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刘军连医生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767002676065662&wfr=spider&for=pc
年关将近,广灵县巧娘宫编织车间的女人们顾不上置办年货,最近厂里订单挺多,活儿多得要忙不过来了。车间里,女人们一遍闲聊着,手里的活儿却一点没有马虎。有一对中年夫妇,两人搭档,交流不多,蒲柳在两人灵巧的手里“飞舞”。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巧娘宫,薛友文夫妇在车间编织篮子52岁的薛友文和40岁的赵桂荣,是广灵县壶泉镇南关村人。薛友文小时候因小儿麻痹导致右腿残疾,妻子赵桂荣有听力障碍,他们日子过得异常艰难。薛友文心灵手巧,学过修家电、开过小卖部,但生活依旧没有很大起色。年,薛友文一家被甑别为贫困户,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与日俱增生活开支压得这个本就困难家庭喘不过气来。“不能‘等、靠、要’,虽然腿脚不便,但是我还有双健康的手,一定要学一门技术,改善生活”,这是薛友文经常对妻子说得一句话。他一直相信只要坚持,勤劳的双手总会创造幸福生活。手工编织培训班-加斗乡站开班仪式年8月,碧桂园集团扶贫项目部来到广灵县进行重点帮扶。年5月,碧桂园就业扶贫编织培训班正式开班,为建档立卡户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岗位。一直想一门手艺的薛友文听到消息,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培训班。但是,妻子有听力障碍没办法听课,让他犯了愁。了解到他的困难,碧桂园扶贫干部王百磊给他支招,让他白天参加完培训,晚上带着材料和工具回去手把手教赵桂荣,就这样,聪明又努力的两个人在培训结束的时候都完成了编织课程,学会了编织手艺。薛友文是为数不多在编织班参与学习的男性,学习动手能力强,既要学会自己编织还要教会家里的“新学员”,一段时间下来,编织技能甚至远远超越了大部分同期女性学员。“年8月,我们俩与山西巧娘宫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用工合同,在这里上班时间比较自由,每天来几个小时,家里要是有事,把活带回去做也行。考虑到我们的情况,厂里有时候会把原材料送到家里,我们在家里编织好以后,物流车会来家里拉。有了这份合同,孩子的学费有着落了,日子也有了盼头,”薛友文说。有时候厂里研发了新产品,需要现场来学习,薛友文就带着妻子一起来厂里。她听不见,他就做她的耳朵,“翻译”给她听;他行动不便,她就帮着搬运材料、器具,两人搭档、合作,编出来的产品又快又精美,订单多得时候,两人每月的收入也比之前多了元,生活逐渐有了起色。他们在厂子附近租了房子,把孩子送进县城的学校读书,这样既能在孩子身边陪读,又能就近来厂里上班,“学会编织,让我们一家对生活逐渐有了安全感,”薛友文感慨道。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巧娘宫,巧娘们正在编织手工产品除了薛友文一家,碧桂园编织培训班还为个家庭改善了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系统的编制培训,让他们掌握了这门手艺,传承了广灵传统文化;碧桂园推荐就业岗位,学员们每月的收入能达到元左右,极大地提高了收入水平。“说起来我们编织工艺品的这些工人们,平时干起农活来都是女汉子,但是做起编织那都是个顶个的‘巧娘’,这些没人用的玉米秸秆在她们手里缠缠绕绕,不到半个小时,一件用秸秆编织的收纳筐就已经做好了。纯手工、纯天然,这样的产品又好看又实用,深受国外友人的喜欢。不愁卖不出去,就愁咱人不够,”合作社负责人张建国说,“自从和碧桂园合作以来,极大得解决了我们用工不足的问题,现在合作社固定从事编织的工人近千人,临近难关,订单也多了起来,产品现在都供不应求呢”。如今“巧娘们”的编织技艺一天比一天熟练,车间里不仅有暖暖的阳光和欢声笑语,还有生活的底气和对未来的期许,他们编织的不仅仅是手工产品,更是亲手在编织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生活。年,正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过渡期,未来,碧桂园将能汇聚多方力量,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贡献新力量。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