、地方志质量、专志编写研究、方志图照表格、志书开发利用、年鉴期刊编辑、修志人员素质、旧志研究等方面。 (四)学术组织 年12月16日,山西省第一个地方志学术研究团体——山西省地方志学会在太原成立。之后,部分地(市)也相继成立了地方志学会。年3月4日,阳泉市地方志学会在阳泉举行成立大会;6月,运城地区地方志学会在运城市成立;同年9月23—24日,吕梁地区地方志学会成立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在离石召开;年12月26日,临汾地区地方志学会正式成立,并创办学会会刊《平阳方志》。这些地(市)级学术研究组织与省地方志学会一道构成了山西省方志理论研究的基础平台。年1月,适应年鉴编纂实践的要求,山西省组建了山西省年鉴研究会。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副院长 责编:瑞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