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县因有水神堂而灵秀,广灵人因有水神堂而自豪! 水神堂景区位于广灵县城东南,与县城相连,融林、山、水、寺为一体,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久负盛名的名泉水域风光、典雅壮观的文物古建筑,被誉为“塞外小天堂”,已成为广灵县的特有标志。水神堂景区由水神堂古建筑群、壶山岛、壶泉、百步湖、壶流河湿地、下河湾、枕头河、丰水湖、遇逢山7部分组成。 水神堂古建筑群 水神堂位于广灵县城东南0.5公里处,又名丰水神祠,始建于北魏时期,面积平方米。现存殿宇为明、清建筑风格,总体布局为八边形,以八边游廊相围,内有圣母殿、大士庵、百工社、文昌阁、灵应塔等。整个建筑群紧凑朴雅,小巧玲珑,是明清晋北园林建筑的代表作。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神堂山门匾额 文昌阁 灵应宝塔 圣母殿 墨池 水神堂建在四周环水的壶山岛上。壶山岛面积平方米,由壶泉湖水环绕映衬。壶泉由壶山周围数百个泉眼喷涌成,四季不竭,壶泉水质甘冽,常年恒温,隆冬时节,旁边的人工湖丰水湖已经冰冻三尺,水神堂四周湖面依然水波潋滟。壶山岛周边芦苇丛生,外堤大树参天,绿茵似锦,加上壶山岛上的古建群,构成了水神堂景区的中心区,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广灵古八景中的“壶泉春柳”“丰水月夜”景观风韵依然。 由壶山岛向四周眺望,3万亩湿地自然相连,百步湖、丰水湖、下河湾、枕头河、遇逢山等自然景观,遥相呼应,犹如画卷。 百步湖 百步湖,又名百步坑,位于水神堂中心区北,面积2万平方米,由三角形和四边形两个池塘隔堤组成。湖内多泉眼,东为壶泉镇蕙花村,北为壶泉镇东台村,西为湿地柳树林,南为壶流北河,与水神堂壶山壶泉隔河相望。湖周围堤岸大树参天,绿荫蔽日。湖内还可养殖鱼、鸭、鹅等。 壶流河湿地 壶流河湿地总面积3万亩,西至华山脚下,东至壶流河出省口,南北至壶流河两岸一阶耕地及枕头河水库、洪桥沟水库。湿地植被类型多样,生态效益明显,对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里聚居着多种鱼类、鸟类、陆栖野生动物多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白尾海雕、大鸨、金雕,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猫头鹰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苍鹭等。 下河湾 下河湾因处在县城东南壶流河大转弯处而得名,位于水神堂东南。现有水库1座,库容万立方米,水面面积万平方米。北有连片的良田,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东有大片湿地,水草茂盛,风光无限;南为壶流河主河道,河道两岸湿地连片;西有大片绿洲。水库内有一座湖心岛,面积约平方米,岛上水草丰美,鸟类多在此筑巢繁殖,这里也是候鸟的迁徙驿站。湖面常年碧波生烟,游艇小船来往穿梭,是理想的度假胜地。 枕头河 枕头河位于水神堂中心区南并与之相连,现有水库1座,库容万立方米,水面面积55万平方米。南北两岸为农田,有少量果园;东为壶流河,与下河湾隔河相望,两河相距不足米的河床带全部为湿地水草和山柳林;西为绿地林地组成。库内养有鱼类和鹅、鸭等家禽。 丰水湖 丰水湖因壶泉丰水而名,位于水神堂东,是由20多个鱼塘改造而成的人工湖,面积10万平方米,容水量20万立方米,集景观、游乐、养殖为一体。湖中有大小两个人工岛。 遇逢山 遇逢山,又名玉福山,位于水神堂西,由壶流河、湿地、林地相围。解放初期,广灵县人民政府将遇逢山辟为革命烈士陵园,年建革命烈士纪念塔,是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神圣基地。山顶主场地平方米,视野开阔,绿荫遍布。 (下图为水神堂美景,请将手机横着看)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