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正月正 正月初九天公生 正月初十祭石头 正月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搭灯棚 正月十三上灯日 正月十四试花灯 十五花灯齐上阵 锣鼓声声庆年丰 看腻了现代的过年方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祖宗正月里的习俗吧!大年初九,玉皇天诞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他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于地。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祭紫姑,请子婿 正月十一日,俗称“请紫姑日”(有的地方为正月十四)。紫姑原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紫姑代表了深受压迫的女性,得到女性的崇拜,并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来祭祀。同时正月十一还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搭灯棚 民间俗称“正月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点灶灯,扎彩灯 在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正月十五闹花灯,一般要从正月十三扎彩灯开始。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为“罢灯”。 正月十四,拜临水娘娘,试花灯 正月十四是“临水娘娘”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为了准备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民间和朝廷都会在这天搭建灯棚,悬灯结彩,并做一些游艺节目的预习活动,称为“试灯”,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历代这一节日都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灯节,是男女青年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大同春节活动指南 华严寺广场的社火表演每日9时开始,主要有市老体协、城区文化局、广灵县文化局、同煤国电同忻煤矿等单位组织的秧歌、腰鼓、车灯、武术杂耍等民俗表演。 至正月十六前在华严寺广场天工阁有抛绣球、抬花轿活动。正月初八当天各项演出暂停。 华严寺广场的文艺演出上午10时30分开始,下午2时开始,主要有市老体协、灵丘县文化局、社会体育管理中心等单位组织的歌舞、街舞、木偶戏、八音会等表演。正月初八当天演出暂停。 纯阳宫广场的演出上午10时开始,下午2时30分开始,主要有晋剧传习中心、星光晋剧团、长青树二人台剧团表演的晋剧、二人台等。 关帝庙广场的演出正月初八开始由我市专业院团表演各种传统地方戏曲。 3月2日(正月十五)有行进式文艺表演(关公巡城),表演线路在古城内。 大同“非遗”大同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在这片热土上,不仅有众多的寺庙建筑、石窟龙壁,还有许多世代相承、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入选世界级“非遗”项目的是:广灵剪纸;入选国家级“非遗”的有:雁北耍孩儿、罗罗腔、恒山道乐、晋北鼓吹、广灵剪纸、北路梆子、左云楞严寺音乐,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历史流传下来的瑰宝!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广灵县,素有“塞上明珠”之美称。广灵剪纸以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奠定了剪纸行业的至尊地位,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耍孩儿”戏,是一个深为晋北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同地方剧种。它那婉转悠扬的唱腔,优美悦耳的音乐,朴实自然的表演,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两个多世纪以来,它在雁门关外的朔州和大同地区人民中广为流传,并不断发展壮大。 罗罗腔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地方剧种,它主要流布于山西省北部大同市的灵丘县及其周边的浑源县、应县、繁峙县和河北省阜平县部分地区。因其唱腔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表演流畅、地方特色浓郁,故颇受当地群众欢迎。 北岳恒山,是我国北方地区道教活动的圣地。浓厚的宗教氛围,加上宗教活动频繁,古老的恒山道乐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来。加之晋北地区自古便为多民族交流融合之地,形成有古老、多样、纷繁的文化形态、艺术形态,恒山道乐便吸收了汉魏以来的鼓吹乐、唐宋以来的法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晋北鼓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年前,滑氏远祖滑玉和就作民间艺人于明永乐年间应召参加皇宫庆典,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褒奖,御封为皇宫乐师,后来因为皇族内争被贬出京,卷入大槐树移民中迁居到现在的大同市阳高县。家族的后人以吹唢呐“八大套曲”见长,一代代流传至今并经加工提炼形成现在独有的风格。 北路梆子是流布于晋北地区的一个梆子戏剧种,该剧种行当齐全、剧目丰富,唱腔主要以板式唱腔为主,兼有地方民歌、小曲等。它作为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在梆子戏声腔剧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左云县楞严寺寺庙音乐是古代法曲音乐的遗响,属民间音乐,流传于大同市左云县一带。楞严寺寺庙音乐由于在金元时期晋北地区受全真道教“以道为主、佛道合一”的影响,其音乐呈现出以道教音乐为主,同时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康国乐、骠国乐、林邑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 谈起大同,你一定会想到大同独特的地方美食,来到这个古色古香的城市,你一定忍不住买买买,或自己大快朵颐,或赠送亲朋好友,下面就让小编为你介绍来大同必买的特产,不看别后悔哦! 大 同 特 产 地道的浑源凉粉的辣椒油是按照独特的配方、加工、研制而成的。它以清而不腻、辣而不涩、朴而奇香、香而纯正的特点倍受消费者欢迎。浑源县的凉粉出名,不仅在凉粉的质量上,更主要是好在调料上。还必备些豆腐干和莲花豆作为辅佐品,这样吃起来味道格外香。 大同黄花,学名萱草,俗称金针菜,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有专门论述,说它有利尿、健胃的功能。大同县是山西省黄花的主要产区之一,从明朝开始,就享有“黄花之乡”的盛名。 广灵小米,山西省广灵县特产。产品加工自具有当地特色的优良谷子品种“大白谷”和“东方亮”,广灵小米不仅色泽鲜黄明亮、颗粒均匀圆润、绵软可口、清香甜美、富有弹性的感官特性,而且具有中等偏低的糊化温度及其维生素含量高、蒸煮评分高等优良品质。 阳高杏脯是山西传统名产,阳高山区所产的杏十分有名,个大、味甜、核小、色鲜,以优质杏为原料而成的杏脯自与别处不同。杏脯又可分为黄杏脯和青杏脯两种,尤以黄杏脯味道最佳,色泽金黄,肉质柔软,酸甜适口。 苦荞凉粉,为灵丘风味小吃,吃起来滑润爽口,略苦,具有特色,久负盛名。苦荞凉粉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大型的饭馆里都有苦荞凉粉上桌,以特色佳品招待贵客。 想知道这些美食藏在哪里吗? 华林超市 ——满足您所有的购物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