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咨询网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130327/4146695.html 山西民俗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地带的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的长河给这片黄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存,使这片大地上的民俗有着属于自己的神韵,自己的特色。 晋剧晋剧在全国的普及程度,虽远不及京剧、豫剧等,但他是山西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年龄稍长者的最爱。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山西梆子,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的发展时期,当时班社众多,人才辈出,尤其是以丁果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出现之后,晋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另外三大梆子为北路、蒲州、上党。 山西民歌山西民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晋东南壶关、晋城、阳城、沁水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北河曲、保德、偏关的民歌,高亢辽阔,有塞上高原特有的雄浑憨直;晋南的民歌感情热烈;晋中祁县、太谷、寿阳、太原地区的民歌,则灵活自由、富于变化。尤其是山西民歌的歌词,极其生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著名的有《走西口》、《看秧歌》、《绣荷包》、《想亲亲》。 剪纸山西的剪纸艺术,从风格上说,基本上分为粗犷、质朴的单色剪纸和婉约柔丽的彩色点染刻纸两大类。前者遍布晋南、晋东南、晋中、晋西北,后者集中于雁北一带,其中尤以广灵称最。在山西的民间剪纸中,有不少纹样,是用谐音手法设计的。如用“鸡”、“馨”、“如意”的形象表示“吉祥如意”;用“莲”、“鱼”形象表示“连年有余”;用“莲花”、“桂花”等形象表示“连生贵子”等。还有的纹样是传说中的象征物表示的,如“鹿”、“鹤”表示长寿,用“龙”、“凤”组在一起表示婚喜,即“龙凤呈祥”。 皮影皮影是和剪纸是一对孪生兄妹,都是古老的手工艺术,据说源于山 陕一代。后流传于全国,山西的皮影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虚实线常用于皇宫贵族的建筑、摆设、衣饰等,显得富丽堂皇;绘线以墨线代刀,在难以雕镂的微小装饰物上描绘,细致精彩。使用的颜料大多是艺人们自制的大红、大绿、杏黄等,色彩鲜艳明快、清雅大万,耐蚀而且长久不变形。现在的皮影表演的很少,多为收藏了,且价格高昂,普通老百姓只能欣赏,感受一下古老,神秘,质拙的气息。 社火在山西城乡有一民俗,农历春节不过正月十五,这年就不算过完。而每年的元宵社火,又是人们在过年的尾声中感到最为热闹、喜庆和惬意的时候。有考证,主要源于古代人们对大地与火的崇敬。社,即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由此民间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并且年年岁岁流传至今。时光流逝,如今的社火已逐步演变为正月里的一项民间娱乐活动。山西的民间社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省约有二百种,若按形式可分为锣鼓类、秧歌类、车船轿类、高跷类、灯火类、模拟禽兽类、模拟鬼神类、武技类等。 炕画山西有在炕周围墙上作画的习俗。这些画用来装饰房间和保护粉刷的墙壁。炕画内容丰富, 从风景,花鸟,野兽到历史和传说故事。在原平发掘的宋代古墓中发现了与现代炕画相似的壁画,证明了炕画这种民间艺术至少已有年的历史了。 霍州面塑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节来临前,农家妇女会捏制小猫、小狗、小虎、玉兔、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面塑制品,以象征吉祥如意、福寿荣华。在寒食节时,上坟祭祖用的面塑造型是“蛇盘盘”。据说,吃掉“蛇头”便能“减毒头,免灾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