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www.lfgzs.com/ 预见君说 项目化学习的更深入落地需要区校联动,整合资源,共同推进。近日,虹口区举行了项目化学习启动大会,市项目组相关成员,虹口区教育局、教育学院相关领导,教研员、科研员及全体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书记、分管教导参加会议。 在此次启动会上,广灵路小学基于具体的案例分享了学校对于PBL的理解和实践的变化过程,作为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的实验校,五年来,学校一直在探索学与教的变革,在这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呢? 第一板块 学校实践 余琦校长在虹口区项目化学习启动会发言 缘起—初试后的思考与调整 我校于年9月在上海市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的指导下,开始了“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变革研究。通过第一轮的3年实践,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年在第二轮实施中,如何基于校情,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校本实践,让项目化学习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一种常态方法呢?学校陷入了思考。此时,恰逢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庆祝教师节”活动,如何依据项目化学习特征,对活动进行改造设计?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最终形成了“教师节+猜猜他(她)是谁”项目化学习,学校也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尝试。 学校组建种子团队,制定设计方案,由大队辅导员牵头,利用红领巾广播,向全校学生提出驱动性问题(在教师节来临之前,如何用漫画和文字描述结合的形式,在不直接指出老师们的姓名的前提下,又能表现老师们鲜明的个性特点呢?) 实施过程中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探究欣赏,走近漫画。学生在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中通过边查找、边欣赏、边感悟的方法来了解漫画,把握漫画的特征。 2.采访观察,把握特征。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合作团队,约谈老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教师形象的粗线条勾画。 3.漫画教师,制作贺卡。学生在组长带领下讨论确立贺卡式样;组织听取意见,完善画像;编辑撰写祝福语;组员签名;依据评价标准,美化贺卡。 4.描述教师,想想猜猜。学生在组长带领下交流采访信息;整理,提取共同信息;编辑撰写描述语;参加“猜猜他(她)是谁”现场竞猜会。 学生笔下的余校长 “教师节+猜猜他(她)是谁”项目化学习,将习作教学、临摹人物与主题节活动相融合,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设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但对照市项目组提供的各种优秀案例,我们发现此次学习活动虽已经有别于日常的主题式多学科表现性任务,但每一阶段学习之间的延续性、递进性不够;驱动性问题虽然来源于真实世界,也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但还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多向度的探索空间,问题开放度、持续性不够。 实践—规划后的躬行与迭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校基于前期的实践基础,结合《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总体规划确立了实施思路:围绕“品优、识广、志远、体健”的培养目标,确定以主题节为载体,融合节日元素,设计活动项目,以推动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型和品质的提升。这里的“主题节”包括“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学科经典节”。 我们围绕着数学学科节就做了这样一个项目。 记得上学期刚开学不久的一天早上,我刚打开办公室门,就发现地上有一封信,打开一看,是五年级小吴同学写给校长的一封信,大意是:国家在大力提倡光盘,可是,他发现,他们班中几乎很少有人是把午饭的饭菜全吃完的,而且,学校垃圾房内的湿垃圾桶内也都是剩菜剩饭,希望校长能在升旗仪式上呼吁同学们节约粮食,避免浪费。 校长室门口的一封信 此时,正逢数学学科节要召开,如果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开展学科节活动的同时又能解决实际问题,那就不是一次特别有意义的活动吗?于是,数学组老师有了大胆的设想,开展了“数学节+光盘行动”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了以下几个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入项,提出驱动性问题 吴同学给校长来信中提到的学校午餐时同学们浪费现象严重,这一情况是否属实?如果情况属实,我们又该怎样帮助学校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二阶段:知识与能力建构 数学组教师依据驱动性问题,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梳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知识点以及难点,并进行相应的指导。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一:午餐浪费现象究竟是怎样的? (1)一周光盘人数有多少? 不同年级学生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统计一周内的光盘人数情况,例如,一二年级学生多运用的是“计数的方法,三至五年级学生则是形象地通过统计图的形式来反映午餐浪费的情况。 (2)一天的食物浪费有多少? 在某一天中午动员各班称一称剩余饭菜的重量,通过数据感受到浪费的严重性。 学生在称一称剩余饭菜的重量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惊喜看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理解,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会习得新的知识,继而运用新知去修订自己之前的结果。例如,一组学生用弹簧秤称重,由于称重时,所用电子弹簧秤的单位是“千克”,所以提出了问题:“1千克剩菜饭用升作为单位是多少呢?”,“1千克剩饭菜是否就是1升呢?”这时教师提醒他们可以到网上去查找,于是就引发了这一段研讨: 如果能把升垃圾箱中的厨余称一称,就可以知道相当于多少千克了。我是这样操作的,用毫升的养乐多空瓶,装满大米(生),然后称重所装的大米,得出约克,再称出空瓶质量18克,用-18=86克,得出毫升大约等于86克,推算出1升=0.86千克。 我们讨论的这种方法,发现生大米和平时的剩菜饭密度上还是有一定差距,这样得出的数据可能误差比较大。 我的操作是:用容量3升的垃圾袋,装满家里厨房的厨余湿垃圾,然后用弹簧秤称重,质量接近3千克,所以推算出1升=1千克。 (3)学校一年厨余费用是多少? 剩余饭菜学校如何处理,这是学生从未想到过的。在老师启发下,学生询问了后勤老师,了解到这些剩余饭菜是按桶计算,然后学校支出费用。高年级学生通过计算自己班级一天的支出费用,估算一周、一个学期、一年的费用乃至整个学校一年的支出。 学生估算一年处理厨余的支出 探究二:调查午餐浪费原因有哪些呢?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自主讨论、设计问卷,然后收集信息,来分析原因。 探究三: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午餐浪费呢? 针对问卷中较为集中的问题,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中一个问题,通过借助网络信息、咨询校内老师、寻求家人帮助等途径与方法,寻找问题解决的对策。 例如:针对很多学生喜欢挑食的原因,学生有的设计了宣传语,有的提议学校邀请营养学专家开讲座;又如,针对食堂提供的饭菜不可口的原因,学生找食堂负责人沟通,希望主食的形式再丰富些,周三增加杂粮饭;还如:针对学生胃口有大小,有的实在吃不下,有的不够吃的原因,学生建议食堂在盛饭时实行大小饭盒。 学生与食堂负责人沟通改善菜单等 第四阶段:出项,学生合作汇报研究历程 学校组织召开项目成果发布会,结合学生递交的研究报告,在三至五年级中各推选1—2个小组,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汇报他们的研究历程、遇到的困难,以及又是怎么解决的,取得了什么成效。 “数学节+光盘行动”是学校在整体规划形成操作思路后的又一次实践,也是对之前两次尝试的迭代推进。 “躬行”让我们认识到: “首先,驱动性问题是一个项目的“心脏”,它是项目的整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始终思考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引发争议,发动思辨的引擎。 其次,活动项目是学生探索解决真实问题的项目,其重点是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沟通交流、创造性思考等学习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可以综合运用以往所学的知识所搜索相关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第二板块 区域动态 从区域层面,整合教研、科研和基层学校的专业力量,形成区域内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方案,是《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年)》的明确要求,也是项目化学习撬动课堂教学变革的有力保障。 年3月10日,以“项目驱动智造无限”为主题的虹口区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启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东校召开。 会上,夏雪梅博士代表项目组作了“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专题报告,聚焦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的关键问题、路径和典型案例分析。 虹口区教育局副局长马振敏对《虹口区教育局关于区域性推进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方案》进行解读。 虹口区教育学院副院长胡军就年本区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工作进行沟通部署。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周勤健对虹口区落实推进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部署表示肯定,并提出了后续工作要求。 虹口区教育局局长李国庆在最后的讲话中围绕“为什么做,怎么做”对区的推进提出了殷切期待和落地要求。 市项目组区域相关联系人,虹口区义务教育阶段相关教研员、科研员及中小学校长、书记、分管教导参加会议。 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从年开始,凡是向《预见学习》投稿被录用的作者,都将收到一份《预见学习》投稿录用通知。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发送稿件至yujianxuex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