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早七时,天微微亮,冬日清晨的寒意包裹着那些早早出门的人。从江门出发两小时后,清远人黄兴祥与黄福强来到今天第一个刷墙点,他手上的字条上写有某互联网游戏公司的墙体广告标语。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的饱和,很多互联网企业开始将注意力投向农村市场。近年,互联网公司各种“雷人”“吸睛”的广告标语纷纷上墙。 在全国各级公路两旁,除了常见的树木、农田、工厂,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乏各式各样的墙体广告。这些墙体广告吸引着路途中人们零散的注意力,帮助广告主完成品牌下乡的“最后一公里”。 制作墙体广告的人,终年开着小面包车行走于各地,完成着一面又一面的墙体广告。对本省乃至邻省道路两旁所有适合作业的墙体,他们了如指掌,一年中,他们的行程不定,随时根据广告投放者的需求而调整路线。 黄兴祥手下管理着6支刷墙队伍。早在年,黄兴祥已经准备退休,刷了近三十年的墙,这些年来买了六套商品房,他觉得下半辈子靠租金收入,日子也可以过得下去了。他计划将公司无偿转让给他们当中愿意领头的人。黄兴祥底气十足地说,自己干了这么多年,不欺骗客户、不向原料供应商赊账,也不迟发工资,公司在业内已经积累了不错的口碑。但时间已经过去三年,无数次开会讨论,个别谈话,还是无人愿意出头。刷墙的利润越来越薄,但黄兴祥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黄兴祥说,我不干刷墙了,他们也就散了,饭碗也没了。很多人跟了我十多年,不能说撒手就撒手。 黄兴祥一年中近半的业务量来源于某家传媒公司,这家公司的办公室坐落在广州珠江新城CBD内,是广东最早主营墙体广告的企业之一。其负责人表示,墙体广告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公司也通过开拓其他广告业务优化收入结构。但墙体广告仍然具有生命力,越来越多的新经济公司开始投入墙体广告就是例证。 乡村道路上任意一面不起眼的墙体,可能曾被无数的广告覆盖其上。这些墙体催生了“刷墙”这样一个谋生的行业,也像晴雨表一样,折射出乡村消费热点的变化,反映着经济社会的变迁。 刷墙队伍随着客户的业务需求,终年穿梭于全省乃至全国地区的乡道。 位于某乡道旁的刷墙点。 位于某建筑工地旁的刷墙点。 祥叔从年开始进入刷墙广告行业,71年出生的他仍长年奔波在外工作,平时三到四个人的配置,由于年尾业务量大增,只能两人一组分头工作。 手柄加直线,用这样简单的工具定好字体的间距与水平。 祥叔使用纯手工书写等线字体广告标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刷墙广告的内容也不断变化,由最开始的牙膏、缝纫机,到农业机械、摩托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是互联网公司的宣传内容。 染上各色颜料的手套。 午饭时间,祥叔仍然用手机忙个不停地打电话。 刷墙队来到一条村道刷墙,祥叔接听一个客户打来的电话,旁边骑三轮车经过的村民向墙面上的内容望去。 边框的颜色由原来的黄色涂抹成白色,旧的墙体广告会不断被新的墙体广告覆盖。 对一些刚接触的客户,祥叔会在拍照时加上当天报纸的报头日期以示证明,方便客户验收。 某些客户会要求刷墙队伍使用胶板保证字体的统一和质量。这种方法看上去比手写简单,但对于有经验的刷墙师傅,直接手写所用的时间可比这种方法快上一倍。 由于只有两个人,祥叔为了接客户电话,刷墙的工作不得不暂时停下来。 祥叔与强叔这对同村发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搭档刷墙。 干完活后,强叔点上一根烟。 傍晚六点半,天色渐晚,一天的工作完成,祥叔开车返回县城。 天气寒冷,祥叔来到一家吃大盘鱼的饭店,他另外点了一瓶酒给强叔。 回到住处,祥叔一天的工作仍未完成。简单洗漱后,他翻开通讯录,通过电话对接客户,并向手下的刷墙队伍传达客户需求,落实刷墙地点。年,祥叔在江门市区旁以50万买下这套房子,这是他的第六套商品房,现在成了他的办公室。 笔记本上写满能刷墙的墙体位置,上面是客户提供的广告语模板,祥叔翻开手机通讯录,准备向工人传达客户的要求。 大年初三,祥叔回到清远老家金岗坝村,每年的这一天他都回来置办年饭。 爱犬被摩托车撞伤后,祥叔从网上购置了一些工具原料,制作出带轮子的“义肢”。今年也把它带到乡下来,这只坚强的小狗在院子四处走动,并不怕生,引来大家的注意。 大年初三,祥叔在清远老家金岗坝村,犒劳大家一年来的辛苦工作。 大时代的小人物⊙张由琼(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摄影工作室副主任) 相信大多数人在返乡或途经农村时,见到那些啼笑皆非的墙体广告,笑过之后并不会过多关心广告背后的广告主以及刷广告的工人。作者恰恰为我们揭开这些墙体广告的粉刷工。这组图片故事在光影或构图上并没有太多的技巧,题材也算不上厚重,但取胜的恰恰就在于作者对日常身边细微事物刨根问底的好奇心,以及坚持不懈的拍摄定力。能在过年期间对采访对象进行记录,并且以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最终赢得广泛的传播率,这是给予他的最好的回报。 令我印象很深的一张图片是,餐厅里祥叔穿着一身沾满油漆的衣服,轮番给客户、员工、原料供应商打电话,点好的快餐已经端上,但却无暇开吃。有点心酸,又有点励志,这是一种顽强的奋斗精神。而祥叔加上当天报纸报头日期拍照,给新客户证明验收的画面,又很好地诠释了小人物在生活中灵机一动的聪明。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带些诙谐色彩,读者仿佛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为了幸福生活,辛勤劳作,委曲求全。 罗斌豪在进报社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是他的指导老师。日常里他充当的更多是视频记者的角色。但在自媒体时代,摄影记者需要会拍视频,视频记者也需要能拍照片。图片故事有限的图片数量讲究的是发散性,微纪录片则需要镜头之间保持连续性。工作中切换不及时,就很容易以拍视频的思维去拍图片故事,那种感觉像是在看连环画,然而视频记者对细节的观察力和执行力会更胜一筹。虽说我是他的老师,但其实我们是在工作中相互学习。 入选作品(点击查看): 报道摄影大赛1|彭子洋《双城养老记》 报道摄影大赛2|郭立亮《隧道"穿山甲"》 报道摄影大赛3|朱兴鑫《空中生命线》 报道摄影大赛4|傅拥军《"黑科技"来了》 报道摄影大赛5|王伟伟《雄安新区的"双十一"》 报道摄影大赛6|把"爱和坚强"吟唱到生命终点 报道摄影大赛7|民间英雄一个反扒者的日常 报道摄影大赛8|风雪中绽放芳华 报道摄影大赛9|动车"美容师" 报道摄影大赛10|"英雄桥"上"秋千哥 报道摄影大赛11|"冰临"城"下 由人民摄影报社与中共广灵县委、广灵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域美广灵杯“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开始向全国摄影人征集优秀作品。本次比赛将历时一年,通过人民摄影报官方网站征稿。赛事详情见人民摄影网(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那个中科白癜风医院十一周年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