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贫致富的“领头凤”(节选) 她从小立志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种植架豆、杞柳等经济作物,促进村民脱贫增收,走上乡村振兴康庄大道。她就是广灵县南村镇周图寺村两委兼会计曹成凤。 入村的水泥路宽阔平整,红瓦白墙的房屋整齐划一,不远处的爱心食堂里飘出阵阵饭香……这里是地处西太行山区广灵县南村镇的移民新村——周图寺村。谁能想到,来这儿扎根的村民几年前还都住在山窝窝里,踩的坑洼黄土路,住的漏雨土胚房,吃的山药蛋老咸菜。 要说以前,上寺村出来的曹成凤更有感触。年,北京返乡的她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可摆在她面前的是一摊子棘手的生计问题——吃水难,住得破,日子穷……为找突破口,曹成凤走大同、上太原,找专家、访企业,一次次艰难探索中,村子的发展思路渐渐清晰起来——搞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曹成凤:围绕着上寺村还有整条沟峪的生态资源优势,我提出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在年成功申请上寺村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以此为契机,县水务局帮助我村修建了蓄水池、供水点,解决了我村村民的吃水问题。 打这之后,上寺村的发展上了快车道。年,包括上寺村在内的南村镇南部山区13个行政村被确定为整村移民搬迁村。一个“搬”字,点燃了村民们心中的渴望。大家憧憬新生活,却难以割舍养育了几辈人的土地。那阵子,曹成凤和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深入每家每户做工作,解难题。一个月后,上寺村的男女老少一个不落住进了移民新村。 曹成凤:因为故土难离嘛,村民就是说搬嘛也想搬,但是真正要搬的时候,他又不想走那种。我们村19年那会儿申请的是乡村旅游示范村,现在已经保留下来,村庄不拆,村民已经搬迁到新村。上面可以继续发展旅游,他原来的那些住宅呀啥的都能保留下来。 改善了居住条件,曹成凤和村支委一班人又开始思谋大伙吃饭问题。一个偶然机会,曹成凤了解到广灵当地“巧娘宫”编织项目需要大量杞柳,便想方设法接触到负责人,成功拿到杞柳种植的订单。年,对口帮扶上寺村的大同市运管处投资4万多元为村里购买杞柳条种苗10多吨,带动全村常住户每户平均种植2亩杞柳,当年每户就增加收入元左右。 刘金萍(“巧娘宫”创始人):那个书记跟我也有一拼。种这个杞柳的时候,人家大晚上的带着村民们也切到十几点去。种起来以后,人家长得比我的还好呢。 让村民尝到日子的甜头,自然就得到大伙的信任和支持。年,曹成凤被任命为周图寺移民新村两委委员。接下来的近4年时间,她和村干部们带领村民建成了养殖园区,引进多个龙头企业项目落户周图寺,把“村头建厂、岗位上门”的美好愿景化为了现实;曹成凤的重点帮扶对象杨士琴也在自家门口实现了弹性就业,如今不仅两个儿子成了家,在首都医科大学读博士的女儿也要毕业了。 杨士琴:俺们这会儿真正地感到了幸福感了,就像我这么个贫困家庭真的挺感动。 红色是底色,也是“振兴色”。让百姓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是革命先辈的初心,也是曹成凤们赓续接力的追求和目标。已经融入血脉基因的太行精神,正成为新时代太行儿女汲取忠诚、奋进、实干力量的源泉,太行山里红色沃土上,一座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小康村庄正昂首阔步走向未来。 ?本期文章素材来源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