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上午,大同“晨钟暮鼓”恢复启动仪式暨新年祈愿大典在大同古城隆重举行。从此,“晨钟暮鼓”之音将重新回荡在大同古都上空。 肇端北魏平城,“钟鼓司晨”由来已久。据大同民俗专家赵佃玺介绍,明朝时期的大同,古城永泰街上建有鼓楼,清远街上有钟楼,武定街上有魁星楼,和阳街上有太平楼,城中间是四牌楼。晨钟鸣,城内店铺开张迎客,人们也开始了忙碌的一天;暮鼓响,店铺开始关门打烊,街上的车水马龙也归于平静。这一习俗后因战乱约于年停止。 经过大同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大同市以钟楼为代表的“五楼”修复工程基本完成。为了恢复古城内传统民俗活动,由大同市有道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主办的晨钟暮鼓恢复启动仪式暨新年祈愿大典在古城隆重举行。典礼活动在广灵大号、民间吹打音乐、礼炮齐鸣特色文化元素的背景下展开,并举行了八音纳福,八言献瑞祈福仪式和祈文钟锤礼游仪式。 钟楼前,社会各界代表在大同市民俗专家赵佃玺的领读下,逐句诵读字“祈愿文”:“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天下大同”,声音响彻天空,表达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10时08分,由12位社会各界代表共同登楼鸣钟响,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这一富有本地特色的民俗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及游客驻足观看,让大同的旅游有了新内涵。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刘俊卿通讯员邸东芳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刘俊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