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素有"金九银十"的说法,今年尽管有疫情和 对宏观经济的双重打击,但是房地产的韧性大大超出我的预期,按照克尔瑞的数据,9月份TOP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6亿,同比增加29%! 高增长的背后也有隐忧,30个重点监测城市累计供应面积环比增长37%,累计成交面积环比下降4%,同比涨幅收窄至8%。城市分化严重,一线城市成交持续高位运行,同、环比分别增长61%和18%,上海、广州和深圳成交皆创年内新高。26个 线城市成交整体表现平平,环比下降7%,同比增长3%。 9月23日上海发布落户新政,在北大和清华之外,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四所高校的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引发大量自媒体关于上海房价即将暴涨的热情讨论。 今天作为一名外地人,在上海居住近十年,有购房资格,没有买房的屌丝股民,大富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关于上海房子的一些思考。 一、人口和需求 这六所名校年本科生共计人,但是只有人选择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其中部分群体本身就有上海的购房资格,比如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届名本科毕业生中上海户籍的就有人,部分群体是不能在上海买房的,比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基本上要去约定的工作城市和岗位,部分毕业生没有选择上海,据统计年六大高校本科毕业选择上海工作的只有人,这部分人里面真正的房本增量是多少?这部分人会在毕业后几年开始购房?都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上海的人口是什么情况呢?简单说,人口增量有限,老龄化严重,后者才是上海人口焦虑的核心,我们来看数据。 以最近5年的常住人口增长情况来看,上海有2年出现负增长,3年正增长,目前,上海常住人口基本稳定在多万,年的 数据为.14万。 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年)》正式发布,这份规划提出,缓解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紧约束之间的矛盾,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至年常住人口控制在万人左右。这意味着,从当前到年长达15年的时间里,上海仅剩下约70万人的增长空间。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发布的《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年,上海全市户籍人口为.16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4.6%。 再看在校小学生数量,与北京、广州和深圳相比,年上海在校小学生人数是最少的,仅有82.6万。但上海的常住人口总量目前仍然是四大一线城市中最多的,尤其远多于广州和深圳。 并且,相比于年,上海近几年间的在校小学生人数增量也是最少的,仅有2.7万。年和年,上海在校小学生人数均出现了负增长。 上海的人口不仅老龄化严重,而且还会加速老龄化,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在万人口红线不破的前提下,引进年轻人,引进人才,才是上海此次户籍政策调整的出发点。 年末各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该区总人口比重列前三位的依次是虹口区、黄浦区和普陀区,比重分别为41.1%、40.5%和39.9%;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列前三位的依次是虹口区、黄浦区和普陀区,与上年比分别增加1.29、1.25和1.21个百分点。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我就说一个事情,前几天我早上七点起床去赶地铁,走路米左右,我没有看到一个比我更年轻的,尽管这样的观察是个例,但是在上海的朋友们留下一下,除了商务区,应该都会有类似的结论。 二、房住不炒 人口老龄化严重,且加速,这些老年人自己本身没有购房需求,未来会腾出大量的住房,二手房市场大增,尽管会把宝贵的户籍名额留出给年轻人,但是此消彼长,仍然是存量市场。 我们知道房子同时具有消费属性和金融属性,但是不同的房子属性侧重点不同,对于四五六七线城市,房子的消费品属性高一些,特点就是新房比二手房贵,因为消费品是有损耗的,很好理解。在我老家,房子和车子一样,出了售楼部,即使马上卖,你也得打折,这就是消费品。 本文全部采用兔博士的数据,8月份新房成交均价为元,二手房成交均价为万元,可见上海的房地产市场金融属性在降低,居住属性为主。 我们再看二手房的挂牌价和成交价,剪刀差尽管有所收窄,但还是挺大的,所以,上海的二手房不好卖。相比之下,上海的新房还是不错的,8月份成交套数为套,库存才套,去化周期为1.8月,牛不牛? 我们看一下我之前统计的上海房地产销售数据,我们看二手房市场,成交套数多,均价是可靠的,最近迎来一波上涨。但是套价在走低,有理由认为其面积在缩小。看四月份数据,~万区间占比31.75%,均价环比下跌0.93%;~万占比22.4%,均价环比上升8%;万以下占比17.65%,价格环比下降1.3%。 其他面积房子占比较低,房价上涨,我们看到万以下二手房占比为49.4%,半壁江山,价格在下降,说明上海的接盘侠们确实没钱了。而套价贵的二手房价格还在上涨,说明有钱人确实能买得起,而且抬高了市场总体价格。 在二手房面积里面,60平以下占比35.05%,60到80平占比25.33%,80到95平占比为18.34%,合计为78.72%。这印证了我们上面的判断。 但是上海每年新增的门票不可能有这么多?这些人买来买去好玩吗?最可能的原因是置换! 即置换,改善住房条件是支持上海二手房市场,乃至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主体,但是接盘侠们实力在不断弱化。 我们再看看新房,万以下占比17.65%,均价下跌,万到万之间占比31.75%,均价下跌,到万占比22.4%,均价环比上涨8%!合计为71.8%。更贵的房子都在上涨。 新房的面积很好,80到95平之间占比27.53%,价格上涨8.4%,95到平之间占比34.43%,价格上涨14.6%,非常给力!到平占比13.27%,但是价格在下跌!三者合计占比为76.56%。 即在新房市场中,置换、改善的性质非常明显,(也有可能是房地产商主推的就是这种房型),而且这部分人很有钱,舍得出价,直接拉高了新房套价。 至此我可以得出一个整体结论: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是消费品属性为主,二手房市场为主体,市场主体力量为置换,新接盘者实力弱小,房地产市场两极分化严重的一个市场。 三、怎么买房? 市场分析完了,现在准备出大招,怎么买?在说结论之前,我再弄一个小模型。 假如现在买进一套房,上家满五 ,上家买进价格万,总价0万,首付万,贷款万,贷款10年,利率为4.9%,税费40万,买家承担。十年共支出现金流万,考虑到1.5%的租售比,共支出现金万。 默认买房在年初,卖房在年末,我们按照5的折现率把所有的现金折现到第11年,第10年年末第11年年初卖房,万保本。相对于0万的购买价,复合增长率为7.2%。 所以,在考虑税费全部买家承担的情况下,在GDP为5%、贷款利率为4.9%、租售比为1.5%的情况下,房价每年同比增长7.2%,可以保本。 看58同城数据,上海现房九月数据同比去年增长11.67%,二手房同比增加2.26%,我判断随着改善型需求的释放,新房房价增速后续无力,出现下滑,但是仍然明显优于二手房,二手房则整体出现有价无市的流动性迹象。 那么,直接上结论: ,尽量在上海买房,最差去苏州杭州,绝不要要去嘉兴,嘉善。 第二,买房要谨慎,大富翁就是这样,迟迟不敢买,因为对我这种屌丝, 套房太重要了,二套房的70%首付我买不起,置换恐怕也很麻烦。交通、教育、医疗、公园都好好考虑,因为很有可能你会在这套房子住很久。 第三,买房三要素: 是资源,景观资源,学校资源,商务资源,文化资源,学区资源等,第二是地段,就是交通和配套,第三是房子质量。这个顺序要记号。 第四,有些板块很便宜,但是有可能会一直便宜,因为有硬伤,典型的比如普陀的桃浦。 第五,学区房优先,不仅解决学区问题,还能增值保值,尤其是一梯队的学区房,好卖好租。虹口区的广灵路小学学区房5万左右,而四中心差不多就10万。不要怕贵,一定有人会接手,放心。但是要记得买硬的学区房,这两年教育体制改革,很多学区房的价值被稀释,甚至消失了,要谨慎再谨慎。 第六,除了学区房和 地段外,二手房不要碰。 第七,同样条件下,优先买新房和次新房,一定要注意户型,以后从你手中买走的人也是有钱人或者改善型的,你户型不好就不好卖了。 第八,要重视有公园、体育馆、医院等大健康的配套资源,这些以后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第九,地铁的重要性越来越低了,因为地铁越修越多,不再是稀缺资源。 第十,公寓,绝不要碰,我说的是绝不要碰,记住了。商铺,要谨慎再谨慎,除非有极端情况,否则我是不会买的。 第十一,尽量买中型社区,大社区和小社区都容易出问题。 第十二,如果买二手房,特别是老公房,把车位考虑好,哈哈。 第十三,其实现在郊区发展很好了,特别是松江、嘉定,可以考虑。崇明岛以后不会大规模开发,而是力求保持原生态,这点大家注意。 第十四,如果打算以升值为出发点,我觉得 的战略点在临港新区,其他地方都是随大流,没有太大机会,上海的觉悟很高,房价不会出现大规模暴涨,这个请放心。 一个屌丝,炒股的,买房,关于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及购房注意点,想说的就这些,大家有什么补充的吗? 相关文章: 房地产:当代 庞氏骗局 中国“炒房之神”,终于倒了! 起底高炮:炒房团放贷,“云追杀”催收,学生党复仇 月供还不起,房子也卖不掉,这些炒房客年末不好过… 买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