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县:创新举措加档提速 ——“”攻坚法助跑脱贫路 今年以来,广灵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攻克深度贫困、决胜全面小康”主题,创新举措,加档提速,以“”特色攻坚法决战脱贫攻坚。 握紧攻坚拳头,夯实基础工作“三促进” 抓党建促攻坚,筑强战斗堡垒。在去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的基础上,发展村级后备干部多名,为个村配备“村通智能广播”,实现扶贫政策宣传“无死角”,累计对“三支队伍”全员培训多人次。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个,个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意,展现务实作风。全县83个贫困村“一村一产一主体”产业项目稳步推进,涌现出以“木厂农家乐”、龙虎岩村“小方壶”纯净水业、涧西村古堡乡村游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凝聚激发“精神扶贫”新活力,多个“孝德积分超市”成功运营,贫困群众精神面貌得以有力提振,“志智双扶”的脱贫致富新模式成效凸显。落实“六大帮扶”机制,深入推进与平城区结对帮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督查督导,用良好作风和严格纪律为全县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创新攻坚路径,确保增收措施“三覆盖” 强化支撑,推进产业项目全覆盖。扎实推进“一县一策”落实,经济技术开社吸纳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造林员”,聘请名贫困户从事生态林、公益林和未成林管护,发展干果经济林2万亩,确保贫困群众“旱涝保收”。就地转移,实现就业务工全覆盖,立足民情实际,另辟蹊径变传统劳务输出为就地转移,投资1.16亿元的手工业园区建成启用,“巧娘宫”编织合作社、鸿棉制衣和邦尔乐箱包公司等手工劳务企业上。抓精准促信赖,实行靶向施策。开展“五百行动”“百日会战”等活动,对标贫困户、贫困村识退标准,逐村、逐户规范扶贫档案和精准识退程序落实情况,做到全县“九乡百村”标准划一。充实“明白卡”内容,增添教育、医疗“两补”政策,让“明白卡”更明白。抓帮扶促满发区建设持续给力提速,13个新型重大项目成功落地。全面壮大龙头企业,倾力实施总投资4.3亿元的海高牧业、投资超5亿元的菌业产业园等17个扶贫“引擎”项目,带动个村1.5万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破千元。坚持走生态产业化道路,31家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迁居入园”,同时40多个贫困村“扶贫车间”进乡村,通过送岗位、送培训上门,多名贫困人员入企务工,人均月增收至元。做实收入,实现资产收益全覆盖,覆盖户的集中光伏项目和村级光伏扶贫项目全部并网发电,投入1.9亿元发展资产收益项目47个,辐射带动个村1.49万名贫困群众获得稳定增收,全县失劳失能深度贫困群众基本全覆盖。 聚焦攻坚一线,落实保障举措“五到位” “搬”“扶”并重,搬迁实施到位。致力破解易地搬迁“人、钱、地、房、树、村、稳”七大问题,年、年间易地搬迁安置房全部迁居入住,15个后续产业项目同步跟进,搬迁群众宜居宜业;年搬迁工程、危房清零工程扎实有序推进,即将实现脱贫期内住房安全“不落一宅”。加大投入,基础保障到位。加大乡村环境提升力度,个村的提升工程高效推进,累计完成投资3.99亿元;成功筹办了全市乡村提质现场会,以涧西村为代表的10个示范村全面竣工,全县乡村正阔步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目标迈进。注重扶助,政策兜底到位。坚持低保标准与脱贫标准“两线合一”,完成农村低保对符合条件贫困人口的全覆盖;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6所乡村学校“全面改薄”,“两免一补”助学补贴无死角覆盖。以落实“”医保政策为主线,率先建起县级“一站式”结算平台,累计落实贫困户住院费用报销人次、总费用万元;名社会患者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改革成果,完成报销.3万元;全面动员驻村工作队伍落实健康扶贫“双签约”,累计签订服务协议份,实现应签尽签。强化管理,资金投入到位。在县级财政拮据情况下投入万元,确保总量、增幅“双增长”;防止资金沉淀制定出台资金整合办法,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亿元,择优投放7类64个产业项目。深入推进金融扶贫,全县扶贫小额信贷新增万元,支持贫困户户,落实银行本体、银监部门和扶贫主管部门“三管齐下”共管方式,形成银行监管承贷户、银监监管银行、扶贫办总体审查的良性机制。压实责任,组织领导到位。对照“八大工程”“二十个专项行动”,调整充实了由2个办公室和22个工作组组成的县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形成“双指挥部”指导脱贫格局;从严强化执纪监督,创新推广干部定责、组织定位、考核定效的“三定”机制,建立出台《广灵县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和《广灵县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加大考评调整力度,调整农村第一书记26名、驻村工作队员名,约谈乡镇书记3名,对督查发现工作不力的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单位负责人和乡镇书记进行了严肃问责。 扶贫产业“再”推进 以筹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大力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出台了精准扶贫惠农产业奖补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激活造血细胞,培优广灵小米、食用菌、有机杂粮等一批主导产业,培强东方物华、禾卓伟业、北野菌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建成杂粮、林果、菌业、畜牧四大产业基地。打造“广灵巧娘”品牌,发展手工编织、制衣、箱包等“居家炕头”经济,形成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进一步补齐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手工业园区投入使用,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贸易物流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山西东方亮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上市,成为全省国定贫困县首家农产品加工上市企业,扶贫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总引擎。 基本公共服务“再”改善 广灵县以“专家义诊进农家·健康扶贫暖万家”、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等活动为引领,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工作助力脱贫攻坚。个农村卫生室建设达标,双签约双服务工作顺利开展,“三保险、三救助”“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确保了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全民技能提升培训就业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老年人、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重特大疾病患者在元保障标准的基础上按5%提高救助水平。引导民营企业广泛参与全县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努力推进百企帮百村活动。坚持教育扶贫政策提标扩面,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资助全覆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乡村环境“再”提升 今年以来,广灵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乡村提升工程作为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来抓,高质量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整治,通过环境提升让群众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走出了一条符合广灵实际、具有广灵特色的乡村环境提升之路。全县累计投入资金4.32亿元,个村的提升工程高效推进,实现了光纤宽带、农村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全覆盖。目前,完成村级公路62.9公理,街巷硬化.8万平方米,新建活动广场7.6万平方米,维修墙体39.3万平方米,厕所改造2个,维修、安装路灯盏。 精神扶贫“再”提振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智。广灵县通过多种渠道加大精神扶贫力度,制定出台了精神扶贫、文化扶贫、法治扶贫等《指导意见》,开展“孝德文化建设年”“法治知识进农家”等活动,强化农村广大贫困群众的自强精神,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法律意识。通过创新道德讲堂、“孝德积分超市”等形式强化宣传,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发扬中华民族扶贫助困优良传统美德,开展敬老爱老、孝德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探索建立村史馆,推进农民夜校建设,引导传承村史文化,提升村民素质,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邻里和睦、乡风和谐,有效地提振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精准帮扶“再”细化 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部署和要求,借鉴贵州赤水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在全县农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和农村党员中开展了“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五百”主题实践活动和基础数据大起底“百日会战”行动,通过走访对群众生产生活状况进行新一轮起底式“遍访”,达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基础数据完整真实、一般户基本情况准确掌握、边缘户界定科学合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精准帮扶,促进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