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9/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点上方可收听音频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七夕节,传说中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现在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看做是“中国的情人节”

今年也是七夕节被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12周年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

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

七夕到底应该怎么过

它蕴含并弘扬的精神是什么?

今天,文化广灵带您“话”七夕

七夕由来与传说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传说是关于牛郎织女美丽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主要讲述了牛郎是牛家庄的一个孤儿,与哥嫂一起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

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取织女的衣服,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

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七夕活动

古人在“七夕”时有许多民俗活动。南北朝时就有所谓“七夕节”,优伶演出《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宴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星空,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月色中以丝线连穿7个针孔。

----------拜双星▲▲▲

在民间凡是过节就要拜神烧香,但不同的是七夕在夜里烧香,而且拜的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祭拜双星者主要是女人,她们把织女当作自己的保护神,老年妇女是为了乞寿,青年妇女是为了乞子和夫爱、婆疼,少女是为了乞巧、乞美、乞求美好婚姻,每人都在念念有词或心中默念,十分虔诚。

听天语▲▲▲

祭神完后,姑娘们还要成群到葡萄架下或井边去“听天语”,据说能听到牛郎织女说悄悄话,有人甚至说在井边听到了织女的哭声。有的人说,七夕白天很少见到喜鹊,因为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有的人说,七月初八看喜鹊,头上是秃的,是因为搭桥时被牛郎织女踩的。有的农村在这一天要杀公鸡,是怕公鸡叫得早,影响了牛郎织女的约会时间。

晚风习习树叶的响声就是他们的情话设瓜果▲▲▲

那会儿民间还盛行设瓜果酒禅来乞巧、乞富、乞子、乞寿等活动。这天夜晚,除了人们常站在街市庭院内抬头寻觅织女、牛郎星外,还要搭建乞巧棚,悬挂牛郎织女像,或者设案焚香祭拜。供案均设在庭院或花园里的葡萄架、豆架旁,供案上要陈设用西瓜雕刻的“花瓜”、蜜桃以及其他时令鲜果,有的家庭则用精雕细刻的工艺瓜果,有些还摆上妇女常用的胭脂、扑粉之类的化妆品,说这是要献给“织女”用的。

做巧果▲▲▲

传说古代庙会上的“乞巧果子”可以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款式很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北京人把油条叫“果子”,就与七夕吃巧果有关,只不过花样少了。家里人做巧果的时候,小孩子总是喜欢趴在一边看,一个个面剂子被塞进胡桃木的模子里,出来的时候就成了一条体态丰盈的金鱼,或是一个喜人的长命锁。孩子们则在一边不住地咽口水,急切地盼望着第一锅巧果出炉。

吃巧食▲▲▲

七夕这天,妇女们要用面粉捏制带花的食品及各式各样的面食,如馄饨、面条、花卷,还有用面粉捏成的小耗子、小刺猬、小兔子等,蒸好后要陈列在院子里的几案上,让天上的织女来比评,看谁做得巧、做得精美。

夜晚时一家人围坐在院子内一边欣赏星空的星斗,一边吃着各种式样的“巧食”,其乐融融。七夕节前,街市上的饽饽铺也适时制作出有织女图案的酥饼、酥糖出售,这些酥饼、酥糖俗称“巧酥”,意味着“巧酥”赠巧人。

巧食卖节令▲▲▲

每到农历七月初一,各种七夕应节商品可就开始上市了,乞巧楼、七巧针、乞巧果等应有尽有,但其中最畅销的就数女人用的香料和胭脂了,您可别觉得只有现在的女孩化妆,这可是从古代就传下来的优良传统!

穿针乞巧▲▲▲

在祭罢双星后进行,老人会给每人一根针、一根线,让姑娘们同时穿引,看谁穿的快、谁先把线穿进针孔,就算乞到了灵巧和智慧。

?

如果说传统社会

所乞之巧主要是一双巧手

所乞之美主要是面容姣好

所乞之智主要是科举功名

在当下体现的就是

人们对自身素质的深切关怀和美好期许

是提升自我形象的内外兼修

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并因此成就一个更好的未来

今时的七夕

是爱情的主题

同时又揭示并弘扬牛郎织女传说中

蕴含的忠贞不贰的爱情观

夫妻和睦的婚姻观

勤俭持家的家庭观

以及敢于担当的成人观

 所以,才会有

只愿年迈蹒跚时,阳光和你仍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美好愿景

这些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的重视,传统节日在今天得到了更好的存续与发展、传承与弘扬。传统节日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把人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变得富有诗情画意,也更有温度和情感。群众在收获满满幸福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

七夕·古诗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古别离

(宋)庚肩吾

古人谩歌西飞燕,十年不见狂夫面。

三更风作切梦刀,万转愁成系肠线。

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见。

鹧鸪天·七夕

(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七夕节,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前进中的传统文化!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关于白癜风治疗药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