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贵阳白癜风治疗中心 http://pf.39.net/bdfyy/zjft/190621/7235809.html
延津,隶属河南省新乡市,地处黄河流域,是豫北平原、中原城市群核心腹地,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的北郊、扼守全国百强城市新乡的东大门,总面积平方公里,辖4镇6乡3个办事处、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52万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国家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河南省双拥模范县、河南省文明城市、河南省卫生城市、河南省园林城市、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河南省农产品电商十强县。延津,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延津有史记载三千多年,周置廪延邑,秦嬴政五年(公元前年)设酸枣县,宋政和七年(年)因境内有黄河重要渡口延津渡改称延津县至今。这里地处中原腹地,系南北交通要道,锁中原之门户,扼黄河之咽喉,古来就是“商贾集散地”和“英雄征战之地”。吴起屯兵、蒙骜伐魏、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曹操“火烧乌巢”……这些攸关华夏民族命运的战役一次次在延津大地上上演,留下了无数美好的英雄传奇。延津之名得之于黄河渡口,黄河26次大改道中,影响到延津的就有13次之多。黄河在延津境内流经多年,明成化年间改道南徒,给延津留下了广阔的黄河故道。兴灭盛衰,系之黄河。延津人民自古饱受风沙、盐碱、决堤、战乱的苦难,但“遇千灾而不徙,历万劫而不泯”,独特的黄河文化和抗争精神造就了延津别样的人文与自然风光,形成了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黄河故道文化特征。延津现有国保单位3处、省保单位2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处、3A景区1处、市保单位1处、县级保护单位25处。延津拥有“大平调”“二夹弦”“开明大鼓”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岩街道、司寨乡被认定为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延津还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震云的故乡,《》《一句顶一万句》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无论是发生地还是取材均来自于延津。延津人文资源丰厚,民风淳朴善良,曾连续六年蝉联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获河南省平安建设最高奖“中原平安杯”,凝聚了强大发展正能量。作为延津人,我以家乡为傲,尽力搜罗了历代涉及延津(酸枣、胙城)的诗词,凡52首,真是文华熠煜,蔚为大观。现分享给大家,以资有兴趣的朋友赏析或进一步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古诗中常提到的“延津”,多是关于“延津剑合”的典故,指的是福建的延平津(今属福建南平)。本人搜集的诗歌,不含吟咏延平津的作品。此外,宋代开封有酸枣门,是通往酸枣县的,关于酸枣门的诗歌,也没有收集进来。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现藏县城大觉寺的酸枣令刘熊碑残石,传为汉代著名书法家蔡邕书丹,作为书法名碑也被先贤多次咏入诗篇,如清人朱彝尊、杨述曾诗句中的“合阳酸枣”,指的就是陕西合阳的《汉合阳令曹全碑》和这块《酸枣令刘熊碑》,为了便于有兴趣的朋友进一步研究,也纳入了涉及《刘熊碑》的诗歌。

《酸枣令刘熊碑诗》

汉·蔡邕

其一

〖碑云。君讳熊。字孟□。广陵海西人也。清越孤竹。德牟产奇。诚宜褒显。昭其宪则。乃相□咨度诹询。采摭谣言。刊□诗三章。其辞曰:○逯案。严可均辑蔡中郎集云。唐王建题此碑云。苍苔满字土埋龟。风雨消磨绝妙辞。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蔡邕碑。蔡。陈留圉人。酸枣属陈留。蔡为酸枣令德政碑。容或有之。图经者。陈留旧志。梁刘昭注补续汉志陈留郡此陈留志十一事。乃魏晋古书。王建或尝见之。语非凿空。今依图经入蔡集。洪景伯诋此碑文有云。七业勃然而兴。咸居今而好古。其诗则曰: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文律如此。难以谓之绝妙辞。朱竹垞力辨之。谓诗以三言五言。继以四言。足以见文律之古云。〗

清和穆铄。宋惟乾川。

惟狱降灵。笃生我君。

服骨睿圣。允钟厥醇。

诞生歧嶷。言协典坟。

懿德震耀。孝行通神。

动履规绳。文彰彪缤。

成是正服。以道德民⑴。

⑴○《隶释》五。严可均辑《蔡中郎集》十五。

其二

四言诗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理财正辞。

束帛戋戋。

□梦刻像。

鹤鸣一震。

天临保汉。

实生□勋。

明试赋授。

夷夏已亲。

嘉锡来抚。

潜化如神。

其神伊何。

录不伤人。(○同上)

其三

四言诗

猗欤明哲。秉道之枢。

养□之福。匪德之隅。

渊乎其长。涣乎成功。

政暇民豫。新我□通。

用行则达。以诱我邦。

赖兹刘父。用说其蒙。

泽零年丰。黔首歌颂。(○同上)

登锦壁诗(《诗纪》云。诗汇作鲍照者非。)

南北朝·萧纲

孙生酸枣寺,王子枝江楼。

何如登石镜,因闲犹豫游⑴。

⑴○《类聚》二十八。《诗纪》六十九。

《凌云台》

南北朝·王褒

高台悬百尺,中夕殊未穷。

北临酸枣寺,西眺明光宫。

城旁抵双府,林里对相风。

书题鹿卢榜,观写飞廉铜。

窗开神女电,梁映美人虹。

虞捐滥天宠,郑瞀特怀忠。

庄生垂翠钓,昭仪拒斗熊。

驰轮有盈缺,人道亦污隆。

还念西陵舞,非复邺城中⑴。

⑴○文苑英华百九十二。《乐府诗集》七十五。《诗纪》百十三。

《题酸枣县蔡中郎碑》

唐·王建

苍苔满字土埋龟,风雨销磨绝妙词。

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蔡邕碑。

《题酸枣驿前碑》

唐·张祜

苍苔古涩自(一作字)雕疏,谁道中郎笔力馀。

长爱当时遇王粲,每来碑下不关书。

《送酸枣邓主簿》

宋·李觏

畿县官虽小,京华日可亲。

文章成薄俗,交结最难人。

典学应无废,存诚况已纯。

邦工寻尺用,杞梓讵沉沦。

《送苏迈尉酸枣》

宋·孔武仲

酷暑日逾退,凉风生早秋。

翩翩苏公子,一官不远游。

仕养两得意,人生复何求。

骏马如飞星,锦带垂吴钩。

到邑嚚讼少,官闲吏兵休。

还当有佳吟,吟到黄河头。

《七言滑州新修东园》(原缺,据四库本补)

宋·沈遘

其一

汉家东郡古延津,诏属王畿命迩臣。

仪物增荣都府旧,恩光流浃吏民新。

已明条教康罢俗,更饰林园乐盛辰。

蚤赋中和来奏御,知公不久整归轮。

其二

北辅为藩自昔优,使君深壮称公侯。

楼台重拂前人记⑴,池圃更新此日游。

比岁丰和多恺乐,乘春临赏几迟留。

使君诗藻无穷思,宾席谁堪奉唱酬。

《延津待渡寄仲温参议》

金末元初·杜仁杰

一望河平一慨然,战尘如雾水如天。

要知别后思君处,长在孤城落日边。

《白马渡》

宋·洪皓

国步日多事,霜露任沾衣。

留落十五年,至今方北归。

缭绕一万里,人物太半非。

昔时渡盟津,宾从争扶持。

兹辰渡白马,阴曀日无辉。

一酎祈利涉,冯夷莫予违。

惊秋感叶脱,况乃思鲈肥。

父老行叹息,风雨仍霏微。

夜投胙城宿,百里即王畿。

遥望一惆怅,何当拜天威。

《小边行一百五日同总尹张彦亨赴小边口相视河流回马上偶作此诗》

元·王恽

北趋小边相河害,坐看长堤惊裂坏。

中流忽起刘子叹,疏浚神功思禹大。

忆当残金竟河界,两涯峡束如萦带。

灵鼍万鼓动地来,汹汹声闻千步外。

堤防不议四十年,河行虚壤任徙迁。

乃今去京无一舍,冲波南卧翻鲸鳣。

今年筑堤捍渰水,明年卷扫防洄渊。

涛头况与酸枣直,南北高下尤相悬。

既非经渎久远计,徒费民力妨农田。

正有避移策上闻,放之旷野从奔冲。

不然建议以土湮,大堤缕水横西东,楗以木石束逾钟。

递河东去过京角,此是永逸无穷功,作诗拟达宣房宫。

《延津渡河》

元·傅若金

驿路南征远,河津晓渡危。

风雷划簸荡,云日互参差。

鸣橹中流急,悬帆上洑迟。

交州却回日,应及水清时。

《送朱明善少府》

元末明初·杨基

胙城主簿冰雪骨,天阔霜清见飞鹘。

家住西湖第一桥,半生诗酒笙歌窟。

斜肩兜子总宜船,九里松阴十里莲。

松下看山船上宿,小娃随索卖花钱。

莺娇蝶妒春如绮,一夜东风变桃李。

回首梁园望故乡,咫尺吴山四千里。

吴山渐远音书绝,两鬓青青未成雪。

乌帽朝辞郑圃烟,鹿车夜挽兰台雪。

上官不惮路道长,岂问富庶并荒凉。

正须到县招窜匿,要使枳棘皆耕桑。

妇女养蚕男种麦,食有鸡豚衣有帛。

儿童不识成丁劳,父老能歌县官德。

惭余亦是荥阳簿,虎牢关下成皋路。

有酒谁浇纪信魂,无人敢画鸿沟渡。

郑卫由来本懿亲,相思只隔大河津。

愁将艮岳风前柳,持赠山阳笛里人。

《渡黄河》

《明·欧大任》

津头小吏候旌干,河激高歌举棹欢。

天转浮云酸枣决,涛翻斜日具茨寒。

万行归雁风前过,一片征帆树里看。

沉璧宣房非汉代,君王无事诏千官。

《王兵宪宗鲁救水活万人功在肇庆纪之以诗》

明·欧大任

臬台西拥汉旌旗,沧水兼持使者麾。

急峡翻江湘雨过,盘涡激石海云垂。

河经酸枣今何日,堰定离堆似此时。

圣主玄圭应更锡,即看持节拜台司。

《过延津有感》

明·于谦

其一

县治萧条甚,疲民疫病多。

可怜官失职,况是岁伤和。

空廪全无积,荒田更起科。

抚安才智短,独立奈愁何。

其二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谢尚同以胙城尹谪重庆卫幕》

明·庄昶

其一

人才丁未榜,天地楚中英。

况有今巴蜀,宁知且胙城。

从吾惟子好,玉女是天成。

短发今浑白,题诗更几茎。

其二

远近迁难问,安危病不知。

书来空父执,老去见何时。

川蜀天非远,行藏道可疑。

长江千万里,滚滚是相思。

《渡河》

明·何景明

夙征肇延津,明晨临大河。

洪源下积石,砥柱屹嵯峨。

渺渺梁宋区,汗漫纵经过。

自非陵与岸,于安障其波。

扬帆赴中流,四顾莽无涯。

崇云徂广泽,迅风夕吹沙。

积阴不可测,鱼龙偃相加。

前无千尺梁,一苇胡足誇。

人生寡恒居,奚异波上槎。

岂无舟楫志,漂泊当奈何。

《胙城道中》

明·胡汝嘉

驱车卫东邑,八月草先黄。

望中皆斥卤,疑是夜来霜。

《延津纪事》

明·邓章

匹马延津路半程,连村荒草不堪耕。

民熬碱土为盐食,妇纺棉花作布经。

苛税只知严国限,庙堂谁肯达民情。

眼前凋敝伤心处,过客停车仔细评。

《延津歌送韩令》

明·何景明

延津寇过馀少男,延津县令莫停骖。

双凫直向黄河北,一雁先飞清卫南。

黄河岸边不种麦,浊浪滔天多贾客。

城中少男尔勿愁,县令到时为买牛。

《失题》

明·陈彝(延津知县)

一入延津访病疴,荒城虚廪蔓藤萝。

民贫到骨差尤重,地碱无毛税尚多。

尘起沙门千百阵,树存酸枣两三柯。

年登每见人枵腹,纵有卓黄奈尔何。

《延津怀古》

明·刘咸

碧潭清水漾金堤,酸枣依然满路歧。

津渡已无袁绍壁,黉宫尚有蔡邕碑。

县门北顾回龙庙,驿路东经饮马池。

自古英雄征战地,于今尽属圣明时。

《过胙城有感》

明·葛守礼

沙堤古柳数枝摇,千顷何曾见一苗。

漫说行踪惭欲毁,好将蠲赋乞神尧。

《东司留题》

明·张佥事

三里孤城两面沙,东南遍地碱生花。

民间恒产知何在?几度观风几度嗟。

《延津县立春》

明·高叔嗣

征路日才几,客心时已烦。

春风花鸟处,回首忆田园。

《题延津》

明·韩贯(延津知县)

北望沙门路,无风亦起尘。

蓬头经布妇,赤脚煮盐人。

迎送昼兼夜,差徭旧并新。

细评诸郡县,最苦是延津。

《初秋过延津屈鹏洲太史招饮枣山别业》

明·何吾驺

凉飔拂拂敞华筵,太史招携选胜偏。

绕径但随灯影入,穿林时为柳条牵。

政逢匹马欢投地,似有双龙夜烛天。

取醉直教忘尔汝,松亭初露枣山烟。

《延津道中》

明·郭谏臣

五更辞卫郡,百里过延津。

马踏晴沙日,莺啼紫陌春。

软风随弱柳,细雨浥轻尘。

渐向东南去,韶光别样新。

《封邱道中》

明·郭谏臣

昨拟走大梁,览胜古汴京。

晨起延津境,忽作封邱行。

山川本相似,途路近且平。

远驰燕赵骑,复捲魏卫旌。

晓行趁残月,暮宿视长庚。

客途少休息,传舍多送迎。

思之良厚颜,不如且归耕。

所以晨夕内,劳劳苦东征。

东征倦行役,对镜徒自惊。

《延津道中望太行》

明·郭之奇

出门见太行,峰峦无终已。

征途作游情,置身如万里。

晓寂岩岫閒,心清林木倚。

所未历其巅,云霞出意底。

因有色声迎,悠然感目耳。

山灵愿幽人,相对非无以。

忘言可竟日,欲暮凉风起。

《延津城北望太行山》

清·查慎行

河壖一小县,传是廪延城。

野烧痕犹在,沙田废不耕。

民谣思乐土,客饭记荒程。

指点盐车路,千峰马首晴。

《送赵子晦之任延津二首》

清·查慎行

其一

青袍谒选十三年,此去双凫便是仙。

满眼簿书非俗物,太行山在印床前。

其二

车笠相逢两不猜,湖湘分手又燕台。

参军一老今头白,重与郎君赞画来。(谓彭南陔)

《和霜岩县斋秋雨八首》

清·查慎行

其五

我友赵十郎,索居廪延城。(赵子晦时宰延津去此二百馀里)

河壖一小邑,长吏管送迎。

我思往相就,所畏泥中行。

乃知行路难,中有踯躅情。

《赠郑(簠)(丙辰)》

清·朱彝尊

金陵郑簠隐作医,八分入妙堪吾师。

朅来卖药长安市,诸公衮衮多莫知。

伊余闻名二十载,今始邂逅嗟何迟。

自从鸿都石经后,工者疏密无定姿。

任城学官阙里庙,罗列不少汉人碑。

簠也幽寻遍摹拓,羲娥星宿摭无遗。

合阳酸枣法尤备,心之所慕手辄追。

黄初以来尚行草,此道不绝真如丝。

开元君臣虽具体,边幅渐整趋肥痴。

寥寥知解八百祀,尽失古法成今斯。

迩来孟津数王铎,流传恨少无人披。

太原傅山最奇崛,鱼颃鹰跱势不羁。

临清周之恒,委曲也得宜。

勾吴顾苓粤谭汉,暨歙程?名相持。

未若簠也下笔兼经奇,绵如烟云飞欲去,屹如柱础立不移。

或如鸟惊堕羽翮,或如龙怒撑之而。

箕张昴萃各异状,屏幛大小从所施。

平山堂成蜀冈涌,百里照耀连云榱。

工师斲扁一丈六,众宾叹息相瞠眙。

须臾望见簠来至,井水一斗研隃糜。

由来能事在独得,笔纵字大随手为。

观者但妒不敢訾,五加皮酒浮千鸱。

我闻此事足快意,目虽未睹心已怡。

安得留之数晨夕,醉时窃柎醒肩随。

卢沟桥北风已厉,子今南去生凌澌。

骊驹在路留未得,岁聿其暮云谁思。

钟山草堂定好在,放溜且任吴中儿。

华阳瘗鹤字刻露,邓尉遗树花参差。

无锡城边见严四,示我长歌一和之。

《枉人山》

清·田雯

前日才离酸枣郡,今朝已过枉人山。

溪明沙软朝歌路,走马红桃绿柳间。

《题陆乾日隶书千文》

清·杨述曾

秦时王次仲,六书变体创八分。

梁初周散骑,义之碎字编《千文。》

羽人已化大鸟去,侍郎鬓发嗟如银。

迢遥应千载,源流一一区河汾。

八分鸿都石经后,元常隼尾波势尤超群。

开元碑颂仅具体,韩梁张史徒云云。

《千文》智永擅神妙,八百分散留江濆。

吴兴王孙所传十七卷,俗书依仿赝本尤纷纷。

松陵陆子嗜古有奇癖,虫形鸟迹远欲窥皇坟。

一丸隃糜作鍪甲,三寸柔翰供锄耘。

京华旅食坐无事,闲窗素纸舒萝纹。

割分篆隶缀晋字,规模曹蔡凌右军。

当其捉腕时引而不发,有如劲弩县千斤。

及其纵手快盘空夭矫,有如鸷鸟摩秋雯。

倏如长矛扫锋锷,突如巨石崩崖垠。

屹如巍堂列柱础,绵如远岫霏烟云。

攫张如怒群龙奋鳞爪,敷纷如缀百卉垂葩芬。

或如淇园风动千竹叶薿薿,或如湘流帆转九折波沄沄。

纤浓各意态,直曲随锯釿。

含文复包质,强力还丰筋。

书成应置国门外,摹观纸价逾元纁。

嗟予学奇觚,拙手空辛勤。

华山岱岳未经到,合阳酸枣凭传闻。

玄黄剩句《兔园册,》《凡将》《急就》同断断。

绾蛇萦蚓自嗤笑,偶游燕市欣逢君。

一编示我插高架,缥囊珍重薰香芸。

恍悬师宜帐,疑曳羊欣裙。

何当数晨夕,泥饮乘酣醺。

便从窃柎学梁鹄,还持奇字师刘棻。

昨宵残月正离毕,飞雨飘霅雷砏磤。

晓来西山起晴色,豁开东牖延朝昕。

摩挲旧籍忽三叹,沈吟拂几心殷殷。

张生石鼓李潮篆,杜诗韩笔万丈光炘炘。

我生已晚学芜劣,文章岂直殊莸薰。

摇毫掷简不知暮,起看遥树漠漠含斜曛。

行役杂咏其四清·袁枚

南游过楚江,西征临越甸。

当涂想分割,龙津忆征战。

或营酸枣台,或起明光殿。

平畛开歌舞,危巘收组练。

亡何岁似流,悲哉日似电。

白骨埋中原,朱扃罢华宴。

史册尚流播,山川灭闻见。

秦宫无遗瓦,汉苑少残箭。

荒烟废冢倾,衰草流萤遍。

黄云自南飞,白日但西暝。

闲寂窘游志,衰飒穷遐眷。

慨然至于今,叹者凡几遍。

平生豪横心,虽悟不得遣。

《观磨崖碑作》

清·王初桐

七十二君辇道荒,云亭踪迹俱微茫。

祖龙之碑既无字,金函玉检疑荒唐。

开元天子履全盛,意气直欲无轩皇。

东封自古称大典,遂令下诏开明堂。

勒铭大抵示符瑞,挥洒御墨辉天章。

高文或出燕许手,长篇大幅何煌煌。

当时海宇本殷富,发扬蹈厉穷铺张。

八分淋漓六百字,穹崖屹立三丈强。

芝英鹤头体制别,笔势仿佛酸枣兼中郎。

焦山鹤铭鼎铭何足数,庶与朱陵洞天岣嵝铭相方。

惜哉天宝末,诸杨乱其纲。

风尘澒洞一朝起,鼙鼓动地来渔阳。

珠沈玉碎铜狄毁,惟有此碑终古垂琳琅。

毋乃鬼神自有木甲护,不然安得风饕雨虐依旧光芒长。

流传完本世间少,颇思拓之以硬黄。

他时携归向吴会,什袭珍作萧斋藏。

奈何梯青蹑翠必钜费,而我羞涩垂空囊。

耸肩仰面百遍读,口角流沫神扬扬。

信知岱宗大观此第一,秦松汉柏皆枯僵。

汉淳于长夏承碑清·李宗瀚

华中甫斋真赏著,夏承娄寿道生赋。

娄碑不见夏碑存,谨庭秘笈来吴门。

东京隶法评奇古,咄咄殊难一二数。

数行论赞丰与杨,阙三十字翁书补。

堂堂笔阵推中郎,此语传之秋涧王。

建宁刻先石经石,体沿篆籀垂楷则。

阴阳辟阖星云攒,如戟森竖如弧弯。

神奸慌惚窥夏鼎,威仪肃穆参汉官。

惜哉未校义门本,得自丹阳少剥损。

广平赝迹人间多,宝者不独徐芳远。

华山拓见今阮公,酸枣苏斋摹亦工。

芒角体势参假借,书丰作丰从同同。

华家雕落谨庭死,千七百年留一纸。

芝英见瑞岂偶然,过眼云烟良足纪。

《浣溪沙》

清·周之琦

酸枣河倾忆昔时。

洪波吟得阮公诗。

十年风景几迁移。

暗草萤飞仓史墓,阴廊鬼语信陵祠。

等闲牲醴祀屠儿。

《送黄补斋之胙城任》

清·汤右曾

每从淇汲写遗声,白水青山入洞庭。

他日会书循吏传,弦歌好为采风听。

《延津道中》

清·汤右曾

悠悠疲马出延津,触暑清羸旅病身。

正要薄云成小雨,好教官道压游尘。

浆思半呷村姬乞,路失三叉野老询。

一辆太平车子里,全家安乐是何人。

《送延津赵令》

清·汤右曾

其一

岳麓山昏黯黯天,短篷风雪洞庭船。

澧兰沅芷思公子,官阁红炉十二年。

其二

太行遥压廪延城,帽影鞭丝我旧经。

君去卷帘西阁望,玲珑削出半天青。

《赣州周司理令树回任舟次》

明末清初·毛奇龄

上洛名材驭,清江司谳船。

孤心悬北阙,薄宦返南天。

好客追梁苑,移家去廪延。

赐钱周举诏,力学少卿篇。

黄鹄凭高羽,朱丝鲜曲弦。

初销刑鼎日,重命甫侯年。

郡树崆峒外,官台章贡前。

金滩留信宿,皓月向谁圆。

《满江红·自封邱北岸渡河至汴梁》

清·陈维崧

漭漭河声,捩柁处、怒涛千尺。

绝壁下、鱼龙悲啸,水波欲立。

一派灰飞官渡火,五更霜洒中原血。

问成皋、京索事如何。

都陈迹。

虫牢外,风萧瑟。

廪延畔,沙堆积。

试中流骋望,百忧横集。

混混且拚流日夜,芒芒不辨天南北。

但望中、似见有人烟,陈桥驿。

《冷》

清·弘历(乾隆皇帝)

河水分南北,寒暄迥不侔。

风林多落叶,晓辔称轻裘。

民瘼殷勤问,图经取次诹。

廪延经古邑,塔影出城头。

《巫山一段云·庚子秋仲廪延道中》

清·周之琦

野色侵衣袂,秋痕恼鬓丝。

碧云无尽鸟飞迟。

心事定谁知。

忆别空馀梦,言归未有期。

斜阳冉冉柳依依。

长记出门时。

《汉朝儒生行(壬午)》

清·龚自珍

汉朝儒生不青紫,二十高名动都市。

《易》通田何《书》欧阳,三十方补掌故史。

门寒地远性傥荡,出门无阶媚天子。

会当大河决酸枣,愿入薪楗三万矢。

路逢绛灌拜马首,拜则槃辟人不喜。

归来仰屋百喟生,著书时时说神鬼。

生不逢高皇骂儒冠,亦不遇灞陵轻少年。

爱读《武皇传》,不遇武皇祠神仙。

神仙解词赋,大人一奏凌云天。

枕中黄金岂无药,更生误读淮王篇。

自言汉家故事网罗尽,胸中语秘世莫传。

略传将军之客数言耳,不惜钳我歌当筵。

一歌使公惧,再歌使公悟,我歌无罪公无怒。

汉朝西海如郡县,蒲萄天马年年见。

匈奴左臂乌孙王,七译来同藁街宴。

武昭以还国威壮,狗监鹰媒尽边将。

出门攘臂攫牛羊,三载践更翻沮丧。

三十六城一城反,都护上言请勤远。

期门或怒或阴喜,喜者何心怒则愤。

关西籍甚良家子,卅年久绾军符矣。

不结椎埋儿,不长鸣珂里。

声名自震大荒西,饮马昆崙荡海水。

不共郅支生,愿逐楼兰死。

上书初到公卿惊,共言将军宜典兵。

麟生凤降岂有种,况乃一家中国犹弟兄。

旌旗五道从天落,小印如斗大如斛。

尽隶将军一臂呼,万人侧目千人诺。

山西少年感生泣,羽林群儿各努力。

共知汉主拔孤根,坐见孤根壮刘室。

不知何姓小侯瞋,不知何客惎将军。

将军内顾忽疑惧,功成定被他人分。

不如自亲求自附,飞书请隶嫖姚部。

上言乞禁兵,下言避贤路。

笑比高皇十八侯,自居虫达曾无羞。

此身愿爵关内老,黄金百斤聊可保。

呜呼汉家旧事无人知,南军北军颇有私。

北军似姑南似嫂,嫂疏姑戚群僮窥。

可怜旧事无人信,门户千秋几时定。

门户原非主上心,詄荡吾知汉皇圣。

是时书到甘泉夜,荅诏裴褢未轻下。

密问三公是与非,沮者不坚语中罢。

庾词本冀公卿谅,末议微闻道涂骂。

拙哉某将军,非火胡自焚。

非蚕胡自缚,非虿胡自螫。

有舌胡自挢,有臂胡自掣。

军至矣,刺史迎,肥牛之腱万镬烹。

军过矣,掠童女,马踏燕支贱如土。

嬴家长城如一环,汉家长城衣带间。

嬴家正为汉家用,坐见入关仍出关。

入关马行疾,出关马无力。

丞华厩里芝草稀,水衡金贱苦乏绝。

卜式羊蹄尚无用,相如黄金定何益。

珠厓可弃例弃之,夜过茂陵闻太息。

汉家庙食果何人,未必卫霍无侪伦。

酬金失侯亦有命,人生那用多苦辛,噫嚱人生那用长苦辛。

勿向人间老,老阅风霜亦枯槁。

千尺寒潭白日沈,将军之心如此深。

后世读书者,毋向兰台寻。

兰台能书汉朝事,不能尽书汉朝千百心,儒林丈人识此吟。

编者:王秉良,延津人,大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学会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铁建国际集团党委工作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教授级高级政工师。曾出版《心灵版图》《烟云》等文学作品集。先后获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铁路优秀新闻工作者、首都市民学习之星、中国铁道建筑报十佳记者等荣誉。发表文学作品、美术评论数百篇。

●您已错过许多精彩内容,请长按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