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9/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415/6169127.html
(圣佛寺)苦爱僧庭劳梦想,更来佛地喜神清。松风松雨都宜看,山草山花莫辨明。樵语斧声人不见,染云皴石画难成。何当凸嘴凹坡上,黍置高低屋几楹。圣佛寺全景其实广灵最大寺院并不是水神堂,而是圣佛寺。只不过圣佛寺于六十年代末期被毁,现存仅有寺的基址、碑林、塔林,断壁残垣,破败不堪,很少有人知道了。圣佛寺又名宝峰寺,广灵县城西南13公里圣佛林山中,环境极为幽静,四周油松林密布,遮天蔽日,松涛声起伏不绝,是目前笔者所知大同地区最具浪漫传说的古寺。传说是油松林里埋有聚宝盆,与灵丘送柏不乱邓峰寺颇为相似,只不过圣佛寺无柏树而已。说的是,寺里的小沙弥收养了一头画眉驴,天天在寺东割草喂它。说也奇怪,此处的草今天割了,次日草依旧旺盛,完好如初,永远割不完。后来老和尚得知此事,便用头刨开地面,发现里面有一只破瓦盆,搜寻半天在无其他东西,老和尚便将此盆当了便器,半夜小解后,发现盆内尿液涌动不止,宛如喷泉,才知此物为聚宝盆。后来圣佛寺有聚宝盆的事就传开了,县令强要索取,老和尚当然不愿意,半夜将聚宝盆埋于寺后一棵油松之下,并系红布条为记,次日出寺,才发现漫山遍野都是油松,且都飘着红布条。县令哪里还寻的聚宝盆,万般无奈,只好作罢,聚宝盆就这样留在了圣佛寺。圣佛寺始建于何时,目前并无准确的定论。在圣佛寺东北角残存有许多刻石,较完整的有15通之多,地下残碑碎石颇多,其中13通皆为清碑,另外两通为明碑。两通明碑的不同之处是右边一通记事;左边一通布施名单。右碑前面刻文为《圣佛寺宝峰禅院缘起碑记》,撰文人是灵丘觉山禅院僧会门徒湛仁。背面刻文为《圣佛林山宝峰禅院碑记》,由教谕葛镗书丹,训导周志道题额;撰文人李守时是山东青州府高密县主簿,推测他应是本地人。看来这通碑在后来的移动中阴阳面倒置了,背面才是真正的碑阳。立碑年代是明嘉靖四十二年()两篇碑文很有意思的是一篇出自儒家之手,一篇出自佛家之手。两家各自从自己的立场观点来看待佛教,各说各的认识,互不干预,连本寺的起源也没一致的意见。李守文称:“前此不知始于何时,稽古碑碣创,于泰和,继于至元,有上人嵩云者,住持于此,迄今垂二百余年”“泰和”是金朝章宗完颜的年号,公元至年使用。据此,圣佛寺有八百年年左右的历史。而觉山寺和尚湛仁文曰:“先朝太祖高皇帝游猎此山,喜峰无穷也,赐建修以…。”他说的先朝太祖高皇帝,令人费解,因为金、元、明三朝开国都是太祖皇帝,不管哪一个,都与李守所文统一不起来,也无法接近。不过,笔者认为还是李说较可信。毕竟他是以当时的石碑为依据的,而湛仁语可能是传说。而明正德《大同府志》和清雍正本《云中郡志》关于圣佛寺的亦有记载。《府志》载:“圣佛林寺,在广灵县城西南三十五里,元至元二十三年建,上有灵塔三座。”《郡志》说:“圣佛寺,县西三十里,元至元间建,上有灵塔三座”,那么志书所记建寺年代为元至元二十三年即公元年,距今年。另外在油松林里确实有灵塔数十几座,但大多数是清朝的,没有一座是明或者明以前。从塔冢铭文来看,安葬的僧人都是临济宗的,始于唐代高僧临济义玄(?-年)大师,到雍正、乾隆年间,已经排到最少三.四十代,由此可知,圣佛寺为临济宗的禅院。除了毁坏严重的墓冢塔,另外还有两座墓碑,字迹斑驳,辨认不清。圣佛寺除了聚宝盆,还有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传说,说的是是清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元年(—)在广灵任知县的朱休度系圣佛寺高僧转世而来。他是浙江秀水人,据说最初派他到应州任要职,但他却要求来广灵任知县。刚一到任,他立即风尘仆仆地跑到圣佛寺,从寺里找到前世曾用过的黄蒿拐杖。传说毕竟是传说,但光绪本《广灵县补志》所收录的朱休度作的20首诗歌中,有一首题为《始游宝峰寺》,该诗最后一句曰:“我今恍还家矣!”据此语推敲,朱休度寻访极有可能是民间所谓“记两世”人,因而关于他的传说也就不尽是虚言附会,“记两世“这种事常常为人们津津乐道乐道,现代科学还无法解释清楚,不论传说的真实程度如何,朱体度与圣佛寺结缘很深是无可辩的事实。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