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金作胜传荆俗, 剪彩为人起晋风。 ——李商隐诗中的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 以其生动的构图、 传神的表现力、 细腻的刀法、 考究的用料与染色、 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 独树一帜, 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渊源 周成王剪桐封虞 广灵剪纸源远流长,寻根发脉可上溯到周成王剪桐封虞,周成王把桐叶剪成“圭”形赠与弟弟叔虞,并封他为唐王。这个桐叶“圭”即是最早出现在三晋大地上的剪纸品,已有多年的历史。 据专家考证,广灵剪纸的雏形,可追溯到初唐,“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正是诗人李商隐对当时广灵剪纸的真实写照,它的形成大约在明代,独特风格的成熟期则在清道光年间,流传下来并成为山西剪纸的缩影。 艺术特色 广灵剪纸文化底蕴深厚,以刀刻为主,剪裁为辅,阴刻阳镂结合,刀法细腻,深浅色相间,冷暖色调对比,艺术风格鲜明,想象力生动,表现力强,生动传神,用料与染色考究,包装制作精细,在世界剪纸艺术长廊中独树一帜。 制作工具是刀而不是剪 广灵剪纸是刀刻宣纸、 品色点染而成的彩色剪纸。 虽是剪纸,但制作工具是刀而不是剪。 用来制作剪纸的工具 刀刻一次可以刻十几层、几十层, 多则可达约80层。 用色自如 一幅作品用色最多可达30余种,因此彩色剪纸可以达到绘画与剪纸的双重效果。 染色时,可以做深色在浅色之上或不同色块之间互不干扰的处理,在酒剂作用下能达到自然的烟染效果。 而阴刻的线,在染色中自然成为中断色彩的洇化界限。 三维立体效果 广灵剪纸突破了民间剪纸的一般性理念,把剪纸与绘画的技巧完美结合;且用料考究,染色鲜艳,深浅色相间,冷暖色调对比,层次分明。 栩栩如生的雷锋云冈大佛 有的在写实的基础上多层结合并相融,突破了中国剪纸传统的平面图层,体现了三维立体效果,极大地拓展了剪纸艺术的表现空间,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传承发展 ◆◆◆◆ 尽管广灵剪纸远近闻名,但年以前,广灵剪纸的传承和发展曾举步维艰,面临失传的危险。 年,广灵县委、县政府将剪纸产业纳入该县文化建设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之中,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了对剪纸艺术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力度,使广灵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瑰宝重见天日。 年 ▎广灵剪纸被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 ▎广灵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 ▎山西广灵剪纸与河南、陕西等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剪纸项目联合打包,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年 ▎广灵剪纸走进世博园,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 目前,广灵剪纸从研发、生产、包装、培训、观摩、销售,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这为广灵剪纸走出山西、走向世界搭建起一个平台。 品味广灵剪纸, 欣赏的不仅仅是剪纸, 感受到的更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成功实践。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