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葵花故事第篇 15级亢太波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地测专业,现于武汉大学地测专业读研 我总想去做一些有趣的事而不是有用的事,与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相比,我更愿意做一个有趣的人,这也将是我这一生的逻辑原点,我相信我的未来也将由此展开 大家好,又是我,一个在武大学测绘的屌丝。我也尝试过像以前那样以时间为线索把我这一年来经历过的事情一件件写下来。但我写着写着却发现有些事情可能当时觉得挺有意思,但现在回想起来却又感觉平平无奇,以至于我写到一半便写不下去了。 因此,我将会用新的方式来总结我的大四生活,尽量写出我大四真实的生活状态。尽管有些无聊,但也算是为我的大学划上一个不完美的句号吧。 保研 9月份开学的时候,我查了自己的六级成绩:分。说实话,我对于这个分数实在有些喜出望外,因为我当时的心理预期是只要过了就行。除此之外,这个分数还给我带来另一项便利:读研期间可以免修英语。 9月10号左右,学院的保研结果出来了。一共有90多个名额,我排在了40位左右。六月份的夏令营也表现得不错,拿到了优秀营员的资格,因此我可以直接去读一个学硕。 按理来说,经过三年的学习能够得到这么一个结果也算不错了。虽然没能保到更好的学校或者出国留学,但对于我这么一个穷屌丝来说也算是功德圆满了。然而,拿到这个资格后我却陷入了深深的空虚。 大学三年,是学了很多东西,但貌似都已经还给老师了。没参加过什么比赛,没参加过什么社会活动,也没交到几个可以谈心的大学同学,周而复始、按部就班地学了三年,仅仅只拿到了这么个读研的资格,想起来还真是有点亏呐。 我想起来我在高考前对同学夸下的海口,说自己在大学要读一千本书,要研究相对论,要去西藏……结果呢?书读了50本不到,研究相对论连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都没搞懂,西藏更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是我没时间吗?或是脑子不够用?都不是,我就是懒。每天早上其实我很早就醒了,但看着舍友们都整整齐齐地躺在床上,我便心安理得地继续睡了。久而久之,我连自己早上是否醒过都没有印象了。上课的时候,明明可以听老师讲课,但看到同学们都在玩手机,也就心安理得地走起了神。直到考试前才开始发奋,用两天来完成两个月的学习任务。学习之余,明明可以去操场跑跑步、打打球,但想起在追的美剧已经更新了,便心安理得地宅在寝室里看剧,以至于疯狂长膘,就差毕业就能出栏了…… 但这种懒难道是天生的吗?难道我一直就这样吗?不是的。高中时期的我,可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向上青年呐。三年读了+本课外书,收了20+个女徒弟;班里的长跑达人,口哨大师;能作诗,会写赋;三分球投得贼准,自行车骑得贼快;早上5点起,晚上12点睡;在校努力学习,回家勤恳下地……简直就是别人家孩子的典型代表。 反观现在,如果说高中的我是“屌而不丝”的话,那么现在的我就只能说是“丝而不屌”了。在大学读了三年后,当年的那股朝气早已消磨殆尽、荡然无存了。我分析了一下,我大学之所以如此浑浑噩噩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因为没有目标,所以我对我所经历的一切都可以接受。考90?verygood!考70?notbad。保研?好啊!工作?也行。这么一来,生活中便没有什么可以激励我前行的东西了。而高中时候呢?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考一个好大学,因此就有一个努力的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然后就可以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了。 所以,奉劝各位学弟学妹,还是给自己找一个目标吧,哪怕最后实现不了,起码也知道自己那段时间活着的意义啊。 旅行 前文说过,我是想散散心才决定出去看看的,可谁知尝到了甜头便收不住了。 我上大学以后心情一直都比较阴郁,也不是不开心,就是觉得生活有点单调、有些压抑。因此,我总会为自己设计那么几个期待的时间点,用它们来调剂一下自己的生活。比如说,我会提前计划好要去某个城市找某个朋友玩,然后跟他商量好,把这件事确定下来。这么一来从现在起到那个时间点之间的这段时间便都会在期待中度过。 不知道各位可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不远千里去见你想见的人时,最开心的时候往往不是见他的那一刻,而是快要见他的时候。于我而言,是火车刚刚到达朋友的城市,而我俩都在向对方赶去的那段时间。当见到朋友后,我便又开始为自己设置下一个期待的时间点,让自己处于期待状态的时间尽可能地久一些。 然而计划未必总能赶上变化,一位朋友老早就跟我说国庆要来武汉找我玩,我自然很期待,等了十来天,都已经9月27日了,她忽然说来不了了。好一盆凉水浇头,怀里抱着冰呐。但我毕竟是个承受能力比较强的人,好好的假期不能浪费啊,于是便联系了那位在杭州读书的徒弟,当即买了去杭州的车票。 说是去杭州,其实只是做个停留。9月30日上午,我自己在杭州西湖逛了一上午,去了著名的三潭印月景点。说实话,对于这种景点,我从来都欣赏不了,岛上除了几间修缮过的名人故居,剩下的都是卖烤肠饮料纪念品的小卖部,对于我这种又没文化又没钱的人来说,这能逛出个啥呢?也就是坐回西湖的游船吧。 三潭印月小岛上的小径 中午,我和徒弟在火车站汇合,坐上了去上海的火车。想来也奇怪,这居然是我上大学后第一次跟朋友一起坐火车。这也是我第一次来上海,自然非常兴奋。徒弟的妹妹今年也刚刚考到了浙江,准备在上海跟我们汇合。 晚上,我们去外滩看夜景。南京东路人潮涌动,警察们并排着维护者秩序。魔都就是繁华啊,相比之下,武汉江滩的夜景就只能算是小桥流水人家了。彩色的东方明珠在对岸闪耀着,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威严地耸立着,江对岸形形色色的建筑与黄浦江一起构成了一幅璀璨夺目而又光怪陆离的长卷,让人如梦似幻,如痴如醉。不知不觉,时间已经不早了。我们在江滩分别,分别向自己的住处赶去。 上海江滩夜景 如你所知,我本就是个穷屌丝,因此自然住不起太好的旅馆。更何况是在国庆期间的上海,所以我只能找了一家青年旅馆。但谁能想到刺激的事情发生了。 我开着导航,走了半个小时,终于赶到了旅馆附近。地图显示这家旅馆在一个小区里面,但我把小区绕了一圈都没看到旅馆的招牌,给老板打电话也打不通。后来实在找不到便去问门卫:大爷,咱们小区里是不是有家青年旅馆呐?然而大爷的回答着实让我吃了一惊。“那是家黑店!”我一听就懵了,怎么回事儿?都年的上海了,还有黑店?我又多问了几句才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 原来这家旅馆的老板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把自己的旅馆位置定在了小区里面,所以经常有旅客敲错门儿,小区的居民也经常反映大半夜有人敲门。“正经做生意的,哪有这个做法嘛!”门卫大爷愤愤不平道。我想了一下,决定还是去看一下,毕竟没带多少钱,要不然就得露宿街头了。于是便问了门卫大爷那家旅馆的位置,就在十米远的地方。 我走到门口先观察了一下,赫然看到有三条彪形大汉每人穿个短裤在冲凉。他们理着薄薄的锅盖头,脖子上挂着一条不知真假的金链子,胳膊上不知道还纹着个什么玩意儿,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浓浓的社会气息。正恍惚间,他们也看到我了。双方对视了几秒后,对方开口了:“哥们儿,是不住店呐?”“嗯。”我说完走了进去。老板坐在柜台后面,体格更为健壮,长着一双狐狸眼,似乎打量了我一眼,说道:“拿身份证来。”我心想,既来之,则安之,然后交出了身份证。那一刻,我觉得有种卧底经受考验的感觉。老板核对信息之后,忽然换了个表情,满脸堆笑,一下子和蔼起来。说道:“都十一点了,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我也松了一口气,说道:“你们这地方可够偏的啊,找了半天没找到,打你电话也打不通。”“不会吧,可能是我手机有点毛病。哥们儿你先去房间吧,我一会儿给你送被子过去。”就这样,我在那儿有惊无险地住了一夜。 第二天下午,我们三个又去了苏州,去找另一位高中同学,我们叫他“老伟”。我和老伟其实不是太熟,其主要原因是老伟这个人在高中的时候经历了一些事情导致他有些沉默。但我现在还记得我第一次见他的情形。 那是高一刚开学的时候,老伟穿着一件黄T恤,理着一个斜刘海,一副多情非主流少年的形象。那天我刚好有道数学题不会,结果老伟看后很快就做了出来,这实在让我佩服不已。从那时起,老伟在我心中就被划为高智商人群一类。与之相对的是另一群自认为智商高的同学。根据我多年的经验,这两类人根本就不能碰面,一碰面就容易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始于嘴,止于手。而后来的事情发展也证实了这个观点。 老伟高一开始的时候学习还算刻苦,第一次考试也是年纪前列。怎奈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不知怎么就跟隔壁班的一位女同学情投意合在一起了。然而少年时期的爱情总是飘忽不定的,没过多久他们就分手了。从那以后老伟便一蹶不振。 老伟开始叛逆。期间换座位还换到了一位前文说到的那类人旁边,刚开始也算融洽,久而久之便出现了矛盾,终于矛盾变得难以调和,两人打了一架,然后老伟自己搬到了最后一排。(说来可笑,我当年也经历了类似的情节,只不过没有老伟这么激烈。) 忘了从哪一天开始,可能是高三吧,老伟似乎幡然醒悟了,开始认真学了起来。一下子逆流直上,很快就排到了班级前几名。最终,老伟考到了苏州大学。在我们看来,老伟就是一个励志的典型。但老伟还是觉得苏州大学达不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偶尔也在朋友圈抱怨几句。 终于,我们看到了大四的老伟。老伟这几年几乎没什么变化,还是一副非主流多情少年的样子,只不过眼神忧郁了许多。早就听闻老伟在大学里不好好学习,今日跟他细聊后发现情况可能还要更严重一些。具体的细节就不写了,反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大家肯定也略知一二。 老伟带我们去看了苏州的地标:大裤衩,还跟我们吐槽这个地标长得不好看。他肯定想不到,一年之后苏州大学在“大裤衩”上写下了苏大对毕业学子们最美好的祝福。 苏州地标“大裤衩” 第二天,老伟带我们去苏州大学参观。不是我抱怨,苏州大学是我见过最不开放的一所大学了,老伟拿着学生证跟门卫求了半天情都没把我们领进去。无奈之下我们只好绕了几公里才从一个小门进去。苏州大学同样非常漂亮,我和老伟坐在红楼前面的草坪上,聊着这几年各自在大学里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大学,对人生的思考。他谈起了自己的打算,今年肯定是考不了研了,能不能顺利毕业也难说。反正他对现在的专业也不感兴趣,所以准备跨考经济学。 苏州大学红楼 至于他在大学里不好好学习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对自己的专业和学校不大满意,二是对高中的那段感情难以释怀。 听到这儿,我不禁有些感慨,虽然每个人迷茫的表现都差不多,但迷茫的原因却是千差万别。曾经我以为那些每天浑浑噩噩的人都是不想努力,所以对他们总是抱有一些偏见。直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后我才明白,人不是机器,人有七情六欲,有烦恼和压力,一个正常的人,经历挫折后总会有那么一段消沉的时期,只不过对不同的人有长短之别罢了。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对别人妄加评判,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经历了什么。在此,也祝愿老伟在年考研顺利,早日摆脱这段消沉的时光。 礼物 大二那年的寒假,我真正意义上和宁哥成为了朋友。虽说我们都叫她“宁哥”,但其实人家是个女生,只不过性格比较豪爽罢了。说来有趣,有很多人高中的时候我只是认识,上了大学后才成为朋友。还有很多人高中时已是朋友,到了大学后又变得只是认识了。宁哥就是前者。 宁哥是何许人也?其实在前文也出现过,就是我在杭州南宋御街买丝绸准备送的那个人。从那以后,我俩便开始了互赠礼物。这不,宁哥又要过生日了,我在想该送她什么好。 宁哥的经济状况跟我差不多,时不时就得找朋友借几百缓一下。我每次邀请她来武汉玩儿她都以“没钱”为由拒绝。我也想帮宁哥改善一下经济状况,但我自己就是个穷屌丝,从经济方面入手是不可能了。我想了好久,终于想到一个说不定有用的法子,我决定将这个法子作为礼物送给她。送之前,我还非常自信地跟宁哥打了招呼:“宁哥,我要送你一件能够改善你经济状况的礼物,说不定还能改变你的人生呐!”“卧槽!兄弟!啥礼物?这么厉害?”“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好嘞,兄弟,我等着。”于是,我从淘宝上下了订单,卖家态度很友好,发货很及时,物流很顺畅,没过几天便到了太原。 送给宁哥的生日礼物 那天晚上,宁哥兴高采烈地取回了快递。然而,没过几分钟我便收到了宁哥排山倒海般的斥责。现抄录原话如下: 宁:姓亢的,你他娘的,给老子出来,解释一下。你见过哪个送生日礼物送财神爷的? 我:宁哥,别冲动。我这不是想改变一下你经济状况嘛。 宁:那你也不能给我送个财神爷啊!这大晚上的,多吓人呐! 我:嗨呀,你把它当成一个手办不就行了嘛。 宁:哎哟哟,还手办,谁家的手办还得摆香炉插蜡烛呐? 我:那就别上香,心诚则灵,上不上香没关系。 宁:你他娘的这不是浪费钱嘛,差点把我那几个舍友给笑得抽过去。她们说了,我要是敢摆就打死我。 我:唉,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一点都不尊重中华传统文化。实在不行,你们把它人道毁灭了吧…… 宁:…… 最后,宁哥把这个礼物寄回了家。所以她现在兜里还是没钱我一点也不意外。我对这件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发现我当时的定位就是错的,对方是女生,应该送一些浪漫一点的礼物,财神爷这样的礼物男生都不一定能接受,更别说她了。我当时就应该送关公,以此来表示我对我们伟大友谊的重视。 过了不久,我也过生日了。宁哥这性格肯定是要报复一下的,于是送了我两只高脚杯。但这并没有给我造成任何困扰,自从有了这两只杯子,我无论喝什么,都显得逼格高人一等,气质胜人三分。可惜的是,半年后毕业搬宿舍,实在带不走,最后便遗忘在了寝室里。 宁哥送我的高脚杯 写作 所谓饱暖思淫欲,刚刚保研的我,写作之心又蠢蠢欲动了起来。 说起来我当初只是把写作当成一个与人交流的工具,并没有把它当成一项技能,而且中学时代基本也没谁夸过我的作文。究其原因,是我这个人本就写不好正经的东西,因为我本就不爱看正经的书,而这又可以归因于我本就不是个正经的人。直到高考前夕,我才有机会写点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同学录。不是我吹,我写同学录从来都是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少则八九百,多则四五千,都是一晚上的事儿。 记得我给我的同桌写同学录时,她给了我两张纸,我说这哪儿够啊,再来几张。那天晚上,我从十点半写到凌晨两点,写了整整八页,按每页字来算也得有字儿啊,第二天给她后看得她涕泪纵横。结果几天后她给我写的同学录只有一页半,还是16开的纸。这让我觉得她不够意思,直到现在还耿耿于怀。 大一大二基本没写过什么东西。直到大二的那个暑假,我看到葵花群里在征集稿子,想着自己这几年过得也挺惨的,写出来让大家乐呵乐呵吧,谁曾想写出来后朋友们评价都还不错。这多少让我的生活多了一种可能,我想,也许我可以多写点东西呢。 不久后,有个朋友向我推荐了“简书”这个平台。我用了一下觉得还挺好,里面的人都在写着自己的作品,每个人都有机会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作品。于是,我构思了一篇恐怖惊悚短篇小说,改编于我的一段真实经历。谁曾想投稿后第二天就被推首了,阅读量有四五百吧。 这让我受到了很大的鼓励,于是,趁着现在有时间,我想把自己的初中生活以小说的形式写下来,就算没人看,将来也是对人生的一份阶段性总结嘛。说干就干,我很快便写了四章,投到了简书平台。 可谁曾想,都被编辑退回来了,还批了我一顿。我一想,这年头无论是谁,只要挂个“编辑”的头衔就是大爷,惹不起。干脆自己办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