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汾河与黄河交汇处,浊清分明。摄影/薛俊

-风物君语-

山河、美酒与故人

“所谓故乡,就是我们睁开眼,看到世界的第一道光线、第一抹颜色,学会的第一句话,我们在这里建构了我们对世界的全部的理解。”年,45岁的“前浪”贾樟柯决心离开北京,回到他的老家,山西汾阳。他的理由是,北京有雾霾。而老家呢?却意味着山河、美酒与故人。汾阳所在的汾河流域,几乎符合了我们对于“故乡”的所有定义——这里有臂膀宽阔的高山耸立,也有“哗啦啦”的汾河日夜奔流,沿河平原上生长着丰产的粮食,还有粮食酿成的美酒飘香。▲富足的汾河流域。摄影/田敏如果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汾河流域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辐射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从某种角度说,这里,最像是中国人“老家”的模样。这里最早叫“中国”汾河流域的地形很特别,大体上呈现出“两山夹一河”的地理格局。如果按照古人挑选住宅时“背山面水”的眼光来看,这里几乎处处都是“风水宝地”;而从行军打仗的战略角度来说,这里又被称作“表里山河”。▲汾河流域地形图。太岳山脉在太行、吕梁之间,汾河之畔。制图/Paprika山是吕梁、太行。如果自省会太原向南望去,“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这两道南北走向的磅礴山脉,在汾河两翼遥遥对峙,在古代为平原上的居民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在今天则使得山西坐拥了富饶的矿产。▲地处吕梁山脉中段的交城县庞泉沟。摄影/刘和平而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发源自晋北的汾河,一路向南纵贯大半个山西,长途奔袭千米,在两山之间的黄土地带冲积出一片狭长的平原,包括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在内,皆是土壤肥沃、良田千里,极利于农业的发展。除了山提供的天然屏障,水灌溉的平原沃野,这里还坐拥古代最精贵的盐——有学者认为,上古时期定都蒲坂(今运城永济蒲州镇)的炎帝,和以郑州为大本营的黄帝,就是因为盐池的归属而爆发了阪泉之战,而战场正是在今天的运城。▲山西运城,七彩盐湖。摄影/薛俊汾河之水天上来,落到人间,犹如一条缀连着明珠的绸带,串联起忻定、太原、临汾、运城四大盆地,在今天养育着全省近四成的人口,塑造了黄土高原上的“天府之国”。因而在这片土地上,早早出现了文明的痕迹——在国内已发现的七八十个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山西占了二十几个,有不少就分布在汾河流域,仅襄汾一地,就坐拥旧石器时代的“丁村遗址”,和新石器时代的“陶寺遗址”,前者上承北京猿人,下启山顶洞人,连贯了近30万年的漫长岁月。▲陶寺遗址。图/图虫·创意按照谭其骧先生的观点,古史中唐尧、虞舜、夏禹等人活动的范围主要就在山西南部,“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运城永济蒲州),“禹都安邑”(今运城夏县),三代贤君明主相继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孩提时代”,而汾河流域,也承载了中国的“童年记忆”,从这个维度说,她的确算是中国人的“老家”之一。▲小口尖底瓮,出土于杏花村仰韶文化遗址,是最早的酿酒发酵容器。摄影/smg,图/汇图网此后,汾河水沿着历史的脉络不断涌动。她见证了新石器时代的浪漫,在这里,居民们早早地掌握了“酿酒技术”,杏花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瓮,就是最早的酿酒发酵容器。原始先民们在瓮中利用谷物发酵成酒,然后澄清,用以祭天地神灵,透过酒香禀于上苍,渴求天佑,“荡秽辟邪,通真达灵”;她也见证了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晋国,日后,这个“晋”字则成为了山西的代号。▲晋国博物馆,记录了“三晋之地”的厚重历史。摄影/张路生到唐朝,山西作为李唐的“龙兴之地”,自然备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