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m.39.net/pf/a_4651543.html

恒山道乐

恒山道乐简介

北岳恒山,海拔.1米,西衔雁门,东延燕云,蜿蜒起伏,奔腾如行,它是我国北方地区道教活动的的圣地。浓厚的宗教氛围,加上宗教活动频繁,古老的恒山道乐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来,加之晋北地区自古便为多民族交流融合之地,形成了古老,多样,纷繁的文化形态、艺术形态,恒山道乐吸收了北魏以来的鼓吹乐、唐宋以来的法曲。千百年来,不断得到升华,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每逢在北岳恒山组织的大型道教法事活动中,是一项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演奏内容。

恒山道协是我国北方道教音乐的一支,属天师正一道,其演奏人员主要由恒山在家道士县城道巷村焦氏家族人组成,当地人称为“恒山道乐班”、组织的道教活动世代传承,距今已有多年。

恒山道乐班所演奏的音乐,主要为“赞叹”、“器乐曲”、“套曲”和“配曲”。

“赞叹”是唱经的音乐,主要有《洞玄赞》、《一盏灯》、《开通赞》、《光明赞》、《返魂香》等,具有很强的旋律性,并以笙管伴奏,发声方法与“晋北道情”的演唱发声方法相同。

“器乐曲”,是道乐中的乐器演奏部分。

“套曲”有《一提经》,《山坡羊》、《干指》、《柳妖精》、《翠竹廉》等五套。“套曲”要求“正套”必须“大工大尺”严格按字谱拍板演奏,风格庄重典雅。

“配曲有”《小八门》、《劝君悲》、《鬼拉腿》等,音乐风格活泼火爆,高亢激越。

主要乐器有:笙、笛、管子、箫、二胡、琵琶、三弦、鼓、铙、钹、云锣、铛。法器有:铜磬、木鱼、法铃、法螺等。谱系为“工尺谱”记谱。

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的恒山道乐,现已成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为了进一步发展恒山道乐,重点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传播。

区域分布

浑源县历史悠久,始置于西汉,定名于唐,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故名浑源县。浑源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属大同市人口最多的一个大县。境内山河雄峻,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县境跨东径°22′至°58′,北纬39°2′,至39°53分,南北长约57公里,东西宽约52公里,现辖6镇12乡、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总面积为平方公里。

浑源县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天清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6.2℃,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地貌类型复杂,结构多样,特点为“南山北坡中盆地”,境内有浑河,唐河两大水系,分属海河流域的桑干河水系和唐河水系,境内山脉为恒山山脉,它西衔雁门,东延燕云,两千米左右的山峰并肩而立,号称峰,蜿蜒起伏,奔腾如行,全县海拔高度为——米之间。

分布区域

恒山道乐分布出西省浑源县境内,流布活动于浑源县及其周边的广灵、灵丘、大同、阳高、繁峙、内蒙等部分地区。

历史渊源

浑源县是大同所辖县区,大同曾是北魏的都城,北魏太武帝时,道教兴盛,被尊为“天师”的寇谦子在平城集道士人,每日进行祈诵,所诵曲调就是道教音乐的先声。全真教大弟子第六代掌教尹志平在恒山收浑源籍道长刘道宁为弟子。元定宗元年()在燕京长春宫招设普天大醮盛会。刘道宁谱写了“巴人曲”、“会仙”、“随应”、“总曲”等道曲为道教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那时道教为“北天师道”,经唐、宋渐于“南天师道”合流,自元代统称“正一道”。

建立于北魏时期的恒山道教乐在法事仪式中制定了“诵戒新法”和“乐章”,有了唱诵经典和部分乐器演奏被认为是恒山道乐的发端,经唐宋到明代以后与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相结合,成了固定的法事仪式和程式,在道教的斋醮中传承下来,演奏内容相当丰富。

从北魏时期流行的恒山道乐至今已有年。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恒山道乐班所演奏的音乐多为金、元代流行的曲牌以及民间音乐,极大地表现了道教音乐民俗化和民间化的特征,从其演奏的古曲中充分反映出恒山道乐的历史风貌。

基本内容

恒山道乐主要的价值在其音乐上,道乐可分为:“赞叹”、“套曲”、“配曲”三部分,“赞叹”系经唱音乐,它既可配打击乐,也可配吹奏乐,用于民间法事活动,念“庙经”为道观、庙、宫等举办节仪,做道场法事演奏。“白经”为民间丧事唱经演奏。“土经”也称“喜经”,为民众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庭人口平安等演奏。恒山道乐班现保留的“赞叹”音乐曲目有50多首,没曲都有诵神祈福的意义。

特征及价值

“赞叹”有音乐,有唱词,诵经词多为民间法事用语。演奏音乐以笙、管为主,旋律性较强,曲调庄重,具有典型的寺庙音乐风格。

“套曲”无唱词,只有音乐,旋律典雅,古朴,刚劲。

“配曲”曲调高亢激越,活泼火爆。

“套曲”与配曲合奏时为同一宫调,既能固定也能随意,要求必须统一。

各套曲的基本结构为:序曲、慢板、中板、快板。

恒山道乐传承了古代音乐,吸收发展了民间音乐,曲调多种,体现了道乐与民间音乐相结合的特征。有着恒山道乐独特的音乐风格。

恒山道乐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历史和社会价值:

1、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表现情绪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2、乐曲古老,曲调多样,曲目保留较为完整,是我国北方地区道教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道教与民间音乐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对研究我国古代民间音乐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3、恒山道乐在它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婚丧喜事还是庙会活动,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机制,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入人心,具有一定的社会欣赏价值。

主要乐器、法器

演奏乐器有:二胡、笛子、笙、箫、管子、琵琶、三弦、古筝等。

打击乐器有:鼓、大擦、小擦、大铙、云锣、铛子等。

法器有:木鱼、引磬、铜磬,法螺、法鼓、法铃等。

服饰有:阴阳八卦红法衣、黑道袍、道冠。

恒山道乐的传承

焦文中(法名焦理忠),从事恒山道乐近30多年,12岁向长辈学艺,勤学苦练,在道教法事活动中唱诵精通,乐器娴熟,为恒山道乐班举行法事活动的组织者。为了使恒山道乐得到更好地发展,他积极开展传习活动,招收学员,带徒授艺,努力培养后继人才,为恒山道乐的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

年,焦文忠被山西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发展及保护

1收集、整理、充实完善项目资料和传承人建档工作。

2、开展传习传播活动,在传习所开设道乐培训班,培养新生力量。

3、编印乐曲谱和画册,更好的向社会进行传播。

4、加强演奏团队建设,鼓励恒山道乐演奏队走向市场,改善生存环境,促进良好发展。

代表性图片

↓↓↓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