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6/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s://m-mip.39.net/nk/mipso_6210224.html

乾隆十九年郭嘉本

广灵县志卷之四

风土志

昔者太史陈诗以观民风。用以辨贞淫。察治乱。占盛衰。风俗之关于治道。匪渺小矣。广邑旧志称。士有武健之习。民尚雀角之争。礼义夺于凶荒疾病。惑于巫鬼。又好气轻生。喜斗健讼。以聚众敛钱告官告吏为办公事。由今观之殆不诬也。夫地瘠民贫。既不免唐魏之俭啬。使其克敦古处。循理守法。何患边荒之不如邹鲁乎。如仍旧习而不改。难望风俗之日上矣。志风土。

这段中的所有典故都在上篇中注释过,不再重复,可参阅康熙本李焕斗的描述:

性无謟tāo,超越本分。多俭啬近宴会服饰颇繁。宜应该(纠)正之后同。士流泛指读书人和上层人士质直朴野。习熟悉章句书本知识。少践履实际经验自姜逆叛后指姜瓖起义抗清。岁荒民逃。士子谋生不暇。制科科举之业俱废。知县李公焕斗季考月课小考,小测验。又设义学。文风渐兴矣。女尚节烈耻为媵妾非正妻。人信巫鬼有病不求医药。喜斗健勇于讼打官司小忿辄株连妇女。上控不休。知县李公焕斗后缺字不清未录。好气轻生或因家务或与人后缺字不清未录。境内无娼泛指卖淫为生的女性良家子弟守礼法。鲜少见浪游。自知县李公焕斗正之。

乾隆本的纂修者郭嘉认为康熙本的主修者李焕斗对广灵民风的叙述有失偏颇,有“诬”的成份,还有推脱责任的嫌疑。这是相当严厉的指责了,毕竟李是前辈,而且是前志的主修。一般后修者利用前人的资料,多少是会说些好话的。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前后修纂者的看法打架。由此也可以看出郭嘉这个人的性格,比较正直,善恶分明。另外李在前志中不停地吹捧自己,大概率引起了郭的反感。

在之后光绪年间修纂的《广灵县补志》卷七秩官卷中,有对郭嘉的评价,印证了我的判断。

考(证)郭令指郭嘉在任时。清勤自矢同誓,立志不移。有政声。曾建恤救济儒(生)仓。并劝谕民间立恤族仓。以备荒。凡地方利弊。及关系风(俗教)化之事。多所讲求重视、追求,,去做。志书即其纂修焉。去任后。民共思之。

作为地方首官,两人都清楚大多数儒生贫困潦倒的残酷现实,而提升地方应试质量的方法,李是“季考月课”,郭的方法是救济资助,说天壤之别也不过分吧。“民共思之”,这是对地方官最高的评价了,相当于现在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乡俗

县属居民专务农业。应童子试考秀才者不过百余人。诸生入则横经。出则负耒①。士亦农也。又其性恋土怀乡。不能牵车服贾经商。凡俯仰赡老抚幼交际人情来往租用他人之物税税赋之费。皆取给于田。丰年每亩不过数斗。居民生长山谷间。目不观奇技淫巧。故工匠颇拙。亦无他端杂艺。女不习纺织。致富之术百无一焉。幸其俗尚俭朴。男耻为盗。女少邪行。古风犹存塞外矣。

①横经负耒:横经,横陈经籍,指受业或读书。负耒:背负农具,从事农耕。耒lěi,古代原始的木制犁。也用作农具的统称。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指儒生半耕半读的状态,这也是专制社会极力推崇的一种理想状态,“横经负耒”或“负耒横经”作为名言警句,经常出现在民居或祠堂的匾额上。

山西省左云县鹊儿山镇小破堡村龙王庙戏台壁画。极好地诠释了“横经负耒”的状态。

郭嘉充分肯定广灵民风中积极的一面,而这些却恰恰是李斗焕否定过的。所以执政者的态度,非常重要。

正月元旦。男女夙兴庭院燃煤一堆。谓之旺火。陈果脯酒肴祀神祭先。毕。称觞为长者寿。以次序拜。馔先匾食。已而拜贺交错。燕会数日乃止。元夕。蒸面盏燃之中庭。仍遍处布置至通衢神祠。十四至十六日共为灯山火树。以庆太平。十六日老幼更相结伴出游。云除百病。正月初五。十六。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冬至等日。定更后。合邑妇女皆出大门外烧楮。哭声震天。更余乃止。名曰哭节。近来绅士能禁约眷属者。亦或不哭。二月二日。各家早起汲水。谓之引龙。清明日。男女插柳枝。备酒脯。香楮拜。扫茔墓。五月五日。群插艾叶。食角黍。饮雄黄酒。小儿手中足束彩缕。以避五毒。六月六日。矖麯。曝衣。澡浴。初伏日亦然。七月七日。折柳枝挂楮钱插田中。以报田祖。日夕妇女列香果于庭。穿针乞巧。十四日薄暮采麻谷。荐时食于祖先。次日祭坟。仍将麻谷置之冢上。八月中秋节。具月饼瓜果馈遗亲族。至晚。陈列果品剖瓜赏月。九月重阳。枣糕菊酒馈遗。如中秋。十月朔日。祭先茔。剪纸为衣。焚化墓上。谓之“送寒衣”。十一月冬至。晨起拜贺。一如元旦礼。十二月初八日。以杂豆枣粟和粳米煮粥食之。名曰腊八粥。二十四日。除舍宇。夜供糖饼枣果祀竈。除夕。易门神桃符。贴彩联。陈祀仪。以修岁事。选木声洪亮者。于次早震响。以惊厉鬼。

以上节俗与康熙本几乎完全相同,故不再专译,有兴趣可参阅(一)

重点是下边的物产部分

县属兼产五谷

一曰粟谷。有黄白二种。三月谷雨后耩①种。六月中旬吐穗。八月秋分后成熟。约一百五十日收获。

①耩:jiǎng,用耧来播种。

说的是著名的广灵小米。

一曰黍。五月芒种时耩种。六月下旬吐穗。八月白露后成熟。约一百余日收获。

广灵黄米也是非常著名的。

一曰稷①米。有黎②黑二种。早晚同黍。

①稷:古时五谷“稻、黍、稷、麦、菽”之一。稷是古代最早种植的一种谷物,所以古代称为百谷之长,谷神、农官也都名“稷”,甚至“江山社稷”中都有它。但一直与粟、黍混淆,一说黍之不粘者为稷。《名医别录》《唐本草》:“《本草》有稷,不载穄,稷即穄也今楚人谓之稷,关中谓之糜,呼其米为黄米,与黍同类。”《本草图经》:“稷米,个所谓穄米也,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出粟米处皆能种之,高诱(注《吕氏春秋》)云,关西谓之糜,冀州渭之穄,皆一物也。”

这个稷,我开始怀疑是糜子,反复查证,应该不差。

②黎:颜色黑中带黄。《释名》中说: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则谓借为藜。也就是说黎黑都是黑色,只是颜色深浅程度不同。《释名》是一本于东汉末年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著作。“黎”后来也被用来指代稷米,再被引申指代底层民众,取其形小而数量众多之意,所谓黎民百姓是也。

一曰稻。五月上旬栽种。七月中旬吐穗。九月中旬成熟。约一百二十日收获。

一曰小麦。二月春分时耩种。五月初旬吐穗。六月小暑后成熟约。一百二十日收获。

这二种,大同地区种植极少,特别是稻,可谓仅有。但是现在好像已经不种植了,我只是在前几年的一次旅行中,在广灵与河北蔚县交界处见到过一小块稻田,但遗憾的是照片一下找不到了。听广灵朋友说,基本没有种的了,品质、规模、营销都干不过南方和东北,农民种稻会赔钱。总觉得政府应该扶持种那么几块,哪怕只是做个“塞北江南”的物证呢(也可能有,知道的纠正我)。不过,市场就是市场,既然说好了市场经济,就不要乱来,不能听我在这儿瞎说,一笑。

一曰大麦。三月清明时耩种。五月初旬吐穗。六月小暑后成熟。约一百日收获。

一曰荞麦。初伏时耩种。五月初旬吐穗。八月上旬出槊①子。九月上旬成熟。约七十日收获。

①槊,骑兵用的长矛,长度可达六尺以上。

这里说的槊子,是指农作物如荞麦、胡麻、油菜等中心拨出的长茎,因长而有棱,极似兵器槊的形态,故称之。

荞麦和胡麻的槊子

一曰高粮。有黑白红三种。三月下旬耩种。六月中旬吐穗。九月寒露前成熟。约一百六十余日(收获)。

我查了一下,高粱一般生长周期都在一百二十天左右,广灵这个特别长。也可能是从最早种到最晚收的陆续批次的一个泛指,但不管怎么说也长了些。

一曰黄豆。小满时耩种。七月中旬结角。白露后成熟。约一百二十日收获。

一曰黑豆。早晚同黄豆。

广灵豆腐干,也是非常出名的。

一曰葫麻。三月下旬耩种。六月中旬出槊。八月上旬成熟。约一百二十日收获。

说到这里大家不要有误解,觉得广灵很富有。物种不代表产量,品质也不代表耕地面积,广灵成也地理败也地理,整体上说,除去县城也就是壶泉附近,以及向东的一溜川地,其它地方历史上一直是穷困之乡,乡民千百年来过着“俭啬”的生活。值得一说的是,就在一个月前,广灵摘掉了“贫困县”帽子,致敬勤劳顽强一根筋的广灵人民,终于走上康宁之路。郭嘉之灵若有知,也会感到欣慰吧。

方志一般会记物产,但都寥寥数字,记名不记事,像郭嘉本这么细致的,很少见。也多亏他的记载,我们才能知道几百年前的情况。读志的乐趣,杂是之一。如果你扩展阅读,那就包罗万象,会知道很多以前根本不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