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9/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食文化的精华之一。平遥牛肉之所以醇香可口,绵柔鲜嫩,久盛不衰,是和它的特制工序分不开的。杀牛时血放尽,按部位选料,用咸水煮厚汤养。咸水为当地城内井中之水,浇沸后,用小火炖煮,厚汤养渗。平遥牛肉刚出锅时,不用刀切闻不出味来,只要用刀一切,浓郁的香气便扑鼻而来,即使站在几米远的地方,也能闻到。颜色红润,纹路清晰,绵软鲜嫩,是佐酒下饭的上乘佳肴。平遥牛肉从明代中叶起就已驰名,清末慈禧太后途经平遥,享用平遥牛肉后,闻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故将其定为皇宫贡品。

平遥牛肉

太原头脑

头脑是一种滋补食品,为太原特有的风味小吃,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是清代学者傅山为孝敬其母所发明。在一碗汤糊里放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莲菜,一段长山药,汤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药和羊肉的混合,美味可口,越吃越香。头脑是用羊肉、羊髓、酒糟、煨面、藕根、长山药、黄芪、良姜八宗物品混合煮成的不稠不稀的汤,故又称作为八珍汤。在吃头脑时,还要佐以腌韭,作为药引。人们清晨起来喝上一碗头脑,既充饥活血,又取得了滋补之效。太原较正宗的是清和元头脑。

太原头脑

太原稍梅

稍梅是太原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常言道“稍梅好吃难和面,皮薄挑馅打花难。”可见制作稍梅技术难度之大,制作工艺之精良。山西的稍梅,历史悠久,原来是山西农村有钱人家用作喜庆筵席的点心。首都北京的烧麦就源于此。稍梅的制作工艺很是复杂。打花要用特制的擀杖,山西人称之为“枣锤”,专门用来打制稍梅皮的边花。褶子打得越多,稍梅花牙就越美。好的稍梅皮薄如纸,圆如盘,边花多,挑成的稍梅馅大、香醇、利口,放在笼里,犹如朵朵雪梅。稍梅的制法要经过揉面、做剂、擀片、压花边、拌馅、上笼蒸制等程序。做好的稍梅形美味鲜,旅游晋地的客人,鲜有不上门品尝,也鲜有不交口称绝者。

太原稍梅

太谷饼

太谷饼是山西省传统名吃,因产于太谷县得名。始于清代,太谷饼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味美鲜香等特点,以其香、酥、绵、软而闻名全国,享有“糕点之王”的美称。太谷饼为“晋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那首清脆悠扬的“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更是让太谷饼的美名传遍天下。

太谷饼

长治上党腊驴肉

长治的名吃中以上党腊驴肉最为有名,上党腊驴肉原专指沙锅腊驴肉,因制作创始于腊月而得名。它以新鲜驴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香料、佐料,做工极为考究。其色泽鲜艳,醇香可口,以其独特的风味倾倒“美食家”,享誉古今。俗语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说,上党腊驴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时又可健胃、活血,是脾虚肾亏和贫血症患者的滋补食品。上党腊驴肉在清嘉庆年间已闻名四方,并成为皇室贡品。在80年代全国熟肉制品评审上,腊驴肉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长治上党腊驴肉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区的一种面食小吃,以忻州的做法最为典型: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筒状。做好后,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蒸熟时即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调和,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

莜面栲栳栳

稷山麻花

稷山麻花是稷山的传统风味小吃。据传,麻花原是宫廷食品,传至民间时成为两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状,现在洪洞一带还可见到这种食品。清乾隆年间,翟店镇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带回家乡运城,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来,这位商人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将麻花由两股改成三股,然后拧成炸制,呈金黄色细丝花纹状。目前,稷山麻花已进入北京、深圳、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销售,颇受欢迎。

稷山麻花

潞城驴肉甩饼

“甩饼”是上党地区独家经营的名小吃,因起源与潞城,故又称“潞城甩饼”,若用甩饼卷上腊驴肉吃,民间又叫“甩饼卷腊肉”。油旺旺、香喷喷、不软不硬,回味无穷。驴肉甩饼已有余年的历史,原料配有精面粉、驴油、葱花、椒盐、腊肉片等。

潞城驴肉甩饼

解州羊肉泡馍

解州关帝庙闻名全国,解州的名吃——羊肉泡馍也名传四方。解州羊肉泡馍选料上乘,作料齐全,工艺独特精细,汤汁新鲜,味美可口,因而它“看着美,吃着香”,受到四方客人的称赞。有诗云:“原汤优汁味鲜美,去寒暖胃添精神。夏天吃了防胃寒,冬天吃了暖全身。”据说,当年慈禧太后西去长安,听说解州羊肉泡馍很有名气,就派专使到解州为其取之。

解州羊肉泡馍

永济牛肉饺子

永济牛肉饺子皮薄馅嫩,久煮不烂,味道奇绝,食之香而不腻,既可当主食,又可做下酒菜,因而有“吃饺子喝酒,越喝越有”的说法。永济牛肉饺子的奇特之处就在于用料和拌馅,其配方目前在国内可以堪称一绝,无可比拟。

永济牛肉饺子

大同羊杂粉汤

大同羊杂粉汤就是羊杂汤里面掺些山药粉条,有荤有素,油而不腻,质醇味美,捞出锅来热气腾腾,香气袭人,吃起来味道鲜美,具有明显的驱寒、暖胃、舒身等功能,是一味较好的食疗保健食品。凡是外地人来到大同以后,必须品尝一碗又辣又香的羊杂粉汤,方不虚此行。

大同羊杂粉汤

闻喜煮饼

闻喜煮饼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康熙皇帝巡行路径闻喜时,闻喜官绅为迎接圣驾,遍选名师治宴。席间,皇上觉得其他肴馔都淡而无味,唯有煮饼滋味独特,余味绵长,不禁喜问其名,众官宦搜索枯肠,都想取一个吉利的名称来讨皇上高兴,但因皇上猝然发问,不免一时语塞,无言以对。皇上见此情状不觉笑说:就叫煮饼吧。于是康熙皇帝命名的闻喜煮饼就此名声大燥并流传至今。

闻喜煮饼

太原老鼠窟元宵

太原老鼠窟元宵的字号原名“恒义诚甜食店”,由于地处钟楼街“老鼠窟”巷要口,故以“老鼠窟元宵店”著称。太原老鼠窟元宵,有“味压群芳、誉冠并州”之美称。走过百年历史的“老鼠窟”一直保持家店铺的特色,不仅在制作工艺上代代传承,标准唯一,而且在元宵馅的品种上秉承了当年风味,主要有芝麻、桂花、玫瑰、花生四种味道。多年以来,老鼠窟元宵的选料、制作都非常讲究,几代传承下来,标准从未变过。江米只选用晋祠花塔村一带产的江米,用水泡发后,用石磨碾碎制成面粉。馅料中的玫瑰花、桂花都要采集半开的花朵。滚元宵时,力道、方向都有讲究。这样做出来的元宵,才能筋道好吃。年,这道备受龙城人民喜欢的地方名吃“老鼠窟元宵”已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原老鼠窟元宵

高平“十大碗”

“十大碗”是山西高平待客的一碗碗独特的菜,共10道菜。水白肉、铬桃肉、碗子肉、川汤肉、肠子汤、豆腐汤、鸡蛋汤、天河丹、软米饭、扁豆汤。一碗一个味道,犹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盘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称“汤”,素有“碗汤菜”之说,其做工用料质量味道色彩在我看来不比“大菜”差。“十大碗”做工十分精细讲究。选一头上好的肥猪,杀洗过后,厨师把鲜嫩的猪肉分成三六九等,开始耍刀工精雕细作。瘦肉切成一条条,用于做“铬桃肉”;肥肉用刀削成一片片,做“水白肉”;猪肚猪肠等也全都派上了用场。

高平“十大碗”

太原六味斋酱肉

六味斋的酱肉是太原市的传统名食,素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酥烂鲜香、味美可口而著称山西省内外。过去民间就有“不吃六味斋,不算到太原”之说。在六味斋的众多产品中最负盛名的就是酱肘子。早在清乾隆年间酱肘子即为贡品,相传慈禧太后为经常吃到酱肘子,还特赐给送酱肘人一块进宫腰牌,拿着这个“特别通行证”可以直入深宫无须禀报。六味斋的盛名可见一斑。六味斋是国内食品行业现存为数不多的具有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之一。六味斋酱肉,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颇有独到之处。选肉时,一般选肉细皮薄、不肥不瘦的上等肉,按部位切成15厘米宽、24厘米长的块。然后将洗净的肉块放入冷水中浸8~9小时,以去掉淤血;捞出沥水,初煮1一1.5小时;煮时,每50公斤肉加盐1.5公斤及其他佐料;初煮后将肉捞出,将汤去油过箩,然后将肉块放在锅内码好,加上装有桂皮、八角、茴香、花椒、生姜、砂仁、豆蔻、香叶等佐料的纱袋,把锅盖严,加汤蒸煮;煮好后将肉块放在大盘中晾凉,再用刷子把汤汁抹到肉皮上,方为成品。

太原六味斋酱肉

和子饭

和子饭,是山西居民的早餐食谱中最常见的。其基本组合为小米、薯类、蔬菜和各种面制食物饭菜合一,是所谓“调和饭”。由于地域差异,各地“和子饭”的制作方法、辅料配备又各具特色。有以小米为主,加煮红薯、山药蛋、黄豆、糊面的;也有米面各半,加煮南瓜、白菜、拌面的;还有米少面多,加煮大量萝卜条的。层次低的叫“糊面和和饭”,中等的叫“和子饭”,高档的称“流尖菜稀粥”。其中,“和子饭”以加入的辅料不同而种类最多。

和子饭

不烂子

不烂子本名“拌子”是一种山西地方面食,山西方言里,把“拌”这个字拆成bu和lan两个音来读,谐音就成了“不烂子”。晋南叫做“馈垒”。基本做法:将蔬菜(如土豆、茄子、豆角等)拌入面粉,搅拌均匀后上笼蒸熟。春末榆树槐树开花时也可以用榆钱、槐花做食材。另外,白菜叶子也可以用来做不烂子,但是不需要蒸煮,直接翻炒即可。

不烂子

浑源凉粉

在夏季,凉粉是老百姓喜欢吃的食品之一。山西浑源地处我国道教圣地北岳恒山脚下,以山美水美人美闻名于天下,而很多人了解浑源却是从一碗普通的凉粉开始的。吃过浑源凉粉的人都忘不了它那独特的味道。在浑源的每一个凉粉摊,你都会看到那里除了碗坨状的凉粉外,还有十几个小盆,那里放着各种各样的调料,主要的有醋、蒜水、葱花、黄瓜、香菜,而使浑源凉粉之所以称为浑源凉粉的就是其特有的莲花豆、豆腐干和辣椒油。莲花豆香酥可口,豆腐干嚼得过瘾,而辣椒油则口感香辣,不同于其他辣椒的干辣。

浑源凉粉

柳林碗团

是柳林特产,离石、中阳等地都有,但不如柳林正宗。柳林碗团也被称为“碗脱”或“碗秃”。“碗脱”之名的来源是因为它用小碗蒸,熟后晾凉,可从碗中脱下。在柳林方言中,“团”、“脱”、“秃”,音节相似,故有多名。但人们大多喜欢碗团这个名字,用圆圆的碗蒸出圆圆的碗团,象征团团圆圆。

柳林碗团

大同兔头

大同兔头的闻名于世,大同有一条街叫帅府街,又叫司令部街,自兔头在这条街成为气候,人们更习惯称它为兔头一条街。据说,大同兔头日销能达四万只,足见人们对此不只是一般喜欢,而是一种嗜好。这种令食客交口称赞的美食并不难做,用姜、葱、辣椒、八角等十余种香料红焖兔子的脑袋,熬的时间约莫3小时以上,直至入味。

大同兔头

长子猪头肉

长子猪头肉历史悠久,是长子县特有的名吃。长子猪头肉与北京的“穷人乐”、江苏的酱猪头肉、昆明的五彩猪头肉,甚至山西的赵城头肉都有所不同,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当地群众和外地前往出差、旅游者所喜爱。长子猪头肉为白猪头肉,为长治、晋城两市19个县、市、区人所喜欢的一种独特风味的卤肉制品,其肉质红润,吃起来肥而不腻,片如纸薄,口味香酸、透凉爽口。

长子猪头

壶关羊汤

羊汤是壶关的传统名吃,同山西雁同一带的羊杂割汤、运城一带的羊汤泡馍,并称为山西羊汤三大流派。喝壶关羊汤先要讲究时令,约是从当年中秋到次年清明之间七个多月时间。壶关羊汤一大特点是讲究尝全羊,即一碗汤中要有七八个羊肉饺子、三五个羊肉丸子、几块炖肉、血条、脂油与头、蹄、口条及胃、肠、心、肝、肺、腰等内脏切成的条条或块块,除羊的皮毛之外,应有尽有,连羊骨髓也熬在老汤中。壶关羊汤又一特点是讲究老汤。每座羊汤馆里除正锅外,另设一口大砂锅专供炖羊骨架和羊肉块,此锅从中秋做汤开始坐在火上,到次年清明止,边舀边续,老汤不断。喝羊汤还要配吃黄蒸才算最好配伍。黄蒸是用黍米面包豆沙、枣泥馅做成的馍,极软、极甜、极粘。喝一碗羊汤,吃一两个黄蒸,热乎乎、香喷喷,足以称得上是美餐一顿了。

壶关羊汤

平遥碗托脱

平遥的碗脱由清光绪年间城南堡厨师董宣首创,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光绪二十六年(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途经平遥时,品尝这种食品后,赞不绝口。当场赐予重赏。于是,碗脱名声大振,成为一种地方名吃。平遥碗脱的制作方法是将白面用温水调成糊状,再加以一定比例的盐水、大料水和菜子油,由稠调稀后盛入五寸小碟内上笼蒸15分钟左右,蒸熟凉切后即成。

平遥碗托脱

代县鳌鱼

熬鱼的做法始于五六十年代的代县、雁北一带,由于它的做法费工费时,用料考究,在当时只有重要的宴席人们才可以吃到,现如今,人们对食物的营养健康更加重视,熬鱼也以它独有的营养特性而在鱼宴市场中崭露头角。熬鱼也一改往日它考究的天性,注入了独有的“家常”理念……

代县鳌鱼

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是塞北特产,悠久历史可追溯千年,被历代宫庭御膳视为民间极品。传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曾经作为贡品进献皇宫,并被视为珍品。金元时期著名诗人元好问曾赞道:“银点和合翻玉屑,五味俱全共和调,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有此能多少?”其配方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精制淀粉、精炼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采取特殊方法精制而成。具有肉香扑鼻、口感绵润、回味无穷、多食不腻等特点。现在做蒸肉的达上百家,许多商家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引进现代科技,推陈出新生产出了既具有传统蒸肉色泽润和味道鲜美之特点,又克服了肉类食品高脂肪高胆固醇之缺点的新型蒸肉,成为宴席及日常餐桌的理想菜肴和访亲探友馈赠佳品。

定襄蒸肉

运城羊肉烩饼

羊肉烩饼是山西运城的主要面食之一,面饼经过烙制后烩入汤中吃起来面条筋道,再加上羊肉臊子的鲜香,味道相当不错,深受老百姓喜欢。

运城羊肉烩饼

广灵豆腐干

提起广灵豆腐干,人们自然联想起它那筋、韧、香、五香调味齐全的许多特点,它是山西省大同市的一道特色小吃,是宴席中拌凉菜、炒热菜之上乘佐菜。广灵豆腐干可分成咸的和熏的两种。咸的又分为豆腐干和豆腐筋。豆腐干约15厘米,宽为3厘米,厚为0.5厘米;豆腐筋长约15厘米,宽为2厘米,厚为1厘米;熏的一般为长15厘米,宽2厘米,厚1厘米。广灵五香豆腐干质量出众,除了传统工艺外,还在于水质优良。当地有条壶流河,河南岸水质优良,制作的豆腐于风味出众;而河北岸除少数几处外,其他地方均不及河南岸豆腐干的风味好。

广灵豆腐干

万荣拌菜

万荣拌菜是流行于万荣县的荣河、光华、贾村、王显以及临猗的孙吉、北辛一带的一道农家风味名吃。每逢亲朋来访,贵宾临门,主妇们必要蒸一笼热腾腾、香喷喷的蒸菜招待客人。传统的做法是:选择新鲜的蔬菜,最好是时令山野菜,如荠菜、白蒿、苜蓿、榆钱、洋槐花、紫槐花、苜蓿花、扫帚苗、苦苣等,淘洗干净,拌以面粉,盛于大箅之上,覆以特殊炮制的猪五花肉,上笼大火蒸半个时辰。出笼后,趁热连箅端上餐桌,再浇上一碗红油蒜辣子,一家人陪同客人围而餐之,好一派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祥和景象!

万荣拌菜

石头饼

石头饼又名砂子饼,亦名疤饼,产于晋中、吕梁一带。饼直径一般是26厘米到33厘米,饼既薄又脆,饼脸用卵石烙成,凸凹不平,因而有“疤饼”之称。烙制疤饼时,先将面粉、食油、鸡蛋、盐、五香粉等原料和起,用擀面杖擀成又圆又薄的饼坯,把平底鏊置于火上加热,再把大小不一的河中捡来的卵石洗净,放在平底缝里,等卵石烧到极热以后,把饼坯放在烧热的石子上用文火烤熟即成。这种饼的原料配比,可按食用需要而定,但食油不可多放,以免影响存放。如果喜欢甜食,可加糖去盐制成精疤饼。在晋中,有一个古老而有趣的乡俗,女儿产后做满月时,娘家或者亲戚朋友,总是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红包袱去祝贺,包袱里无一例外地有嘎嘣脆的石头饼。据说,这种松脆美味的石头饼,既易于消化、食用方便,又能增加产妇的食量,滋补又营养。

石头饼

榆次灌肠

榆次三件宝,元宵、灌肠、豆腐脑,这是流传在当地赞扬榆次传统风味食品的民谣。榆次灌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是榆次“三宝”之一。灌肠以荞面制成,入口爽利而筋,味烈,素淡开胃。早先,其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用冷水将荞面打成糊状,入锅煮熟,蘸醋、蒜而食,谓之“吃糊糊”。后来,经逐步改进,将糊状的荞面放入小碟内,上笼蒸制。蒸制而成的灌肠,形如碗碟,大的直径20厘米,小的直径15厘米,色灰如瓷,呈半透明状,不粘不连,软而坚韧,富有弹性,佐以醋、蒜汁食之,既可冷食,也可热炒,别有一番风味。

榆次灌肠

临汾绿豆糕

绿豆糕是古尧都临汾市“天香斋”商号王永年师傅所创制的一种面点,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主要原料有绿豆粉、白糖、桂花酱、蜂蜜等。做法:选用上等绿豆,用清水淘净,放入沸水内煮至八成熟(保持整粒不破),捞出晒干后用石磨破口,拉成四瓣,去皮成坯;用时将绿豆坯取出,用水洒在豆内,闷1~3小时,自染成黄色,再用磨子磨成细粉。将绿豆面、白糖、桂花酱、蜂蜜和在一起,放置案板上,用手反复搓匀后,放到木制专用框架内压平,用刀切成豆腐干状即成。味道清香爽口,解暑去火。

临汾绿豆糕

芮城麻片

芮城麻片创自明末清初,已有多年的历史,素以酥脆甜香而著称。芮城麻片为山西省八大名食之一。是用芝麻、小米汤、熟面粉、大豆油、柠檬酸、广东榴花白糖等十余种原料和质软甘甜的芮城井水精制而成。片薄如纸,晶莹透光,其味蜜甜,入口酥脆,食后有余香。经盛夏而不粘连,存放久而不变味。长久食用,有舒肝健脾、消除疲劳、振奋精神、补充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之功效,老幼咸宜。

芮城麻片

傅山童子鸡

傅山生活在明末清初,姓傅名山,字青主。其人博学大家,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等无所不通。在饮食方面也是颇有研究,太原著名小吃头脑就是由他发明的,传给了一家饭馆,并为其将饭馆命名为“清和元”,意指去吃清朝和元朝统治者的头脑。这道傅山童子鸡也是根据傅山当年烹制的古法重新研制的,故此命名为傅山童子鸡。

傅山童子鸡

赵城羊汤

赵城羊汤是用羊的头、蹄、五脏为主料的肉汤杂烩菜,色鲜味美,风味独特。相传,成吉思汗逐鹿中原时,一次到达赵城地界,因军粮不继,便命伙夫将废弃的羊下水淘净切块,入锅煮熟供军士食用,众军士自觉更有一番风味,当地人照样煮制后,再根据当地的食饮习惯,加入葱蒜调味,形成一道美味佳肴,从此便将这种小吃传延下来。

赵城羊汤

晋南醪糟

晋南醪糟闻名遐迩,最早出现在小吃摊上,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用独特的原料和灶具烹制的醪糟,色纯味正,清香悠长。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醪糟已有藕粉醪糟、清汤醪糟、蛋花醪糟、桂圆醪糟、三仙醪糟等十余个品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大众化羹汤。

晋南醪糟

灵石绿豆丸子

绿豆丸子为晋中灵石县特产,主要由绿豆面配花生、豆芽、调料,上油锅炸成丸子,然后放入调好味的热汤里泡开。具有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清热降暑的特点。

灵石绿豆丸子

长子黄家凉粉

黄家凉粉,是用绿豆粉制成的一种夏令食品,夏季常吃,可消暑解热,醒酒消毒。相传,长治地区长子县城南20公里处有一座法兴寺,寺里住着20余个和尚,成年累月以素食养身。慈林山是一块风水宝地,水甘草绿,土地肥沃,种植的各种粮食籽粒饱满,色亮味香。特别是有一种“竹杠青绿豆”,味甘、性平、无毒。它不仅充饥解馋,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健身强体、食疗益寿的药物作用。和尚们常用绿豆粉配其他杂粮米粉做成各种素食面点食用。唐代李隆基任潞州(现长治市)别驾时,第一次去法兴寺进香拜佛,寺院老方丈安排厨房用珍馐植物做了几道素斋招待李隆基。李隆基等人吃完了素食后,感到有一种清凉可口的粉圪条特别好吃,便问老方丈为何物,老方丈说:“那是凉粉,夏季常吃,可消暑解热,醒酒消毒。”于是李隆基派衙厨在法兴寺学习制作凉粉的方法,在潞州府衙供他常吃,后来黄家凉粉便流传到潞州社会民间,成了餐饮界的一种夏令小吃。

长子黄家凉粉

大同黄糕

“大同有两宝,乌金和黄糕”,可见大同黄糕的名气有多响。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起来松软可口,十分味美。黄糕用黄米面蒸成,将黄米淘干净,磨成黄米面,上笼屉蒸,蒸出来那香喷喷的已经凝结的黄米面,还不是黄糕,叫作“块垒”。将热气腾腾的“块垒”倒进瓷盆,双手蘸一下凉水,在块垒上“啪啪啪”使劲儿敲打捶击,再蘸点凉水,将其举过头顶,扔到案板上,来回揉搓摔打,这叫搋糕,这动作一定要快,也最见工夫,虽说是烫手,却不敢懈怠,等它凉了,硬了,就像石头一样,捶打不动了。等到“块垒”像烂泥巴一般绵软,可以随意捏成各种形状,再趁热抹上一层胡麻油,以防外表干裂。这才大功告成,成了真正的黄糕,油光光、金灿灿、香喷喷,直令人垂涎欲滴。赶紧拿筷子来夹,一夹能拉出老长,吃在嘴里,非常筋道。

大同黄糕

大同铜火锅

大同铜火锅做工讲究,技艺精湛。按进餐人数不同,型号也各异。夫妻共餐,情深意长;举家同席,其乐融融;高朋满座,人生尽欢;一人品尝,也颇具雅兴。由此看来,在满载这香味美食的同时,又为人们带来吉祥和喜庆的食具,首先便是大同铜火锅了。

大同铜火锅

临汾吴家熏肉

吴家熏肉是临汾市吴保元、吴保恒兄弟几人经营的祖传肉食名产。它始于清末,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特点是肉皮明亮,色泽金黄,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草香浓郁,开胃健脾,后味翻香,食之舒畅。主要品种有:熏鸡、熏猪心、猪肝、猪肚、猪蹄、猪头、猪口条。吴家熏肉加工精细,程序考究。吴家熏肉卤煮出来,其形清亮,“灵”味扑鼻。最后一关为“熏”,其火候、色泽十分讲究。

临汾吴家熏肉

万乐汇各部门

◇通宇快捷酒店:—3870

◇万乐汇儿童乐园:---

◇万乐汇中餐:---

◇SPA会所:---

◇三层水会:---

◇万乐汇影城:---

◇健身会所: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专家
白癜风能够治好的办法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