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唐代仅存的三座木构建筑,我们已经讲过其中的佛光寺和南禅寺,今天就来谈谈另外一座——广仁王庙。

历史渊源

广仁王庙位于山西芮城县龙泉村,建于唐大和六年(年),建造时间上晚于南禅寺(年),早于佛光寺(年)。

唐代有很长一段时间受干旱无雨之困,因此求雨祭祀活动十分普遍。当时的祭五龙之制也是祈雨之制,五龙分别为:东方青龙广仁王,南方赤龙嘉泽王,西方白龙义济王,北方黑龙灵泽王,中央黄龙孚应王,其中又以青龙为主祭,其余四龙为助祭。广仁王庙是少雨的山西留存下来的众多龙王庙中,年代最早的一座,也被称为五龙庙。

凝练的结构

广仁王庙由正殿、戏台、厢房组成,整个建筑遗存并不大,其中只有正殿为唐代所建。

正殿坐北朝南,屋顶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椽。

梁架结构采用四椽栿通搭,栿背上施有驼峰,上设大斗承接平梁头,横向出栱以承平椽。这一结构是唐、五代建筑所普遍采用的方式。

大殿屋顶架构采用了唐代常用的大叉手结构,中间施蜀柱。之前我们提到过同为唐代木构的佛光寺屋顶架构也为大叉手,但是未施蜀柱。

屋面坡度缓和,屋顶两端施鸱吻。

精简的斗拱

大殿仅施转角与柱头斗拱未施补间铺作,精简凝练,透露出唐代特有的建筑气势。

柱头铺作为双杪五铺作偷心造。

雄浑有力的转角铺作。

遗世价值

广仁王庙作为我国仅存的三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不仅是早期建筑参考的范例,其碑刻与记载中提到的官员带领民众兴修水利等记录,对于研究我国唐代疏水及相关领域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年,万科与当地政府联合,进行广仁王庙的环境整治。此次整治,除了对大殿部分墙体的改造,还利用新建墙体与原有院墙范围之间的空间形成了露天展览和陈列的区域。

相比于之前历史悠久的乡间小庙,现在的广仁王庙周边似乎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古建筑博物馆。

有人说这样的改造不仅美化了周边的环境,也能为当地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收入有利于促进更好地保护。反对者则认为,这样的改造使得这座千年古建筑失去了它古朴的魅力,唐风尽失枉谈保护。

无独有偶,在广仁王庙之前已有南禅寺的先例。南禅寺曾在60年代进行过修缮,改动也不小,尤其是屋顶的部分,原有的蜀柱在修缮过后减去了,屋顶的鸱吻也改为更具唐代建筑特色的鸱尾,还有诸多改动皆为还原南禅寺唐代原建的风范。这次变动当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南禅寺大殿修缮前:

南禅寺大殿修缮后:

保护与传承,二者并非对立,甚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在实际施行中却不免要在其中进行权衡。

古建筑保护与传承这条路到底怎样才能走好?

反思中前进——这或许就是广仁王庙留给我们的另一份宝贵遗产。

「晚峰清明上河图斗拱积木」已上线摩点,搜索“清明上河图斗拱”或“晚峰”即可支持,(也可扫描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