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9/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大同:转型综改风劲潮涌

脱贫攻坚蹄疾步稳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牵挂,踏上了三晋大地,对山西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五项重大任务,凝聚起大同振兴崛起的强大力量。年8月,省委书记骆惠宁来大同调研指导,赋予了大同“争当能源革命和对外开放尖兵”的重大使命,体现出省委对大同的莫大信任和极大关怀。

  

  借此契机,全市上下进一步明确新目标、确立新起点、制定新举措,坚定不移抓转型的定力进一步增强,扑下身子抓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久久为功抓落实的干劲进一步提升,经济转型、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大同发展态势、内生动力、营商环境和总体形象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争当“两个尖兵”   

 赢得转型发展“新优势”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嘱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把综改试验区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作为经济工作主线,确立了打造资源型经济转型“先行区”,当好能源革命和对外开放“两个尖兵”,推进工业、乡村、文旅“三大振兴”的总体部署,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初步探索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产业、企业、企业家三大主体,全力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汉能、科陆、雄韬等一批重大牵引项目,完成新兴产业项目投资亿元,占比达到70%。清华启迪集团全板块入驻大同,联合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样板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转型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四项指标都排在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7.2%,连续六个季度稳步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7%,在全省排位从第11提升到第5;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先行指标持续回暖,分别增长10.4%和7.6%;财政收入增长26.5%。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全市上下持续引深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等“十大”专项行动,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推动干部入企服务长效化,全市域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出台“三十条”奖励政策,为各方投资者提供了优良的投资发展环境。坚持“引、育、用”并举,深入实施引人才、聚人气“双人计划”和博士研究生引进工程,提供套公租房用于人才引进,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省委赋予的尖兵使命,以能源革命突破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四个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一个合作”,坚定不移走“减”“优”“绿”之路,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力度,拉开了“煤都”向“新能源之都”战略转型的大幕。我市按照项目引领求突破的思路,启动了能源高端制造破冰等“能源革命尖兵”五大行动,实施了总投资亿元的能源革命十大突破工程项目,高标准建设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树立了节能、低碳、绿色、智能新标杆。

  

  ——组建全国地市级首家新能源产业局,成立大同新能源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最顶尖专家学者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出谋划策、指引方向;

  

  ——安排1亿元的科研奖励资金、10亿元的财政扶持资金,组织亿元规模的产业资金,全力保障能源革命;

  

  ——出台10条工业振兴激励政策,拿出“真金白银”表彰奖励工业振兴贡献突出的企业单位,形成转型升级、振兴突破的强大凝聚力;

  

  ——晋北风电基地、光伏领跑基地、汉能移动能源、雄韬氢能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推动形成布局完善、功能齐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依托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内顶尖科研院校,围绕氢能、太阳能等七大重点科技领域,分类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打造构建新能源政、产、学、研、用结合的示范基地;

  

  ——能谷研发中心、未来能源馆等项目有序推进,首届“能源革命、对外开放”科技周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有力促进了能源领域产学研有机融合;

  

  ……

  

  一个个举措扎实有力,一项项成果落地开花,能源革命实现多点突破,正在成为全市上下全力打造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先行样板”。

  

  下足“绣花”功夫   

 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关口。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的嘱托,站在全局、长远和战略的高度,以必胜的信心、坚定的决心向贫困发起“总攻”。一年来,全市上下聚焦深度贫困,落实精准要求,把握现行标准,采取超常举措,形成以特色农业、光伏、电商和旅游为支撑的产业扶贫体系,构筑起健康、社保、教育等多道防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市委、市政府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围绕人员、责任、工作、效果“四个到位”的部署安排,成立了全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和12个专项工作小组,连明昼夜奋战在攻坚拔寨、决胜贫困的第一线,形成了上下联动、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强大合力。市里拿出万元资金,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表现突出的县区和部门进行奖励,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带动中游,促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群众脱贫的根本之策。我市通过紧抓特色产业、旅游、光伏和电商四大扶贫产业,全市6个贫困县区个贫困村基本符合“五有”标准,全部确立了主导产业。云州区15万亩黄花带动农民人均增收多元;阳高县围绕22个易地扶贫搬迁点配套建成10个设施蔬菜园区、5个千亩杏果经济林园区、2个亩黄花产业园区、6个千亩中草药基地;灵丘县实施黑木耳、食用菌、有机蔬菜和干鲜果经济林项目,带动贫困人口人增收;天镇县5万亩红芸豆带动贫困人口人增收。光伏扶贫走在全省前列,6月30日我市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全部建成并网,比省要求时间提前了5个月,个村的贫困户成为光伏扶贫的受益者。小额信贷跑出产业扶贫“大同速度”,以最低门槛、最大限度、最快速度为贫困户提供最优质的小额信贷“三最服务”,仅用不到7个月的时间,就率先完成省定任务。

  

  今年,我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量占全省的1/4。针对时间紧、任务重、施工期短等不利因素,市、县党政一把手铁下一条心,举全市之力确保工程按时开工、序时推进,努力啃下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确保搬迁贫困群众有房住。截至目前,今年96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已竣工41个,完成投资13.6亿元,已搬迁入住人。

  

  在提升贫困乡村环境上力度空前,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用于乡村环境提升,3个今年摘帽的贫困县区实现村容村貌整治全覆盖,同时打造个乡村环境提升示范村;在生态扶贫上,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家,吸纳贫困人口人;在就业扶贫上,“天镇保姆”“大同技工”“灵丘阿姨帮”等知名劳务品牌效应凸显,大幅增加了部分贫困户的收入;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全力保障,政策兜底全面落实。

  

  落细攻击点位,重点攻坚深度贫困。市委、市政府出实招、解难题,动员全社会力量攻克“坚中之坚”。平城区、云冈区支持广灵、天镇两县各0万元帮扶资金;医院、五医院帮扶门诊人次人、急诊人次93人、手术26例、义诊人;市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将投资10亿元的大同市佳峪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更改为天镇县,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市经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在天镇县种植玫瑰种苗余亩,解决了当地80多名贫困人员就业,三年达产后,每年可实现多万元的收入。

  

  省委、省政府《关于一县一策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的意见》出台后,市委、市政府又拿出有力措施,“真金白银”解决“钱”的问题、“顶层设计”做活“地”的文章、“议标方式”让出“活”的市场、“上山下乡”给予“人”的支持、“主流媒体”打造“名”的效应,为我市攻克深度贫困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当前,全市上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今年云州、阳高、灵丘三个贫困县区实现摘帽,10万贫困人口脱贫、个贫困村退出,广灵、天镇两个深度贫困县有力推进,脱贫攻坚实现连战连胜。

大同日报记者苑捷

郑重声明:大同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所属大同日报、大同晚报、大同新闻网、掌中大同客户端、全媒体







































数字化伍德灯
白癜风治疗标准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