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黑龙潭

夏县黑龙潭祈雨仪式是自然崇拜的独特遗存。根据民间传说,大约起源于明朝天启年间。民间传说的大意是说黄河水府的三太子崇龙和东海龙王的七龙女在下元三品洞阴大帝的水官解厄盛会上相遇产生爱情,触犯了天条被贬人间。崇龙投胎于中条山太宽河一带的一户阴阳先生家,七龙女投胎于夏县东张南大户李如海家。后来由于崇龙在太宽河一带因父亲的坟地问题触犯官府,为保护百姓不受牵连被杀,被天庭封为掌管太宽河的龙王,水府就在黑龙潭,太宽河边的小村庙前建有五龙庙。后来崇龙历尽艰难找到投胎到李福海家的七龙女李东仙姑娘,两人终成美满姻缘。所以东张南人因为与黑龙潭龙王的这层关系每逢大旱便去祈雨,而且很灵应,随后在夏县一带流传开来。这个传说故事在禹都夏县流传很广,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太宽河风光

▲太宽河畔庙前村的五龙庙残存

爷爷和外祖父在世时,经常讲起家乡黑龙潭故事,而且特别提到清光绪三年(年)和民国十八年(年)两次地方政府组织的黑龙潭祈雨情况。爷爷生于庚戌年(年),外祖父生于申寅年(年),对于光绪三年的祈雨应该是听父辈所讲,而对于民国十八年的祈雨应该是亲历者。爷爷和外祖父都讲到民国十八年的祈雨由李县长亲自带队,一行人步行至太宽河五龙庙时走累了,休息了一会,而且在那里吃了顿饭。这位李县长身穿粗布衣服,很像一位老百姓。人们没有好吃的招待,这李县长就让人们找来玉米面,和土豆煮了一大锅糊糊,吃得很香。我一直把这当作一个故事。最近查阅《夏县志》(人民出版社年版)居然真的有这么个县长,而且是爱民的好县长:李风翔。

▲夏县东张南村龙王夫妇雕像

▲夏县东张南村“东张南祈雨碑”

根据有关典籍记载,光绪三年夏县大旱,庄稼无收,粮食昂贵,形成了人食树皮、草根、山中河土、石花,甚至父子相食,母女相食,饿死者全县达9万多人。而民国十八年大旱,麦微收,粮价高,冬季特冷,冻死许多人,也冻死了许多柿子树。

那么遭遇和亲历了民国十八年大旱灾的李风翔是怎样一个人呢?

李风翔,字仞千,五台县小豆村人。清朝廪生,日本宏文学院史地系、政法大学法律系毕业。

当时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民生调敝,他忧国忧民,胸怀救亡图存的理想,在日本加入了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积极参加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太原起义后,山西军政府成立。李风翔担任了山西省军政府文案助理,司法部副部长,军事裁判所所长,大、朔会审厅主席,大同地方审判庭庭长等职。为官正直清廉,官声很佳。

也正是由于他清廉而且正直豪爽,常与阎锡山政见不合,遇事常常顶牛陈述己见,受到阎的极度不满,被贬地方。

民国十七年(年),李风翔出任夏县县长。到任后,面对民不聊生的现状,他首先重拳惩治土豪劣绅,为民除害。多年不缴纳田赋粮银的绅士大户都惶恐上交。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面对年夏县遭遇的罕见旱灾,春天麦苗枯萎,李风翔组织群众一起到黑龙潭祈求降雨,忧民之心可鉴。这也就是我爷爷和外祖父,以及家乡乡邻经常讲起的那次祈雨。李县长粗衣粗布,不嫌粗食的形象和情怀,深深地印在了老百姓的心里。

也正是由于年的大旱灾,粮食欠收,粮价猛涨,夏县城内申继周等三大粮店高价卖粮,李风翔因此处罚他们每家店一千元。申继周不服处罚,到县政府理论,气焰嚣张,李风翔凛然说道:“罚款已定,限三日交清,违抗者绳之以法!”申继周吓得逃往西安。李风翔采取多种严厉措施,平抑粮价,保护民生。

年,受大旱灾的持续影响,夏县十室九空,人们饥寒交迫。李风翔令县署用罚款买谷碾米,在火神庙施粥放饭,拯救饥民。同时他又积极动员富户开仓放粮。西下冯村杜折桂放仓谷百余石。县署给他家送挂“育人模范”牌匾一块。群众赞扬李风翔是“爱民如子的父母官”。

据有关史料记载,李风翔还曾于民国十四年(年)春出任沁县县长。

在民国黑暗的官场,李风翔能有如此民生情怀,实属难能可贵,可敬可佩。

(责编:张国平)

谢谢您的阅览和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