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导演的记忆 ——中国(大同)汽车文化节 开幕式总导演薛晋诞 “孩子们走了!”我心里空落落的。 8月23日下午两点四十五分,大同古都旅行社的八辆豪华大巴,载着参加完中国大同汽车文化节开幕式演出的广灵一中、五中的三百来名师生,在大同二职中教学楼前划了一道弧线,驶出大门,驶向广灵。整个的二职中的校园,一下子,突发的寂静下来,我孤零零的站在空荡荡的广场上,一种从未有过的伤感,袭上心头,禁不住落下几滴泪来。 由于身体不适,年后一直在外地看病,自己从年龄、身体等方面考虑,选择了内退,离开工作的岗位。四、五月,应阳高之邀,从外地回来一边养病,一边拍摄阳高的杏花,期间,受灵宇之托,帮着策划万昌物流园区的开业。6月22日,接到大同报社社长胡怀生打来的电话,让我思考一下中国(大同)汽车文化节开幕式,他在电话中简述了此次汽车文化节的主题、活动项目,然后约我在雁北宾馆见面。此时的我,脑子里对于汽车展、汽车文化节是一片空白,加上本人对汽车并不十分偏好,因此,说不出有什么创意的冲动。 6月26日,大同的两会期间,报社的领导们在会议的间隙和我谈了大同汽车文化节开幕式的一些准备的情况,让我拿个方案,在6月30号前,让领导定夺。 大同汽车文化节,主题为名城名车,传统时尚,它的开幕式离不开大同名城文化,离不开展示大同的历史文化魅力,因此,我在策划中着力思考如何在极短的时间里,把最为华彩经典的大同文化,用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手法,在开幕式上展示出来。 于是,我设计了开幕式的基本的结构、篇章、演绎方式,作为简单的方案,呈送上去。没想到方案很快的确定了下来,于是进入了实质性的运作阶段。 开幕式怎么做都需要演员,而且又是一个规模性群体演出,演员哪里选?组委会的意见是不请明星大腕,用本土的演员。坦率的说,大同的演员资源并非丰富,零散的演艺队伍,不足以接受宏大的开幕式演出任务。加上开幕式的准备排练过程又逢暑假,大学、中专外地学生均要回家,组织起来成本过大。我突然想起广灵,想起广灵的孩子们。 几年来,广灵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中,根据本县的人才资源、经济条件,依靠本县的特色,尝试着以教育资源引领文化事业的发展,把学校的素质教育成果转化为文化发展的基础。广灵县成功的举办了国际性的剪纸文化节、全国性的画眉驴文化节,年,他们开创性的在著名的风景区水神堂,上演了大型实景演出《水神梦幻》,年,全国剪纸文化节上,上演了《永远的旗帜》,受到各方的高度评价。在山西卫视播出后,社会影响力很大。而这些演出的演员全是广灵县的学生。正是这些活动,在培养了大批的学生的同时也积累了大型活动的组织运作经验。 因此,我再次选择了广灵。 我对广灵很有感情,近二十年,我走遍了广灵的每一个乡村,和乡亲们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秉性,而且,广灵人朴实、厚道、乐于担当,他们的灵气、表现力,令我感动。 同时,也思考把部分节目的任务安排给大同幼师,大同幼师师资条件好,管理严谨,学生众多,在山西省青少年《爱我中华》主题活动及全省红色旅游启动仪式上,曾有上佳表现。学生吃苦、认真,老师敬业负责。 选择了广灵,选择了大同幼师,一切的准备就从这里开始。7月10日,广灵一中、五中近三百学生如期进入排练。 于是,就有了四十多天的艰苦、四十多天的奋战、四十多天的摸爬滚打,四十多天的同甘共苦。 我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晨六点半到广灵一中,先进行开幕式序篇《同城共美》的排练,把这里的工作安顿好,七点半、八点,孩子们早餐时间,我去广灵五中,组织第一篇章《古都祥云》的排练,在十点后再返回广灵一中,直到中午结束。每天的工作几乎成为一种规律,广灵文广新局让文化馆馆长曹中林专门开车接送。 孩子们的排练十分艰苦,艰苦的因素很多,既有节目难度大,一时难以承受的压力,也有辅导老师数量不够,自己练习不得要领的难处,还有暑期补课时间的冲突。 广灵一中曹卫卫老师,咽喉的声带有疾,不能说话,排练极其困难,她就发挥今年刚考上艺术类大学的学生们的专业作用,让几个准大学生们协助她排练,这些孩子,参加过《水神梦幻》、《永远的旗帜》的演出,有艺术专长,但依然是刚出高中校门的孩子,管理、组织、辅导还显得非常稚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让他们承担与自己经历、年龄很不相称的任务了。小鬼当家,他们用自己的纯真、热情、刻苦。实实在在的当了一次家。 广灵五中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孩子们每天要骑着车子来学校排练,路程远近不等,近者几公里,远着十几公里。孩子们很吃苦、很努力,也很要强。 五中有初中、高中,还有艺术职业专业学生,承担的《古都祥云》,其中有战旗舞蹈、古代战士兵器舞蹈、有盾牌舞、云冈飞天舞,难度很大,五个专业老师,各把一口,分组排练,放弃了假期的旅游计划,有的还带病工作,学校为了组织好排练,配备了班主任、体育老师、校领导,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经受排练的煎熬。 排练是很枯燥、乏味的,孩子们又生性好玩,要想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让他们登上大同市的舞台,通过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向世人展示大同文化,对于这些懵懂未开的孩子来说,难度巨大,但是,作为总导演别无选择,孩子们也别无选择。 最难的不是孩子们学不会动作,难的是学会了就不懂的怎么提高,怎样在艺术表现力上下苦功。因为,他们太小了,还不懂得动作的熟练与艺术要求的差距。 于是,我每天让孩子们背诵我创作的“薛氏”名言:“不怕不会,就怕满足于会,” 在不满足中,学会突破心理的惰性,实现自身的超越。孩子们理解了这句话,也做到了永不满足。为了体现云冈的飞天“满壁风动神灵现”的壮景,我设计了除了有四十多个飞天在莲花座上的表演外,还增加了三十个以云步流动的飞天,这三十个广灵五中女孩子,确实受苦了。他们是农家的孩子,她们在登山爬梁坡中练会了走路,在田野上飞奔,使他们的脚步自由自在,哪会舞台上的"云步"?只有一个办法:练。 孩子们练得腿肿、脚疼,一个月下来,还不得要领,只能单兵训练,我无数次的在想,是不是该做第二种准备,让幼师的学生替换她们,要强的广灵五中孩子们不甘放弃,每天在姜红、郭淑程、梁艳几个老师的辅导下苦苦训练,她们终于成功的走上了舞台。 艺术有它的独特的规律性,光靠吃苦卖劲并不能创造出艺术形象,孩子们的努力,有时并不一定就能取得预想效果。导演是以演员为素材的,所以,在创作中必须充分的理解孩子们,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潜能。 孩子们到底是在山区县城里长大的,虽然人人都有手机,会上网,但是,他的气质、秉性、对于艺术的理解、掌握,还是不同于城里从小学艺术的同龄孩子,因此,排练时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因人而异、扬长避短的节目分工。 序篇中的《同城共美》,有鼓舞、扇鼓舞、长绸舞,技术难度大,花样多,又是处于开场位置,我思考用广灵一中的孩子,因为有不少从小学舞蹈的孩子,刚刚进入特长班。另外,一中的孩子有一种气质,尤其是男生,坚韧、刻苦,关键时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在排练长绸舞中,五米长的绸子,让孩子胳膊都练肿了,原设计的空中抛绸子的动作,让孩子们吃了不少苦头,有两个孩子还受了伤。但是,在曹卫卫老师的调整下,小伙子们表现的极为出色。 在排练中,深感城乡教育的现实差距,参加排练的孩子,大多数从小没学过甚至没参与过任何文艺活动,没有乐感、不懂节奏,他们在山村小学里读书缺少艺术老师的辅导。因此,每一个单元组合排练,都要付出很多的时间。《盾牌舞》的孩子们非常努力,由于节目本身的反复调试,孩子们在一遍遍在艰难的适应中合上音乐。 跟我合作多年的人都知道我性子急,好骂演员,产生过一些的经典之骂。孩子们生性好动,淘气,十八九岁的孩子,每天在一起打打闹闹,有时你说话他不听你,而且他们也很难一下子就接受你,在他们心中只有班主任、只有教他们课的老师,管你什么导演不导演的?你要骂了,人家就不干了,总不能把孩子骂跑吧,要指挥他们,就要融入他们中间,爱他们关心他们。 由于没有室内排练厅,大多时间在室外,暑期的太阳很毒,不能把孩子们晒着,每次给孩子们排练说戏,就让大家在阴凉处,自己站在太阳下面。孩子们很感动,有给送水的,有拿帽子的,骂也骂了,说也说了,孩子们从不计较,也不往心里去,还是很亲热的围着你,是我感到他们就是我的孩子。 把一个从未登台的农家孩子,用四十多天的时间,把他们打造成一个演出团队,走向他们从未经历过的舞台,要解决的不仅是动作的训练问题,还有心理承受、艺术表现力的诸多问题。孩子们要过一道道关,心理关极为重要,他们没有表演经验,换一个地方就没了感觉,换一群观众他们就胆怯,见到熟悉的人就害羞,甚至换上演出服,就不会走路,女孩子穿上稍露的演出服就不出屋子。因此,每天要给大家上课,讲艺术,讲人生,让孩子们从胆怯、懦弱、不自信的天然心理中走出来,带着一种自豪站在舞台上,漂漂亮亮的展示青春之美。幼师的赵焕生老师,问我为什么不把云冈飞天舞的节目任务给她们,她还说幼师本身就有一个飞天舞。 我没有告诉她我的想法,其实,我也曾无数次考虑用幼师学生来演绎飞天,但是,整体的节目、演员的调配,迫使我做出了一种自讨苦吃、舍简就难、付出更多的选择。这次的开幕式给予文化展示的时间很少,不到三十分钟,其中包容很多的内容,既有历史文化的,又有当今成就的,还有汽车时尚元素的。演员人数又不能太多,太多了成本就加大了,不得不让演员来回穿插上场,导致一组演员要排两个大型节目。高保利的演唱,配舞的演员,基本全用光了,也就是,广灵一中、五中的男女演员,基本全部登台做背景。 幼师的学生大多数虽然也来自农村,但是,他们经过两年的专业训练,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崭新的大同欢迎你》,需要时尚、靓丽、欢畅,看似舞蹈简单,要的是气质,由幼师的学生担当最为合适,尾声《天下大同》,恢弘壮观,特别适合训练有素的团队来完成,幼师接受了这两个节目,在化妆、换衣服的环节上,就难以再去演飞天了,从技术层面考虑,这样的安排,较为稳妥。另外,我还有一个私心,那就是:我想让广灵的从未看过云冈的农家孩子当一次仙女,让云冈飞天的形象印在她们心里,让她们的未来永远和云冈在一起。 多少年来,我一直在县区乡镇做节目,看到了大同基层群众对文化的渴求,感受到大同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灵丘下关乡的核桃节,到大同县的火山文化节,从《山水北泉》的实景演出的实验,到《水神梦幻》的成功。在每一次的创作中,挖掘了文化资源,汲取了大同文化的滋养,我已成为地道的大同人。大同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着广阔的前景,像我这样的导演,有着干不完的工作,为此,我充满信心。 …… 公元年8月23日上午,古都大同和阳门前,中国大同首届汽车文化节盛大启幕。 来自广灵的大地上的农家子弟、水喝着东方亮小米粥长大的广灵儿女们,以他们的青春的理解,把千年古都的文化,用一连串的舞蹈语汇,完美的在世人面前展示,近十万观众,目睹了这一辉煌的呈现。 …… 孩子们在演出结束后,也兴致勃勃的参观了车展,观众们看着这些少年,情不自禁的问:你们哪里的? 俺们是广灵的。 俺们是广灵的。 多么自豪,多么骄傲。 大同的舞台并不小,演出也很多,各届旅游节请的大腕儿也不少,但是,像这样的以一群少年,展示大同古都文化主题的演出,尚属首次,为此,组委会领导,赞不绝口。 上午,在一片辉煌之中,下午,一切却在刹那间结束了,结束了。 …… …… 23号下午,孩子们走了,我也完成了任务。于24号上午离开大同市,到大同县峰峪乡帮他们筹办菊花节。汽车文化节开幕式的一切,似乎正从我的心里远去,然而,助手告诉我,广灵一中的孩子,以开幕式演出时的分组:大鼓队、长稠队、扇鼓队等名字创建了一个QQ群,26号晚上,我在网上和他们聊了许久,他们很怀念这段经历,我不知道这个以汽车文化节开幕式演出组起名的QQ群能保留多久,如果能一直保留下去,这个团队的“番号”和这一经历,将成为永远的记忆。 我的记忆,也就在其中。 年8月27日 赞赏 人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