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7/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春节期间,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中仍然保留着诸如手工蒸花馍、剪窗花、制作年画等传统。与农村不同,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如今已鲜能见到这些传统手艺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品种单一、做工粗造、毫无灵性可言的印刷制品。我们相信,花馍、年画、窗花等传统春节习俗,其所蕴藏的文化价值,绝不是紧靠简单加工制作的流水化产品所能传承的。春节文化的真谛只有回归到那些最初的传统手工艺中,才能一窥“年味”的真正含义。

为了更好宣传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新闻网特别选取了与春节文化相关联的部分山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亲历者的口吻讲述春节中的山西“非遗”,领略博大精深的春节文化。

运城

1

三晋小生:看到闻喜花馍和新绛面塑那“鬼斧神工”的技艺,“秀色可餐”的外貌,能把面玩到这种至高境界,不得不佩服人家运城人的才艺。

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汉族传统名点,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多个品种。

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绛面塑

绛州面塑是一种传统民俗工艺品。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是晋南平原上的一个县份。这一带历史上盛产小麦,一直是山西省小麦、棉花产地。所以,逢年过节,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要用上等的小麦磨成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态的面塑欢度节日。由于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点染,花色绚丽,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花馍”。

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临汾

2

三晋小生:记得小时候听爷爷说,以前的农村过年时都会在门扉上、窑墙上贴着各式各样的年画,有用以驱邪避灾的“门神”、有将吉祥与财运送入万家的“灶王爷”,更有寓意来年丰收的“年年有鱼(余)”。可惜,那些精美的年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逐渐被低廉的纸质印刷品取代了。

平阳木版年画

平阳木版年画是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是伴随着年节民俗而产生的一个大众文化品种。

平阳木版年画起源于古代山西河东路的平阳府(今临汾市),自宋、金到明代、清代年间,流传甚广。其田神、仓神、井神、神之格思等作品,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丰年的祈盼,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生产发展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重要价值。

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吕梁

3

三晋小生:如今过年都已习惯了贴塑料制成品的窗花。不是我们对剪纸艺术不重视、没感情,而是送我们对联的那些单位、企业都喜欢使用这种价格低廉、千篇一律的塑料制品。奈何呀奈何!

中阳剪纸

中阳剪纸是山西省中阳县的一种民间剪纸艺术。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

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有时也根据风俗习惯,运用紫、黑、黄、绿、蓝等彩色纸剪制作品。

6年,中阳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同

4

三晋小生:读大学时,老听人说大同美女多。这次有幸去大同见识了广灵的彩色剪纸,工艺确实精湛,毕竟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遗”。冲着这点,就值得我们买些回去珍藏。

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当地俗称“窗花”,是刀刻宣纸、品色点染而成的彩色剪纸。其雏形在初唐,到明代独特风格形成,沿袭至今。

广灵剪纸以刀刻为主,剪裁为辅,阴刻阳镂结合,刀法细腻,深浅色相间,冷暖色调对比,艺术风格鲜明,想象力生动,表现力强,生动传神,用料与染色考究,包装制作精细,在世界剪纸艺术长廊中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

8年,广灵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年,广灵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部分申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黄河新闻网

赞赏

长按







































金花转移因子胶囊
白癜风治疗中心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