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用一盏茶的时间,品读文化

1

---“中华之美”海外传播计划10月启动,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9月23日,五洲传播中心在第六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期间举办了“中华之美”海外传播计划启动仪式。

23日从第六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上获悉,“中华之美”海外传播计划将于今年10月启动,旨在向海外立体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之美”海外传播计划的核心为三大板块,即内容制作、资源转化和立体传播。该项目通过打造经典“中华文化”主题影视节目品牌系列,向海内外汇聚精粹“中华文化”内容,以实现立体式全球合作传播为目标,形成集品牌型、融汇型、外向型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中华文化内容交流方式和传播网络。储备更多的以中华医药、烹饪、武术、典籍、文物、园林和节日等主题的纪录片内容进行海外传播,包括《记住乡愁》、《本草中国》、《中国文房四宝》、《过年》、《了不起的匠人》、《缪斯之旅》、《传家》、《宋之韵》等。

2

---上海博物馆东馆:“海陆交汇处”开放的“历史记忆”

上海博物馆东馆效果图

9月底,一座新型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以下简称“上博东馆”)即将在上海正式开工建设。上海博物馆东馆选址上海花木地块,北临世纪大道、东临丁香路,毗邻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该馆占地面积4.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是人民广场馆舍的2倍多,建筑高度近45米,拥有地上建筑6层,地下2层。每到一座城市,博物馆总是人们了解此地的最佳去处之一,不仅因为这里有人类收藏的历史记忆凭证,更因博物馆是熔铸提炼新文化的殿堂。未来,上海博物馆东馆将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感和参观体验。例如,开放式的文物修复展示,使博物馆的日常后台工作得以呈现在公众眼前;馆藏秘宝专室让往常受限于展出条件而长年得不到展出的国宝,也有机会与公众“面对面”。据了解,目前上海博物馆东馆项目已经进入到开工前的最后冲刺阶段,将于9月底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年竣工。

3

---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特展今起实行发号分时参观

观众有序参观故宫供图

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自9月15日开展以来,吸引了大批热情观众前来参观。为方便观众舒适观展,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故宫博物院自9月24日起,对陈列《千里江山图》的午门正殿展厅实行发号分时参观措施。发号方式为每天免费发放16个时段的号码,每半小时放行该时段的名观众进入午门正殿展厅,发号地点在“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入口。此外,凭号参观仅限午门正殿展厅,参观东西雁翅楼展厅则无需领取号码。发号分时参观措施有几大好处:一是大幅度减少观众排队等候时间,领号后可以自由参观故宫其他精彩展览或是休息;二是观展秩序好了,观众的心情也更加愉快,不再因为长时间排队等候而烦躁,有利于维护整个展厅的观展氛围。9月23日故宫博物院已试行这一举措,结合展览之初已实行的限流分流方案,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此次大展形成分时分区管控,试行成效良好。

4

---浙江义乌缸窑古村重燃千年窑火筑匠心

义乌缸窑古村重燃千年窑火

24日,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缸窑村举行龙窑复烧点火仪式,重现当年烈焰熊熊的火热景象,也再现了义乌千年制陶传统烧制技艺。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时期,义乌就有了陶器生产,本次复烧的龙窑长达70米,是年所建,整个窑里以大缸套小缸方式可存数千件坯品,经多日煅烧冷却后即可出窑。本次龙窑所烧制陶器多为生活用具,可分大缸、二响、套里和小货四大类,有海放、花缸、油鼓、大水冲、放壶、酒坛、茶壶、揉面盆、盐罐、花盆等,一件件均为制陶匠人们的匠心之作。

5

---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揭晓8大奖项

“HCCF青锋少年奖”获得者大会组委会供图

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HCCFF)评优晚会23日晚举行。经三轮专业评审,8个大项的获奖作品一一揭晓。其中:长片金奖由来自美国的《THISCHANGESEVERYTHING》获得,短片金奖则由来自中国的《低碳农业ABC》获得。年11月,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马拉喀什官方新闻发布厅,面向全球发布绿色影片征集信息,最终征集到伊朗、德国、尼泊尔、英国、印度、美国等个国家及地区的部影片。大会影片评审历时一个多月,41部作品进入终评,角逐8个奖项。最终有12部优秀作品获奖,分别是中国、美国、英国、印度、德国、伊朗、古巴、新西兰等8个国家。作为国内首个绿色电影活动,大会致力于给中国观众呈献来自全球关于气候变化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同时,鼓励政府、企业、专家、媒体之间互相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引导公众参与绿色行动。年11月,大会还将参加第23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波恩大会,讲述中国气候影视绿色故事。

6

---青海热贡唐卡精品亮相恭王府非遗大师团队呈现罕见白描唐卡

广灵剪纸作品

24日,“第十二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网媒记者们齐聚山西大同,探访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广灵剪纸技艺,感受“刻”出来的剪纸艺术。广灵剪纸现已成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广灵剪纸于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广灵剪纸已由原来的几十种扩展增加到50多个系列多个品种,内容由传统题材扩展为著名文物、古迹、旅游景点、人物造型等各个领域。“镂金作胜传荊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灵剪纸在农家艺人的精心剪裁下,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剪纸图画正热销海外。

7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非遗亮相泰国

藏族舞蹈《折嘎》表现了传统折嘎艺人的诙谐和灵巧

23日晚,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举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中国四川省的西北部,是中国藏族、羌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此次活动包括文艺演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两个部分。其中展览部分展出了藏族服饰制作技艺、藏医药、藏经石刻技艺、藏族木刻版画祥巴、唐卡等展品,现场还演示了藏香制作、羌笛演奏等。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让观众领略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令泰国观众惊叹不已。

8

---百年“打鱼灯”习俗重焕生机

近日,夜幕降临,福建福鼎市白琳镇翁江小学里响起了一阵锣鼓、唢呐、二胡和笛子声,数十名村民擎着自制鱼灯道具,在操场上翩翩舞动,摆出鲤鱼跳龙门、鱼结队、鱼戏珠、云里月、转太极、祝太平等多个场面,活灵活现。“操场上‘打鱼灯’的青年人都是自发组织起来学习的,一度濒临消失的翁江“打鱼灯”习俗重焕生机。翁江“打鱼灯”系福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多年历史,其高超的制作技艺和丰富的鱼样种类,使其在福鼎显赫一时。墨鱼喷烟雾,龙虾全身会活动,鳌头嘴里飞出白鸽,蚶、乌龟等造型,均是翁江鱼灯的独创。然而,这项民间活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村中曾经表演过“打鱼灯”的演员仅剩下10来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已无法参与表演。为了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当地政府将翁江鱼灯引入校园。村里的一些年轻人也慢慢“拾”起了鱼灯道具,自发组织学习。

内容来源:光明网、中新网等

本期编辑:孙金行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苯酚的性质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