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036.html年9月25日,八路军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的指挥下,发挥我军擅长近战、山地战的特点,取得了名震中外的平型关大捷。战斗结束后,八路军的威名在晋察冀边区迅速传开。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增强了根据地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扩大了八路军的影响。部队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沿途群众的热烈欢迎,每到一地,士绅,商贾及劳动群众踊跃拥军支前,场面令人感动。人们知道共产党八路军才是真正抗日的队伍,把赶走日本侵略者的希望寄托在了八路军身上。平型关大捷也震动了友军,受到八路军英勇抗敌的影响,国民党军队在忻口、太原方向组织了较大规模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敌人的行动,扭转了华北地区的抗战局面。平型关战役胜利后,毛主席先后给八路军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五份重要指示,确立了我军在抗日战争中应当坚持的基本战略方针——即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强调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其他一切工作,例如兵运、统一战线等,都应围绕游击战争展开。八路军总部和师师部及时将中央指示精神传达到各作战单位,并且指出,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深入敌后,广泛发动群众,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途径。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正在进行的忻口会战,八路军师独立团在平型关战役结束后,以第一营及便衣队袭击涞源,涞源日军余人闻风而逃,独立团乘势解放了涞源县城。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独立团的任务是开赴广灵,灵丘,浑源地区,以北岳恒山为中,放手发动群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打开工作局面,独立团决定在浑,灵,广地区组织一场战斗,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提振根据地人民的抗战信心。战场就选在广灵县冯家沟。冯家沟是广灵,灵丘两县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这里群山起伏,地势险要。贯通广灵,灵丘的公路在村前的山谷中蜿蜒而过。经过侦察,杨成武发现,日寇每天都有数十辆运送物资的汽车、马车从这里经过,冯家沟就是伏击敌人的最佳战场。在摸清了敌人运输部队的行动规律后,独立团决定:一营和三营立即从涞源城,上寨两地出发,快速插向灵丘、广灵之间的冯家沟地区,准备伏击日军。二营则以涞源城为依托,由副营长肖思明同志率领三、四两个连向紫荆关、易县方向追歼退却之敌,乘胜收复易县县城,并且在收复地区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大刀阔斧地开辟抗日根据地。独立团团部随一营行动,10月11日拂晓,一营的战士们在涞源吃了一顿小米面煎饼。一营营长曾保堂、副营长袁升平命令各连立即赶到指定地点集合。团长杨成武下达了作战命令,做了简短的战前动员,战士们就出发了,按照作战部署向广灵县冯家沟地区快速挺进。同志们听说这次伏击的是日军的运输大队,心里十分高兴。日军的运输队可是块大肥肉,各种装备物质都有。部队行进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没有一个人说话,两耳只听见沙沙的脚步声。根据侦察员传来的消息,日军的运输车队将在明天早晨到达广灵冯家沟。天色阴沉沉的,不一会儿又下起了蒙蒙细雨。战士们冒雨行进在泥泞的山路上,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大家心里只有一个担心,这样的阴雨天气,敌人该不会改变行动计划吧!半夜时分,杨成武率领团部从上、下北泉赶到腰站。他刚到村口,忽然听见传来哨兵的询问,站住,你们是什么人?一一五师独立团,随行的警卫员上前回答。你们是哪一部分的?我们是一营。杨成武感到有点奇怪,按照行军计划,一营现在早过了腰站了,这里怎么还有一营的岗哨?他走上前去问,营部在哪里?哨兵认出是团长来了,赶紧回答,营部在村里。杨成武进了腰站村,看见战士们正在村里分散休息,他十分生气。找到营长后,劈头就问,谁让你们休息的?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前进?曾保堂让团长训得有点不知所措,他吞吞吐吐地说,团长,战士们连续十几天,不是行军就是打仗,太疲劳了,天又下雨,有好几个战士走着走着就掉下了山沟。所以……杨成武说,我也知道战士们很疲劳,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决不能休息,立刻集合部队出发!曾营长挨了批评,立刻跑步出去吹哨集合部队继续前进。这一天,师独立团在涞源到广灵的山间峡谷中,已经奔跑穿行了一百多里,下半夜时分部队到了荞麦川村。老乡们听说独立团冒雨前进是要去打鬼子,非要留战士们吃一顿饭,盛情难却,一营的战士们在荞麦川吃了一顿小米饭,继续向冯家沟地区急进。到达北白堡时,雨下得更大了,道路上到处都是水沟,行军的战士不时有人摔倒在路上,但是大家没有停下来,因为他们明白,只有飞速前进,才能在天亮前赶到冯家沟。自平型关战役开始,独立团前出至易县,涞源一线担负阻击敌人增援的任务以来,战士们就没有好好休息过。大家实在是太疲劳了,为了完成伏击敌人的任务,战士们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咬牙冒雨向预设战场飞奔。东方天边露出了亮光,太阳在山那边呼之欲出,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一营的战士们准时赶到伏击阵地南阁崖村。南阁崖是广灵南山的一个小山村,距冯家沟大约三四里路程。战士们进入山上的树林隐蔽起来,擦拭枪支,检查弹药,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准备。营部派出侦察人员,前出到冯家沟周围侦察地形,选择最佳伏击阵地。天亮时分,雨停了,空气中充斥着泥土和腐败植物的气息。一层薄雾笼罩着古老而静谧的冯家沟,村子靠山而建,灵广公路就像一条长蛇静静地躺卧在村庄旁边。从冯家沟向北30里是广灵县城,向南60里是灵丘县城。路两旁是连绵起伏的高山,灵广公路就修建在两山之间的河谷中。冯家沟村南有一个小山包,同两边的山峰连成一个垭口,是天然而成的绝佳的伏击阵地。杨成武指挥独立团一营在冯家沟南边的垭口布置了一个口袋阵。一连在西,二连在东,四连占领道路两旁高地,担任主攻。三连留作预备队,在南阁崖一带隐蔽待命。三营营长黄寿发,教导员张襄国率领部队直插一营南面的义泉岭地区,同样布置了一个口袋,准备伏击可能从灵丘方向来的日军运输队。在同一条公路上,独立团于两个方向设伏,前者为主要伏击方向,后者为辅助,无论哪个方向出现了敌人,都能保障战斗的胜利。一营三连连长宋玉琳因为没有拿到主攻任务,憋了一肚子气。他找到营长说,为什么不让我们上,我们还能打!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几天前的腰站攻击战中,三连担任主攻,部队损失过半,枪支、弹药也消耗很大,全连只剩下十几把带刺刀的完整步枪了。即便如此,宋玉琳还是坚决要求上阵杀敌。营长曾保堂没批准,宋玉琳气鼓鼓的一个人在周围的山上转悠。转了一会,他看出门道来了。宋玉琳一路小跑来到营部,他提高了嗓门对营长说,敌人的运输队由北向南进入我军伏击圈后,枪一响,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一边抵抗一边撤退,二是不顾死活拼命冲出包围。但是我们现在布置的伏击阵地纵深有限,如果敌人拼命硬冲,就有可能冲破口袋向南逃窜。所以,我建议把三连放在口袋底部,以便在必要时堵截敌人。营首长觉得宋玉琳说得有道理,就釆纳了他的意见,把三连放到冯家沟村东南的那块高地上。当时,杨成武都夸宋玉琳是个肯动脑筋的指挥员,将来前途远大。宋王琳率领三连奔赴阵地途中,发现公路东侧的高地上有老百姓打完场扔下的许多谷草,一捆一捆的,堆成一个很大的草垛子。他灵机一动,假如在此处构设一处伏击阵地,定能出其不意,狠狠地打击敌人。宋玉琳当机立断,由他自己带领一个排,配备三挺轻机枪,在这个离公路不到二十米的小山坡上设伏。他和战士们隐蔽在草垛子后面,机枪枪管穿过谷草缝隙对准了公路。宋玉琳说,我不开枪,你们谁也不准开枪,咱们一定要打他个防不胜防!各连进入阵地后,战士们说话也压低了嗓音。有人轻声哼起了《打骑兵》之歌,为大家鼓劲。骑兵来了不要怕,我们举枪来打它。瞄得准,放得快,打得敌人栽下来。太阳越升越高,山谷中的雾气也慢慢散尽了。战士们趴在潮湿的山坡上,眼睛望着远方的公路,等得十分焦急。忽然,远处山坡上的观察哨发来信号,发现敌人!战士们心里一阵喜悦,大家趴在各自的射击位置上,屏住呼吸,瞪大双眼,紧盯着敌人要来的方向。远处传来一阵马达的轰鸣,紧接着看到两辆摩托车开了过来。宋玉琳埋伏的地方距离敌人最近,他咽了口唾沫,下意识地打开了枪机。敌人十分狡猾,摩托车开到伏击圈口,忽然停下了。驾车的鬼子四处望望,然后一掉头,向右拐进了冯家沟村里。后面两个骑自行车的便衣,跟着摩托车一溜烟似的也进了村。大约五六分钟后,公路上又腾起一片烟尘,接着出现了一队骑兵,人数估计有二十多个,走在最前面的鬼子枪刺上挑着一面太阳旗,在阳光下分外刺眼。他们走到垭口边沿停了下来,四处了望一会,然后勒转马头,也进了冯家沟,只留下一名骑兵立在马背上,用望远镜向公路两边的山坡上观察。独立团的指战员们都很紧张,大战前的沉寂压得人喘不上气来。战士们伏在射击位置上,双手握枪,手心里都冒出汗来。这时候只要谁稍有不慎抬一下头,或者是踩落一粒石子,就可能被敌人发觉。坚决消灭敌人的决心与八路军优良的战斗作风使得大战前的山野一片寂静,从团长到战士,每个人都是山上的一块岩石,坚定,沉稳,大家都在心里期盼着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冯家沟村里传来零星的枪声,紧接着是一阵骚动,鬼子开路的摩托和骑兵从村里转出来,又出现在了公路上。紧跟在后面的是日军坂垣师团第二运输大队,胶轮大车足有多辆,每辆车都由三四匹骡马拉着,车上的作战物资堆得像一座小山。车队像一条肥胖的虫子,沿着公路慢吞吞地向前爬。押车的日本兵缩着脖子坐在车上,怀中抱着战刀,三八大盖枪横放在车架上。车队的末尾,有三十多个骑兵排成一队在殿后。敌人的车队大部分已进入我军的伏击圈,远处的山顶上,我军的了望哨发出了准备攻击的信号。这时候,走在最前面的日军侦察部队忽然停了下来,并示意后面的车队停止前进。是不是敌人发现了我们,宋玉琳的内心不由地紧张起来。当时车队正在下坡,这么多的马车要想一下子停下来,根本办不到。前面的车停住了,后面的还是一辆接一辆地驶过来,敌人的运输车队在坡底处挤成了一堆。这真是个千载难逢的攻击时刻,埋伏在“口袋”底的三连瞅准时机,打响了第一枪。谷草垛后面的三挺机枪吐出了三条火舌,敌人的运输车队立刻乱了套。日军有的还没拿起武器,就被撂倒在车下,没被打死的敌人仓促拿起枪来,钻到车轱辘后面抵抗。有的马车被手榴弹掀翻,好些已死的未死的日军被埋在下面。这时候,一连,二连也在公路两边的山上同时开火,痛击跟在车队后面的敌骑兵,用猛烈的火力封锁敌人的退路。一颗颗手榴弹飞出去,在敌人车队中爆炸。宋玉琳从草垛后闪身而出,大喊一声,同志们,抓活的!他身先士卒,率领战士们冲上了公路。没死的敌人从车底下爬出来,端起枪来同我们拼刺刀。三连虽然只有几把完好的刺刀,但战士们毫不畏惧,大家一拥而上,没有刺刀的战士,就用枪托、手榴弹与敌人拼杀。他们多想生俘几个鬼子啊!可是敌人在做垂死挣扎,让我们的战士吃了亏,宋玉琳头上肩上两处负伤,浑身沾满了鲜血。看见敌人拼死抵抗,难以擒获。宋玉琳火了,他大叫道,给我开枪,打狗日的!枪声响了,眼前的敌人当即毙命。不一会儿,一连、二连也冲到公路上,同敌人展开了肉搏,不同语言的喊杀声和各种枪支的碰撞声响成一片。山谷里到处是翻倒的车辆,堆积的物质,大大小小的木箱随处可见。受惊的骡马踏着敌人的死尸乱蹦乱跳,把大车拽得东倒西歪。敌人架不住我军的猛冲猛打,开始四处溃逃。战士们在山野间追赶着消灭敌人,经过激荡战斗,日军大部分被击毙,伪军双手举着枪,跪在山谷里等待受降。冯家沟伏击战,前后大约四十分钟,师独立团以很小的代价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日军坂垣师团第二运输大队除几名骑兵漏网外,其余全部于此覆没。这次战斗,我军共毙伤日军一百多名,缴获摩托车3辆,大车多辆,骡马多匹,骑、步枪70余支,短枪10余支,炮弹20余箱,子弹40余箱,罐头,饼干、汽水等食品多达余箱,还有大批的呢子大衣、军毯。身上沾满硝烟、泥土的战土们,把缴获的物资重新装上大车,运往抗日根据地上庄子村。在路上,大家一边吃着饼干,一边谈论着刚才杀敌的惬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冯家沟伏击战胜利的当天,独立团三营在营长黄寿发,教导员张襄国的率领下,在冯家沟南面的义泉岭地区也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日军由灵丘开往广灵的5辆汽车进入我军的伏击圈,战士们三面夹击,英勇杀敌,日军的3辆汽车成了我们的战利品。冯家沟伏击战结束后,独立团一营,三营的战士们没有休息,他们乘势向北挺进,于下午三点,收复了广灵县城。青山隐隐,绿水迢迢。山青水秀的广灵县冯家沟村因为这场著名的战斗而被写进了历史。硝烟已逝,英雄永存,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先辈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广灵冯家沟是一个令人怀念的地方。万木霜天红烂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