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秦晋无闲草 01苣荬菜(甜菜) 苣荬菜又名败酱草,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系野生于海拔米-米的荒山坡地、海滩、路旁等地。能食用,东北食用多为蘸酱;西北食用多为包子、饺子馅,拌面或加工酸菜;华北食用多为凉拌、和面蒸食。 药用价值: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消肿排脓、祛瘀止痛、补虚止咳的功效。能治疗贫血病、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和消暑保健有较好的作用。 02 山苦荬(苦菜) 别名:苦菜、节托莲、小苦麦菜、苦叶苗、败酱、苦麻菜、黄鼠草、小苦苣、活血草、陷血丹、小苦荬、苦丁菜、苦碟子、光叶苦荬菜、燕儿衣、败酱草。为菊科植物山苦荬的全草或根。早春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生于山地及荒野,为田间杂草。分布于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 药用价值: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主治:用于肠痈,肺痈高热,咳吐脓血,热毒疮疔,疮疖痛肿,胸腹疼痛,阑尾炎,肠炎、痢疾,产后腹痛,痛经。 03 蒲公英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药用价值:富含维生素、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04 地丁草 分布于甘肃、内蒙古、江苏、陕西、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等地。 药用价值:清热解毒。治温病高热烦躁,流感,传染性肝炎,肾炎,瘰疬,腮腺炎,疔疮及其它化脓性感染。 05 打碗碗花 打碗碗花,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细圆柱形,白色。茎蔓生、缠绕或匍匐状,有棱角,无毛,基部常有分枝。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现在小说中常出现的彼岸花就叫打碗碗花。 药用价值:调经活血、滋阴补虚。药用主治:用于脾虚弱、消化不良、淋症、月经不调、白带、乳法稀少、小儿疳积等症状。 根药用,治妇女月经不调,红、白带下。 06 地黄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等省区。中国各地及国外均有栽培。根茎肉质肥厚,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 药用价值: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此外,地黄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07 棉团铁线莲(狗狗豌) 生于低山区的丘陵灌丛中。喜肥沃、排水良好的碱性壤土,忌积水或夏季干旱而不能保水的土壤。耐寒性强,可耐-20低温。 药用价值:利尿;通络;理气通便;解毒。主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小便不利;闭经;便秘腹胀;风火牙痛;眼起星翳;虫蛇咬伤;黄疸。 08 曼陀罗 常生于荒地、旱地、宅旁、向阳山坡、林缘、草地。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具有药用或观赏而栽培。 要用价值:曼陀罗花不仅可用于麻醉,而且还可用于治疗疾病。其叶、花、籽均可入药,味辛性温,有大毒。花能去风湿,止喘定痛,可治惊痫和寒哮,煎汤洗治诸风顽痹及寒湿脚气。花瓣的镇痛作用尤佳,可治神经痛等。 03 大蓟(马刺蓟) 多年生宿根草本,野生于山坡、路边等处,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药用价值:功能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大蓟痈疡肿毒,疔疮。 09 益母草 别名:益母草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野麻、甜麻萿(山东方言).九塔花、山麻和九节草。 药用价值:活血,祛瘀,调经,消水。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益母草有利尿消肿、收缩子宫作用的作用,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病的要药。 10 狼毒草 狼毒(通称)、断肠草(内蒙古)、拔萝卜、燕子花(河北)、馒头花(青海),生于高山及草原。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 药用价值:根入药,主治结核类、疮瘘癣类等,有毒。逐水祛痰,破积杀虫。治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淋巴结、皮肤、骨、副睾等结核,疥癣,痔瘘。 11 麻黄 分布我国东北、河北、山西、河南、陕西;蒙古、等地。 药用价值: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12 知母(羊胡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适应性很强,野生于向阳山坡地边。草原和杂草丛中。土壤多为黄土及腐殖质壤上。性耐寒,北方可在田间越冬,喜温暖,耐干旱。 药用价值: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 13 甘草(甜草苗) 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 药用价值: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调和中药缓和药性。 14 柴胡 别名:地熏、茈胡、山菜,生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 药用价值: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15 远志 产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以及四川;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韧皮部肉质。 药用价值: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能,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16 黄芪(烂心草) 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其中北岳恒山附近黄芪药用价值极高(浑源县、广灵县、灵丘县附近)。 药用价值: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 17 车前草(车串子) 生于草地、沟边、河岸湿地、田边、路旁或村边空旷处。 药用价值:。具有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车前草是利水渗湿中药,主治: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车前叶不仅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祛痰、抗菌、降压效果。它能作用于呼吸中枢,有很强的止咳力。能增进气管、支气管黏液的分泌,而有祛痰作用。 18 秦艽 秦艽是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气候冷凉。雨量较多、日照充足的高山地区,多生长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山坡草丛中。 药用价值:秦艽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19 青蒿(臭黄蒿) 青蒿,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气。主根单一,垂直,侧根少。常星散生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也见于滨海地区。 药用价值:苦,辛,寒。归肝、胆经、三焦、肾经,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该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虐之功。 20 党参 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茎缠绕,不育或先端着花,黄绿色或黄白色,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 药用价值:甘,平。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阴挺,牛皮癣,关节炎,痛风症,游痛症。 延伸 房前屋后不知名的野花野草其实都是宝 注意生活的细节,留意身边的草木,叫不上名字的野草可能是治病的良药,看不起的野花或许是不菲的财富,不要看不起自己更不要小看身边的一草一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