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今天是八一三淞沪抗张爆发(年8月13日)爆发八十周年,雅理读书推送本文以资纪念。本文作者吴格(复旦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原载《文汇学人》年8月7日。

▍年,近代学人胡朴安先生年将六十,元旦于《朴学斋日记》中记云:“余不记日记将近二十年,中间间断,今自二十六年始,当日日记之。”天幸先生新年发愿,自本年始恢复日记写作,并至老未辍,遂为后人留存大量宝贵记录。《朴学斋日记》中对于淞沪会战战况之记述,一则同仇敌忾,义愤填膺,再则出于新闻工作训练,言必有据,随时核实修正,虽属私人记录,又力求真实客观,志在存信,堪称上海抗战史之民间实录。

 

年,近代学人胡朴安先生(—)年将六十,元旦于《朴学斋日记》中记云:

以旧历计算我年五十九岁两个月,以新历计算五十八岁三个月。昔卫武公年九十,犹日诏于国人曰“毋以耄而舍我”。以我年比之武公,犹是壮年,岂可自懈。余不记日记将近二十年,中间间断,今自二十六年始,当日日记之。

天幸先生新年发愿,自本年始恢复日记写作,并至老未辍,遂为后人留存大量宝贵记录。现存先生所撰《朴学斋日记》手稿,跨度近五十年,具体年代分为三段:(1)清光绪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先生年二十二至二十六岁;(2)民国十年至十六年(—),先生年四十四至五十岁;(3)民国二十六年至三十六年(—),先生年六十至七十岁。以上三时段,分别对应先生青年、中年及晚年时期,经历聚散,虽非全豹,仍可据以钩稽先生出处、治生、交友、读书、著述等活动,并由此考察先生身处之时代面貌,足称文化史、民国史、上海史、抗战史研究之史料渊薮。

胡朴安先生(-)

先生本名有忭,学名韫玉,字仲明、仲民、颂明,号朴庵、朴安,晚号半边翁,室名朴学斋等,中年后以号行。安徽泾县人。早岁随父研习经史,兼攻格致之学,科考之余,在乡任塾师授徒,少年困苦,备尝艰辛。清季废科举,兴实业,先生禀黄山白岳间“徽州骆驼”精神,至沪谋生发展。际会时代风云,先后加入国学保存会、南社及同盟会,与陈佩忍、诸贞壮、高天梅、苏曼殊、朱少屏、柳亚子等结交,并参与《国粹学报》《民立报》《新闻报》等编辑撰稿,以文字鼓吹革命,由传统文士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清末民初,先生曾先后任会计、编辑、报人、秘书、官员、教师等职业,最后选定从事教育及学术研究。上世纪20年代后,即以办报、教书为业,兼事著述,先后任教于大夏、复旦、东吴、暨南、上海、持志等大学。年抗战爆发,报馆停办,蛰居危城,遭遇中风,锻炼恢复,抱病写作,经历人生重大转折,其思想学问亦进入新发展阶段。

兹据《朴学斋日记》丁丑、戊寅(—)分册,辑录先生对时事战况之观察、感时悯乱之吟咏,兼及其身处民族危难中对于个人学业之不懈追求,以见先生人格学养之一斑。限于篇幅,先生对“八一三”淞沪会战战况之记录,仅利用《朴学斋日记》年10月末以前部分编次。尝鼎一脔,犹可当20世纪之《倭变事略》《日本犯华考》读也。

清末民初,胡朴安曾先后任会计、编辑、报人、秘书、官员、教师等职业,最后选定从事教育及学术研究。

先生身兼教师及报人,对于中日形势消长,自年初即已十分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