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大同古都灯会民俗文化大展,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盛宴。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展演,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参观。其中,广灵木偶造型精美,在艺人的巧手操纵下,一个个木偶也像有了灵魂,传神的表达出真人的思乡情感。 参加表演的艺人,多半是年逾半百的老人,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认真的表演的劲头,感染了前来的观众,严冬腊月却好像走进春天的温暖。人群中就有广灵木偶戏的第九代传承人邱贵德。 年,在广灵县加斗乡文化站工作的邱贵德,组织民间一些木偶戏爱好者,成立了广灵木偶皮影艺术协会。他拿出多年积蓄为协会置办行头,并向社会招募艺人。『这些艺人不挣工资,全凭对木偶戏的爱好和热情支撑着演下去。 年,百人大型偶人戏《木偶戏迷》在广灵新城文化旅游节上大放异彩;从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日的舞台上,也都有广灵八角地木偶戏的『身影』。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年3月5日,带着对匠心的敬畏,卢米印象视频团队来到山西大同,了解木偶文化,感受木偶的真实魅力。 看到我们采访,热情淳朴的六旬老人邱贵德,他为我们讲起广灵木偶戏,言谈间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充满自豪感。 广灵木偶采用泥塑、雕刻、彩绘等工艺制作而成,其特征为『三雕七画,雕画结合』,体现了『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的显著特征。 木偶戏是一门古老的戏剧形式,艺人通过操纵木偶来演绎一个个精彩故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广灵木偶戏为杖头木偶。 木偶是没有生命的,全靠操纵者的双手,使得木偶有了灵魂,传神地表达出真人的思想情感。由于其表演灵活,幽默风趣,不受剧种和舞台限制而深受百姓喜爱。 当天采访的下午,他们在乡下演出木偶戏,我们也一同前往。山区的宁静被一片热闹的木偶戏打破,一片红红绿绿中,诉说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眼前的老人们,他们演奏着乐器,完全投入到演出中,让人感受到,『梦里不知身是客,台上只道细为真』,他的生命和木偶戏是分不开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或许只有他们最懂这句话的真谛了。 当我们问邱贵德老先生,是什么让他这么多年保护木偶戏,却无怨无悔? 他说,『木偶戏中蕴含的生活百态、真善美等和谐寓意是无可取代的。』朴实的回答,乍一听颇为意外,但是真善美这三个字,细想过后却被他的纯粹感动的落泪。 在物质和精神娱乐相对匮乏的年代,木偶戏曾风靡一时,它曾扮演着人们茶余饭后精神食粮的主角,是流动的影片,行走于每个村落。我们盼望着有一天,木偶戏走进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血液和思想,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大米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