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 我国古代医武不分,有所谓“医武一家”之说,如天下武术正宗少林寺,传有大量验方秘笈,其内容以骨伤、点穴、针灸、推拿为主,形成了著名的少林伤科学派. 近代广东佛山武师黄飞鸿不仅武艺精湛,而且医术高明,尤精于骨伤科,在广州设有宝芝林医馆,赠医施药,救治病人。 武侠小说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常常着力于对中医药的描写,这一现象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1.妙术神针马丹阳---据史书记载,马丹阳,名钰,道号丹阳子,南宋末年人。他与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灵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七人俱学道子终南山全真教创教祖师重阳真人门下,列全真七子之首,并于王重阳仙逝后,执掌全真教为掌教大师兄多年,后又独自开山立派,创全真教七大分支之一-遇仙派。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马钰是一个敦厚诚真、淡泊清净的侠士及医者。除了早期追随先师王重阳奔走抗金外,他因不愿参与江湖纷争,追逐俗世虚名,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隐居在终南山重阳宫中闭关修炼,探究武学源流,参悟医道玄理,从不多在江湖上走动。而大侠郭靖最终能武功盖世,名满天下,却得益于与他的一段奇缘。除《射雕英雄传》外,在后来的《神雕侠侣》中,他也有出现。 2.独擅灸法胡青牛--- 相对于马丹阳实有其人,“蝶谷攻仙”胡青牛只是个虚构的人物。与马丹阳中正平和、悲天悯人的胸怀不同,他虽号得“医仙”之名,医道也自是极高,但却身在明教,只为明教中人治病,因此江湖侠士,人人怨愤,称他作“见死不救”。 据他自言“人皆忘恩负义,故而见死不救”。性情之偏激怪异,于此倒可见一斑。但也却与马丹阳一样,同为针灸大家,且独擅灸法,无人可及。 3.诊脉圣手平一指--- “医本活人”,作为一名医者,再怎么冷酷无情,也顶多像胡青牛一样“见死不救”,而不至于去杀人害人。可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就塑造了一位叫做“杀人名医”的人物——平一指。“一指”是说他医病诊脉之时,只凭一根手指,便可透过脉象把病情诊断得清楚明白,纤丝不差,分毫不遗。而杀人仅用一指点穴,其人立死。 又因他定下一个奇怪的规矩,每医好一个,这个被他医好的人就必须替他去杀一个人,医一个杀一人,医十人杀十人,毫不通融,毫不更改。以致江湖上人人“谈虎变色”,便给他起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外号-“杀人名医”。 4.亦毒亦药程灵素--- 金庸《飞狐外传》有一位叫做程灵素的女子。她以第一人称介绍自己,“据师父讲,我的名字来源于一本叫做《黄帝内经》的医书,灵指《灵枢》,素是《素问》。” “师父虽然号称‘毒手’,却有一副菩萨的心肠,在我之前,他已经收留了三个或跛或眇的人做他的徒弟,他们是我的师兄师姐。也许师父发现他们几个心术不正,各怀鬼胎,所以才没有把自己的医术倾囊相援,而是把凝结了自己一生全部心血、全部医术的一本叫做《药王神篇》的书传给了我。还要我在他死后,替他清理门户,因为他们是他的徒儿,他下不了手。” 故事简单,缺少典型的关于医理药理的描写。然而,金庸先生却给我们阐述揭示了一个关于中药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论内涵:药即是毒,毒亦是药。用得好,用得对,再毒的药也能成为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而一旦用错,再好的药也会变成致人死命的大毒。 小编始终坚信: 高手在民间! 如果英雄对武侠有着独到的见解 或是闯荡江湖中,遭遇有趣的故事 请尽快与我们分享! 因为,我们等!不!及!啦!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