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异地养老成为热点,网络上出现了很多非议,带着诸多问题,新京报记者彭子洋找到了河北燕郊的一家养老机构。这组照片舍弃了影像上的形式感,用扎扎实实的照片记录了一对北京夫妇的异地养老故事。从常住的燕郊养老院到偶尔回的北京的家,勾勒出一对退休老人的“双城”生活。

记者自述

9月1日,80岁的张国英奶奶一大早就起床,吃完早饭,收拾好自己的小推车,和83岁的老伴儿告别。她今天准备进城办点事儿,顺道也回家看看。

进城的班车8点10分准时出发,从河北燕郊的一家养老院发往北京的国贸。车程不到四十公里,不堵车四十分钟就能到达。车里都是像张国英这样的老人,平均年龄80岁,他们同住在这家养老院,大部分的老人来自北京。年6月,为促进京津冀地区养老基本服务均衡化,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民政部门共同签订《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提出构建环京津健康养老产业圈,河北燕郊就是首批的三个试点之一。

“医”食无忧

到燕郊养老前,张国英和老伴一直生活在方庄的单位家属院内,交通和生活都非常方便。因此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年纪大了要“去养老院”这回事。但是,年郭爷爷患了喉癌,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为了让郭爷爷早点恢复,张国英奶奶每天推着老伴儿去天坛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一日三餐和家务都是张奶奶一肩挑。郭爷爷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可是张奶奶的身体却越来越吃不消。看在眼里的郭爷爷心疼张奶奶,怕累垮了老伴儿,就执意老两口要去住养老院。起初张奶奶舍不得离开住了20几年的家,不愿意去。最后在郭爷爷的劝说下抱着试住两天的心理,才跟着郭爷爷来了燕郊养老。

现在两位老人住的房间基本上和家里一样,一室一厅66平米,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布置也和方庄的家一个风格。不同的是现在每天有医护人员上门给两位老人做基本检查,24小时有医护人员值班守候,一个紧急电话医护人员可以马上赶到。养老院北医院,这也让老人们安心不少。

一铺难求

张奶奶老两口已经来养老院快三年了,他们所居住的养老院属于家居式养老风格,按照花园洋房建造。像他们这样一室一厅南北通透的月租金要元,再加上每月的伙食费,两位老人可能要开支到元,基本上也用去了两位老人退休金的大半。即使如此,养老院的床铺现在依然一铺难求。目前,在已经入住的余位老人以外,还有余位老人排队等候入住。

▲养老院内张国英老人和老伴儿一起在吃早餐。老两口在养老院住的房间基本和家里一样,一室一厅,66㎡,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布置也和北京方庄的家一个风格。

▲张国英老人的二儿子打来电话,关心父母的生活。老人一直安慰儿子,叫他放心,说自己和老伴儿最近很好。其实,她在接电话前刚服用了感冒药。

▲9月1日,燕郊,张国英老人拉着小推车走向班车。进京的班车8时10分准时出发,从养老院发往北京国贸。车程不到四十公里,不堵车的话四十分钟就能到达。

▲出发前,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挨个核对老人们的身份信息,并确定返回时间。车里的养老院老人平均年龄80岁,大部分老人都和张国英一样,来自北京。免费的班车每周三和周五出发,定时折返,载着老人们穿梭在北京与燕郊之间。

▲北京,回京办事的张国英老人坐班车到达国贸后,熟练地穿梭在人群中,准备换乘公交车。

▲北京,张国英老人在银行等待办理业务。她现在还使用着银行存折,所以当天不得不回京办理取款转账业务。

▲至于为什么不愿意换成银行卡,张国英老人说,存折上能看到每一笔钱印在那里,放心。

▲北京方庄,张国英老人和在小区里纳凉的老街坊们打招呼。街坊们也热情地询问她最近的情况。

▲北京方庄,张国英老人弯腰开门,防盗门上贴着供暖费的缴费通知。入住养老院近3年,期间,家里的水电费、电视费、煤气费、供暖费等,她一直坚持缴着。

▲北京方庄,刚进家门,张国英老人就接到老伴儿从养老院打来的电话,询问她一路是否顺利,以及何时返回养老院。到燕郊养老前,张国英和老伴儿一直生活在方庄的单位家属院内。家属院位于方庄环岛附近,出门就是家乐福超市,交通和生活都非常方便。

▲北京方庄,张国英老人给卧室里的绿植浇水。之前,她也没想过年纪大了要去养老院这回事。但年老伴儿患了喉癌,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他当时做了33次化疗,整个人瘦了26斤,人都蔫了”。

▲北京方庄,离开家前,张国英老人将窗户关严,窗帘拉好。张国英老人起初舍不得离开住了20多年的家,最后在老伴儿的劝说下抱着试住两天的心理,来到了燕郊养老。

▲燕郊一养老院内,张国英老人正在使用房间内的呼叫器联系护士站,她想测一测自己的血压。现在每天有医护人员上门给两位老人做基本检查,24小时有医护人员值班守候,一个紧急电话医护人员就马上赶到。在养老院,医务服务是不收费的。

▲9月5日,燕郊一养老院内,关心时事政治的张国英老人正在观看金砖会议的相关电视节目。老两口所住的养老院属于家居式养老风格,按照花园洋房建造。养护区里分为一室一厅、两室两厅和三室两厅等不同户型。

▲燕郊一养老院内,张国英老人退休前在社科院工作,习惯了看报读书的生活。在养老院,她也订了三份报纸,闲暇时就躺在沙发上看报。像他们这样一室一厅南北通透的房间,月租金元,这笔费用包含了水电费、电视费、暖气费等所有住房相关缴费项目。因为部分老人没有上网需求,所以一般是有上午需求的住户,自行付费开通。

▲养老院内张国英老人到楼下医生处开药。最近季节交替,她有点儿感冒。

▲张国英老人(左三)每天午饭时,会多打一些菜带回住处,当做晚饭,每天的伙食费大概二三十元。

▲燕郊一养老院内,食堂楼下,两位老人正在购买水果。张国英老人说:“养老院的生活慢慢习惯了,挺好的,不用做饭了真是给我们老人省了大事,你别看就是一顿饭,要去买菜、洗菜、做饭、刷碗,麻烦着呢。”

▲燕郊一养老院内,午饭后,老人们在食堂门口闲聊。

▲燕郊一养老院内,老年大学正在上音乐培训课,像这样的兴趣课程基本每天都有,都是拥有特长的老人担当讲师,其他老人们自愿参加学习。

▲燕郊一养老院内,爷爷奶奶们认真地听着指挥对歌曲声部的安排。

▲养老院内排练现场不时传出爷爷奶奶们爽朗的笑声。

▲燕郊一养老院内,邓焰奶奶正带着自己的几个姐妹在花园里练模特步。年轻时有过专业训练的她,现在是养老院老年大学模特队的指导老师。

▲9月5日,燕郊一养老院内,张国英老人走过养老院二期的宣传板。每月的租金再加上生活费,两位老人的月开支在八、九千元,基本上用去了两位老人每个月退休金的大半。即使如此,养老院的床铺现在仍一铺难求。

▲燕郊,养老院二期的公寓楼已经拔地而起。楼下是养老院内的佛堂,供信奉佛教的老人使用。目前,除了已经入住的余位老人以外,还有余位老人排队等候入住。

大命题的小切口

薛珺

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2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老龄化人口达到峰值,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35%。老龄化已经是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对于摄影来说,这也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如何用影像来记录社会老龄化的过程?《双城养老记》正是选择了这样一个小切入口。

年6月,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民政部门共同签订了《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鼓励京籍老人到河北天津等地养老。消息一出,立刻成为热点,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非议,认为这是把老人赶出北京。时隔一年,到底有多少北京老人选择了异地养老?他们为什么离开北京?

带着这些问题,彭子洋找到了河北燕郊的一家养老机构。燕郊,离北京30公里,与通州仅一河之隔。这里也是北京的“睡城”,有30万上班族每天早起赶往北京工作,晚上再回燕郊的家睡觉。跟上班族不同,养老院的老人们不用每天通勤,他们的家在北京,大部分的生活时间却在燕郊。

落点小反而更容易深入,这组照片舍弃了影像上的形式感,用扎扎实实的照片记录了一对北京夫妇的异地养老故事。从细微点滴入手,吃饭、看病、读报、娱乐,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老人生活中的重心。从常住的燕郊养老院到偶尔回的北京的家,勾勒出这对退休老人的“双城”生活。

由人民摄影报社与中共广灵县委、广灵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域美广灵杯“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开始向全国摄影人征集优秀作品。本次比赛将历时一年,通过人民摄影报官方网站征稿。赛事详情见人民摄影网(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