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广灵县怎么干? 哪些发展重点与你息息相关? 1月26日,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在政府会议厅召开。 一、会议提出年全县工作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打好“三大战役”,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要求和市委“”发展战略,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发展思路深入破题,以深化改革和提高发展质量为主线,以做实脱贫攻坚和项目建设为目标,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凝心聚力谋发展,以上率下抓落实,全力开启新时代建设民富县强域美安康宜居新广灵的新征程,为如期全面脱贫全面小康不懈奋斗! 二、主要预期目标 GDP增长保7%、力争10%,公共财政收入增长保10%、力争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保10%、力争20%;其他各项指标增速达到全市上游水平。 三、一产二产三产如何发展? 着力优化一产,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坚持种养加一体化,有效整合种植、养殖、加工优势资源,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大力发展有机杂粮。以落实农业奖补政策为抓手,引导农民群众调减玉米播种面积,打造杂粮育种和种植基地,发展有机谷子10万亩、有机黑豆和荞麦10万亩;以“大同好粮”项目为引领,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外引和内培相结合,争取新增2家以上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和农产品加工比值,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和群众增收。 大力发展以菇菜为主的设施农业。以北野、养利等企业和合作社为主体,建成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增大棚栋;以南村镇蔬菜交易市场为引领,建立覆盖各乡镇的蔬菜销售网络,做大蔬菜产业规模,创品牌、育市场,实施好面向京津冀的“菜篮子”工程。 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全力推进海高1.5万头乳肉兼用牛牧场项目、新大象万头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大北农生猪养殖及饲料加工项目,启动广灵驴养繁加园区建设,带动当地农户发展养殖实现增收。 大力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积极与中国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科院等院校对接,强化特色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增加“三品一标”农产品,打造“广字号”精品,用品牌和质量占领市场、引领生产。 大力提升二产,扎实推进工业振兴战略。加快构建竞争力强、市场潜力大、产品供给灵活的新型工业体系,通过产业升级、品牌提升、市场开拓、产品研创,倾力打造影响力大、支撑力强的工业产业集群。 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进度。成立开发区筹备建设领导组,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和体系规划,推进循环经济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尽早具备入驻条件。 加快环保产业发展。以亿晨环保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项目为基础,着力打造大同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推进新能源建设,落实好MW风电项目,实施好43.9MW村级光伏电站和集中光伏扶贫项目;推进高科技产业发展,以精华集团为龙头,带动形成以变形镁合金、镁压铸及挤压型材等为主的镁深加工产业链,实现传统工业逐步向新兴工业转型升级。 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强化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和挂职锻炼,支持企业家创业创新,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培养一批既精通业务又善于经营管理的高素质、职业化企业家队伍,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加快做大三产,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深入挖掘沟峪、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广灵剪纸、大号、秧歌等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旅游体制创新,强化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要素的结合,走农旅融合、景城融合、产城融合之路,让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民房变客房、农民变市民,形成全域旅游格局。启动滑雪及山地运动休闲度假区、壶流河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区、沟域旅游开发、广灵百味小镇等项目,把旅游产业打造成新兴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杂粮贸易和冷链运输物流贸易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中心落户,着力推动物流业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靠大流通、大市场带动大发展。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创新“互联网+”发展模式,统筹整合市场、供销、人社、旅游等部门资源,发展电商扶贫产业,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坚持医养结合,建成医疗康复养老中心,提升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水平,打造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为一体的康养基地。 四、招商引资、培育项目如何发力?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力争年内招商引资签约总额达到亿元。 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在6万吨再生铅改扩建项目成功列入省重点项目盘子的基础上,力争大北农生猪养殖及饲料加工、扶贫产业加工园区等12个重点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盘子。加快推进“冬季行动”47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50亿元以上。 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提高办事效率 五、怎样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年计划减贫1.2万人,退出22个贫困村,全力打好脱贫攻坚年度“四场硬仗”。 一是打好产业扶贫硬仗。 二是打好易地搬迁硬仗。 三是打好保障兜底硬仗。 四是打好精准帮扶硬仗。 六、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一要构建“多规合一、全域覆盖”的城乡规划机制。全域编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实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多规合一”,实现城乡一张图、全县一盘棋。坚持全域统筹、片区引领、乡镇示范,每个乡镇抓好1—2个示范村,辐射带动全县所有乡村形成一体发展新格局。 二要构建“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改革创新机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三资”管理机制,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引导更多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小农户+大业主”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经营主体与农户共同发展。走好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的文明程度。 三要构建“资源整合、多方发力”的投入保障机制。要充分发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千方百计破解投入瓶颈。要抢抓政策机遇,深度包装储备和争取重大项目,把乡村振兴重点任务项目化,把项目变成实实在在的投入。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产业培育、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实施乡村有序整合、产业科学布局、设施集中投放、保障全面覆盖、人口合理流动“五大工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好“四好公路”,不断提升农村建设水平。 四要构建“一懂两爱、引领发展”的人才支撑机制。乡村要振兴,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是关键。要培育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队伍,以返乡务工青年、回乡创业能人、大中专毕业生等为重点,培养一批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带头人,选树一批农业职业经纪人,新建一批专业合作组织。要培育壮大农村技术人才队伍,加大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力度,引进专业人才,突出发挥好农村“土专家”的作用,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农技队伍。广大农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谋发展、懂产业、会经营,既要理直气壮发展产业带头致富,又要牢记使命带领群众共建小康。 七、怎样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立足生态抓生态。全面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完成千福山森林公园、县乡道路通道和高速公路两侧荒山绿化,推进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项目、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荒山绿化项目,大力发展以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经济林。推进壶流河综合整治项目,修复湖库周边湿地、环库岸生态和植被。加强县城绿化建设,稳步提升新老城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跳出生态抓生态。发展旅游产业、生态工业、休闲农业、现代服务业、健康养老业等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在保护绿水青山中赢得“金山银山”。加强对过去采矿、建设工程破坏植被的修复绿化,恢复原有生态,还原广灵的山水之美。加强水神堂泉域水资源保护管理,停封保护区范围内的自备井,加大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积极引进大同供排水集团,实施“东水西调”项目,保障县城用水,缓解水神堂泉域水资源压力。 治理环境抓生态。扎实推进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项行动。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积极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引导秸杆集中收处发电,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多于往年;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投放、收集、转运、处理一体化机制及体系,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让广灵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 八、怎样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 立足功能完善,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城乡建设水平。稳步推进廉租房建设、老城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和“城中村”改造,多渠道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等休闲娱乐项目建设,提升县城宜居水平。协调推进广蔚出省高速公路建设,实施村级公路建设工程,构筑四通八达的省际和县乡公路网络。实施县城供排水、燃气管道、集中供热扩容等工程,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提质升级。 强化民生保障,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教育振兴行动,改革办学模式,推进县城学校集团化、乡村教育均衡化,深化县城学校与市直优质学校结对共建,从严校长和教师队伍管理,加快规范学前教育、提优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德孝文化。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农村、向基层倾斜,实现通讯广播电视县城有线全覆盖、农村无线全覆盖。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工作体系。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严厉打击和整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消防、交通、危化品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和谐稳定、公平正义、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本台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