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www.wisdomtouch.com/ 小引 上一集,本所就上海带方位词道路的英译问题作了一些粗鄙的分析。这一集将继续抓一个点展开“攻势”,仍然结合目前唯一的“导则”探讨当前上海地名英译存在的问题。 系列回顾 上海地名英译问题探讨(一):北四川路与四川北路 一二三四,不三不四 居住在宝山区大华地区的市民与经常乘坐轨交7号线的乘客,应该不会对“大华三路”这一站点名称感到陌生的吧。回想一下那个英文报站是怎么播报的,“DahuasanRoad”?是的,我们所听到的和站台上、车厢里看到的,都是这样拼写的。我们不禁要问了,这个翻译是不是有点太逗趣了呢? 轨交7号线车厢内显示屏上的“大华三路”站及英译(张渊源摄) 根据《上海市道路名称英译导则》第4条第2款: 表示同一条道路不同路段,但位于通名前的属性词应当意译,使用英语词语。 “导则”里还说: 属性词中的数词“一、二、三、四”,翻译时置于整个路名之后。书面形式中如需缩写,该类属性词的缩写形式也置于整个路名之后,并用括弧标注。 石门二路路牌(张渊源摄) 据此,路名中有数词的应该翻译成后缀“No.*”的形式,这个“*”是阿拉伯数字。照此,瑞金一路就是“RuijinRd.(No.1)”,石门二路就是“ShimenRd.(No.2)”……但是,我们仔细看“导则”接下来的部分,发现广灵四路的翻译却是“GuanglingsiRd.”,这又是什么鬼? “导则”明明有说,数词翻译时要置于整个路名之后。我们正是这样理解的,有什么不对呢?为何同样结构的路名翻译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仔细读下去,发现第4条第3款还写着: 不表示同一条道路不同路段的属性词应当音译,使用汉语拼音。 中文名称 英文译名 中文名称 英文译名 南车站路 NanchezhanRoad 豫园老街 YuyuanlaoStreet 北苏州路 BeisuzhouRoad 老沪闵路 LaohuminRoad 共和新路 GonghexinRoad 国权后路 GuoquanhouRoad 广灵四路 GuanglingsiRoad 车站南路 ChezhannanRoad 卫二路 Wei’erRoad 航东路 HangdongRoad 这里举的例子,也就是上一集出现过的那个表格。如果熟悉地形的话不难发现,除了广灵四路(GuanglingsiRd.)外,“广灵”系列还有广灵一路和广灵二路。这三条路并不是连缀成一体的,而只是集中在一个区域,其中广灵二路和广灵四路是平行的两条东西向道路,广灵一路则以南北向穿越以上两路,而广灵三路是没有的。 三条“广灵”系列路名的英译竟然是不统一的(徐曾祯摄) 这样,我们似乎明白了“导则”的“良苦用心”。原来,同一个专名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路名,即便是有着相同类型的“属性词”,但若通阻情况不同,其翻译名称的结果也是不相同的。那么大华三路是同理可证的了,“DahuasanRd.”也的确没啥毛病了。 南石一路的北端拐角(张渊源摄) 年真如镇地图中的“南石”系道路分布情况 举凡全市类似情况的道路名称,其数量是相当庞大的,而且一个系列的若干条道路的布局也是千姿百态。大华三路有与其平行的另两条路,分别名为大华一路和大华二路,有一条名为大华路的纵向干路穿越这三条路,形成一组“丰”字形布局。离开此处不远的真如地区,还有一系列的南石路,从地形上看是由三条首尾相连的呈不同走向的路段连缀而成的,但是“一路”居于中间,北面相连的是“四路”,南面连接的是“二路”。 年广中路街道地图中的“广灵”系道路分布情况 更巧合的是,与“广灵”系列一样,“南石”系列也没有“三路”。不甘心的我们可以试着用沪语念一念“南石三路”这四个字,顿时领悟到了一种“妙处”——“男十三路”。是刻意为之还是规划未建,目前尚不明确,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以序数词命名的一系列道路的分布本身是没有严格的“章法”的,所以其布局形态可以多种多样,甚至千奇百怪。那么,我们要问了:“导则”定下的这个翻译原则是否符合上海道路的实际情况呢? 答案显然应该是否定的。我们的“导则”似乎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请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汉语拼音导则》中的一段: 地名中的代码和街巷名称中的序数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高地Gāodì 峰Fēng 二马路2Mǎlù 经五路Jīng5Lù 三环路3Huánlù 大川淀一巷Dàchuāndiàn1Xiàng 东四十二条Dōngsì12Tiáo 第九弄Dì9Lòng 年地图中的中正北一路和中正北二路 老上海同孚路(中正北一路,今石门一路)北段街景,远处高楼即同孚大楼 这里面清楚地列出了相仿的情况。数词都以相同的形式用阿拉伯数字写出,不必拼写出来,从未谈及(也不可能谈及)是否“同一条道路的不同路段”。可以这样来理解,专名相同的一组道路,不用理会其相互之间是连接着的还是平行的,这与道路命名是没有任何直接因果关系的。石门一路、石门二路当初是修改自“中正北一路”和“中正北二路”,是“中正”系列道路的一部分。假定当年改成“石门南路”和“石门北路”也未尝不可,因为从来没有哪一个“规定”里说南北向同一条路的不同路段必须使用“一路”“二路”的。沪南地带还有中山南一路和中山南二路,东西向“流淌”也是许可的。 虹桥机场地区“空港”“迎宾”系道路普遍带有数词(张渊源摄) 作为上海对外的窗口之一——虹桥国际机场一带有着丰富的“迎宾”“空港”系列道路资源,但这些带数词的路名都无一例外地使用拼音,而非数字的英译。再查看一下上海轨交全网络,除了大华三路站,在2号线上邻近浦东机场的地方还有一个“海天三路”站,浦江线上还有一个“东城一路”站,都将这股拼音风直接带进了客流庞大的轨道交通,影响之大,可以想见。 轨交2号线“海天三路”站牌(张渊源摄) 轨交2号线“海天三路”站和浦江线“东城一路”站示意图(来源:申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