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壶泉结缘,山蔚水秀,造化神工,大美广灵”

——原谅我稚拙的笔触,即便是搜肠刮肚也难寻几个契合的文词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广灵印象。

然而,广灵之美又岂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尽述的?

话虽如此,落笔之前,我依然思慕再三,遥想此次广灵之行的种种际遇,竟有些情不自禁,心潮澎湃,颇为广灵独特非凡的风土人情之美而感动。

所以,拙笔之下,亦有萌动初心;此间真情,愿与诸君感念共享。

此次广灵之行,实属我与广灵的第二次相遇,这其中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说来可笑,我与广灵的首次相遇竟然是在书卷、文牍之中。

曾经在基层从事历史文化旅游的文案工作中,为了找到能够迅速为大众熟识且能简单应用推广的民间手艺,我遍寻《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相关资料,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了“广灵剪纸”上面,确属“偶然”!

前几天,耘社正筹备广灵之旅,为了在出发前做足功课,我特意抽出闲暇时间在家乡书店内翻阅了《山西非物质文化名录图典》以及下载的《广灵县志》、《广灵县补志》等书籍,从中渐渐了解到山西各地民间传统文艺的丰富内涵和层次,是之前自己从未意料到的,彻底改变了一直以来我对山西文化感觉太过贫瘠单调的刻板印象。

回望这些临时性的功课,想想即将了却多年来实地观瞻山西民间艺术的夙愿,便足以让我对广灵之行充满期待,又是“偶然”中的“必然”!

8月12日早晨,耘社众友都提早来到了平城出发地,我亦从怀仁早早出发,随身携带一路上还散发着余热的干粮,总算也是提早到达。

车子刚刚启程不久,在古海君主持下,大家就作了一通自我介绍。

虽然天气从昨日开始便是阴沉沉的,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出行热情,每个人的喜悦都写在脸上;坐在最后一排的我,亦能看见大家自我介绍时嘴角上扬的幸福微笑,或是充满期待忐忑的动情明眸,这让平时向来谨慎严肃、不苟言笑的自己能全身心地“放松”下来,非常享受这种活泼、惬意而舒适的气氛。

车上作自我介绍的,有一名已是白发斑斑的小学教师,他很坚定的说:“自己写出的文学作品并不多,但今天被大家的文学热情所鼓舞,今后一定要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那一阵子,我被他苍老面容下坚毅的眼神和表情所折服,他站立讲完之后的静默和大家齐声鼓掌的热响形成了鲜明对比。

压轴的是耘社社长周智海;将近40多分钟的演说,可谓妙语连珠、舌灿莲花,将周边县市的历史沿革、大同方言文化以及广灵特色的风物胜景作了生动的介绍。

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社长用大同方言来诵读岳飞的《满江红》,竟比普通话说来更为押韵有味,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也让我们首次一睹国家级金牌导游的人文积淀和演说风采!

社长在讲话中巧妙引用了一句古人先贤的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此次广灵之行是耘社建立近两年来的第一次集体采风活动,同时我的一次“朝圣”、“还愿”之旅。

大文豪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总结人生的悲欢得失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个人深以为然——“故国神游”今日算是得偿所愿了,若能“一尊还酹江月”,再与祖国大好山河共醉一场,应该算是人世间的至乐吧?

行程的第一站便是三晋大地上大名鼎鼎的广灵剪纸博物馆。

事实上,广灵剪纸早已名声在外了!

据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市元垒先生曾来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考察,是因为从网上了解到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藏有《三国人物长卷》,所以就慕名而来。

他们到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参观后,所下结论就是两个字——“震撼”,特别是对《三国人物长卷》如获至宝。

从讲解员那里了解到,对于形制图样比较复杂的剪纸产品,都是选用上好的白色宣纸,然后根据画样刻制完毕,再调染着色。

看似简单的工序,却包含着图样设计、刻字、点染、装帧等38道工艺,稍微一环出错便成废品,所以在车间的剪纸师傅们都是清一色的农村妇女,她们专心细致的态度和轻重缓急的节奏都把握的相当好,令人钦佩不已。

《九龙图》、《云冈石窟》、《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品;特别是前两者,我通过观察《九龙图》进一步掌握了“龙生九子”的不同形态,通过观察《云冈石窟》所刻图样解决了一直困恼自己画佛过程中的线条和光影问题。

最令我震撼的,就是博物馆一张关于晋北民居的剪纸展品,竟然和我老家年长的房子出奇神似,无论是方位还是房屋的面貌,这种震撼着实难以言表。

所以,对我而言,广灵剪纸无异于一场集绘画、剪纸、文化、情怀于一身的民间艺术盛宴。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我想,广灵剪纸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展现“剪纸如画”的高超技艺,更在于其可以是多元丰富的文化载体和接地气有温度的情怀寄托。

正如在那幅像极了自己老家房子的剪纸作品前,我必须学会仰望和珍视,因为它保存或者引起共鸣的,很可能是一个家族几代人的记忆,或者是晋北传统民居最典型的文化特征。

一路上,我们走进东方物华公司了解了广灵独有的苦荞、小米、木耳、黎麦等绿色食品,在扶贫开发产业手工艺园区参观了由杞柳、玉米皮、蒲草等原生态材料编织而成的工艺品,还品尝了当地堪称一绝的广灵豆宴,触摸着柔韧雅致的精品之作,回味着满屋的清新草香以及萦绕于舌尖心口绵延不绝的豆香,一种欲超脱于世俗贴近自然人文的激情在心中涌动,满目婆娑,真切地感受到广灵人的质朴情怀和灵巧匠心。

来广灵不能不去水神堂。

在翰墨留香园逗留片刻,向西南方向坐车不到十分钟,我们便来到了广灵湿地公园。

水神堂位于湿地公园内的壶山岛上;据说环绕水神堂的壶泉水发源于桑干河的一级支流壶流河,位于浑源与广灵交界的石人山上;且因壶山上无数泉眼喷涌而成,是天然的岩溶优质矿泉水,被《中国名泉录》列为中国名泉之一。

在湿地公园入口,我们坐了电瓶车围绕湖水湿地蜿蜒而行,恰逢雨落壶泉,风生水起,近观湖光潋滟,大片大片的芦苇水草随风轻摆,摇曳多姿,时而几处荷花如淘气的少女般偷偷露出粉嫩娇羞的笑靥花颜,令人如痴如醉。

极目而视,眼前的湖水一直涌向泛白的天际,几只野鸭子凫水嬉戏,流波荡漾,这雨中的景致也别有几番情趣。

登上屋顶犹如翼展、造型独特的观鸟台,远望诸山,重峦叠嶂之间,仙雾缭绕,与天相接,难怪广灵被称为“塞外小蓬莱”,果然名不虚传!

要想走近水神堂并不容易,就算走过壶山岛百草从生的石桥小路,还得踏着湿滑的台阶拾级而上;况且这些台阶并不齐整,只是大大小小的石头,长相架势也颇为随意。

水神堂内有座灵应塔,从院落东南角突兀出来,塔尖如直指上天的毛笔头,远望恰似一支竖在天地间的巨笔,所以又被称为“文笔塔”,看起来颇具冲天豪气。

水神堂大门前的牌匾看起来颇有意思,前面是清朝乾隆年间广灵知县朱休度题刻的“小方壶”竖匾,紧挨着后面才是鎏金字蓝底的“水神堂”横匾。

所谓“方壶”,一则是古代礼器的一种,东汉经文学家何休在《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国子执壶浆”一句中注解比较清楚:“壶,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

东汉末儒学大师郑玄在《仪礼?燕礼》“司宫尊于东楹之西,两方壶”一句中注明:“尊方壶,为卿大夫士也。”

西周宴饮古礼有一种说法:“霸伯用尊盛酒,卿大夫用方壶,未取得爵位的士则用圆壶。”

足见“方壶”之内涵,不仅在于器皿形制,亦有卿大夫身份尊贵之意。

二则是泛指传说中的仙山之意。

《列子?汤问》所言:“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嶠,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东晋王嘉的志怪小说集《拾遗记》亦云:“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二曰蓬壶,三曰瀛壶。山形似壶,故曰壶也。”

广灵知县朱休度所题“小方壶”,应是此意,是说此地可与海上方壶一样的神山媲美。

细细去想,山有壶泉流水,形似卿大夫所用方壶盛酒;此间山水逍遥之乐,虽不似传说东海中的蓬莱仙山,却在晋北荒原之地,有着足以被文人雅士称为“小方壶”一样的仙山魅力。

据此说来,广灵知县朱休应该也算是一位富有浪漫想象力的文人雅士,以致所题“小方壶”形神俱佳,恰当无比。

水神堂大殿供奉的是九江圣母,据传是一位专管江河湖泉、刮风下雨的水神,也称“龙母”。

东西两壁画绘有龙王施雨图,描绘了百姓祈雨、龙母出宫、召集神仙布雨、雨后回宫、人间喜庆的情景,阵势极为雄奇壮观。

细观圣母画像,美丽端庄,表情肃穆,举止安详,全无一丝一毫凶相,可令人心生善念,对“龙母”为百姓作法施雨造福一方水土的恩情更能深刻体会。

百工社位于圣母殿西侧,塑像为老子、鲁班与孔子,原为三教九流祭祀师祖之所在,旧时农历二月十五日和五月初七日,各行工匠至此聚会祭鲁班。

由此可知,广灵的古代民间信仰文化内涵和层次颇为丰富,从儒士到百工,皆有所信,这为广灵民间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精神动力。

首次广灵之行终于画上了句号。

可以说,未去广灵之前,我对山西传统文化的印象可能仅仅停留在静止的书卷之中,文字可以形成意象,却无法支撑丰满而富有生命力的想象。

这次广灵之行于我而言是文化之旅,是情怀之旅,更是反思升华之旅,因为它的的确确触动了我精神和思想深处的很多东西。

同时,广灵之行的另一个收获,则是认识了不少当地文联的大家,结识了新的耘社文友;他们的热情和淳朴,就像广灵的山水一样,感染着远道而来耘社的每一位社员。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即便风雨交加,县文联王主席依然与耘社众文友一直相顾偕行,甚至有一次我站在一景点介绍面前感到困惑,王主席都会亲自上前主动答疑解惑;离别匆匆,我亦难以答谢,在此想道一声万分感谢。

同行之中,犹记翰墨留香园内一“英语八级”的小姑娘,当别人顾看风景眼花缭乱或忙碌之时,她却一个人伏案写东西,其认真专注令人咂舌;后来暗自观察,写出的东西亦是文采飞扬、妙语连珠,好生佩服。

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位小姑娘在旅行中不忘记笔记的做法是值得自己学习效仿的,因为旅行过程中当时所记之文字印象,应是最鲜活而真切生动的,正如灵感只在流星一瞬,抓住了才会令刹那变为永恒的美好。

深夜落笔,神思难抑,感怀山水入梦之时,期待与广灵的再次相遇。

——END——

作者简介

李佳栋,“耘社”会员,笔名澄心,喜欢历史研究、绘画、读书和写作,兴趣广泛,曾发表多篇历史考证、原创诗歌、随笔心得和文章报道。

投稿邮箱:dtqnwx

.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北京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