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山西民俗故事》—碗托儿

碗饦是山西颇有故事的地方风味小吃,以山西柳林、平遥和保德三地最为有名。

传说,西晋初年,匈奴人向内地迁徙,打起了反晋的旗号,在山西离石一带派大将军石勒发兵进攻西晋都城洛阳,营地就驻扎在山西柳林的三郎堡。当时大将军石勒的军队中军粮十分不足,于是派兵四处购粮,购回的粮食大多为荞麦,即使这样军队中的粮食依然很紧缺,为了节约粮食,士兵们只能把荞麦磨碎熬成粥饮用。有一天,几个士兵外出回来晚了,荞面粥早已冰凉,像个面疙瘩。饥饿难耐的士兵顾不了许多,就把荞面疙瘩切成细条,随便撤了些盐就着吃,没想到味道还不错。这个意外发现让士兵们很是欣喜,之后,士兵们特意把荞面切成长条,调以盐、醋、蒜泥,给大将军石勒端去。石勒吃完后,也觉得好吃,就吩咐厨房为众将士做一顿这样的食物,将士们饱餐一顿后,精神大振。很快,这样的吃法就传到了老百姓当中。为了方便食用,人们将荞麦面制成糊放入碗中,上笼蒸熟晾凉后,拔出一个和碗相似的形状,久而久之大家就给这种食物起名为“碗饦”,从此山西柳林县就有了吃荞面碗饦的食俗,千年不衰。

除了柳林碗托之外,山西平遥的碗饦儿也是家喻户晓,民谣有“平遥三件宝,熟肉、碗饦儿、案案糕”。清光绪年间,平遥著名厨师董宣,总结前人经验,创造出色、香、味俱佳的平遥碗饦。另有史料记载,年慈禧太后西逃,途经平遥,吃过平遥碗饦后,赞不绝口,当场给以重赏,平遥碗饦从此名声大振。

保德碗饦与柳林、平遥碗托一样也是当地标志性的传统小吃,风味独特。地道的保德“碗饦”用的荞麦面,是把粗的、黑的筛去,留下白的、细的,称为“上荞面”。保德县盛产荞麦,所以制作出的荞面碗饦,看上去晶莹光亮,粉白微青,清香利口。保德碗饦浇的卤有荤、素之分。保德碗饦最兴盛的时期是在光绪至民国年间,当时卖碗饦的店铺仅县城就达到了70多家。

小百科:

山西小吃历史悠久、口味独特、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山西每个市都有着其独特的小吃,这种小吃,已经是一种在当地的饮食文化,绝非只是在三餐之间填饱肚子,追求不饿肚子的层次。特色小吃就地取材,通常能够突出反映当地的物质及社会生活风貌。除了上面介绍的碗饦外有太原头脑、古交油面儿、浑源凉粉、灵丘苦荞凉粉、应县凉粉、阳高玻璃饺子、大同县苦菜、广灵驴肉长治腊驴肉、左云豆面饸饹、沁水河洛、阳泉漂抿曲、太谷饼。

想要了解更多山西民俗故事,请锁定fm88.6山西故事广播,好玩的地方,特色的小吃,我们为你悉数呈现~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专家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