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革命战争年代的三个不同阶段,毛泽东指导我军作战的方略先后进行过三次具有代表意义的转变,这三次转变为我军摆脱不利局面,夺取战场主动权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夺取长沙转向移兵井冈山

秋收起义前,受“城市中心论”的影响,从中共中央到湖南省委都主张进攻长沙。

秋收起义爆发后,起义部队虽然作战英勇,但由于敌人在兵力兵器和城防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因此,进攻不久起义部队就遭受重大伤亡。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意识到,起义部队是由正规部队、农民武装、工人武装临时组建而成,规模不大,战斗力十分有限,仅仅攻打县城就受到了重大伤亡,如果继续攻打长沙不仅没有希望取胜,而且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紧要关头,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改变作战方略,令起义部队停止进攻长沙,退到浏阳文家市集中,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退却,从此开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创建。

毛泽东的这次作战方略的转变为我们党在力量弱小时将革命斗争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为全国革命斗争形成星火燎原的良好局势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由山西作战转向多地分散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国共合作抗日,我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根据国民党政府在年8月初召开的国防会议决定,八路军全部开到前线,独当一面与日军作战。同月,中共中央召开的洛川会议决定,八路军主力开赴山西恒山前线,主要集中在广灵、灵丘等地区作战。在八路军即将在恒山一线展开战略部署之际,日军华北方面军以平汉路沿线为主要突击方向,方略以大迂回姿势,夺取太原,进而夺取黄河以北。在此情况下,恒山山脉必将成为日军进攻的重点方向。如果我军仍集中在恒山一线,必将陷入日军的重兵包围之中。

根据敌情变化,毛泽东指导八路军及时转变了作战方略,由在晋东北一地集中作战向在山西四角分散展开:第师一部在晋东北,依托恒山山脉进行战略展开;第师转至晋西北,依托管涔山脉进行战略展开;第师主力和第师的第旅赴晋东南,依托太行、太岳山脉进行战略展开;第师师部及八路军总部机关赴晋东南,依托吕梁山脉进行战略展开。毛泽东这一作战方略的转变,既避免了我军被日军分割包围的危险,又保存和发展壮大了自己,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盘活了中国抗战的棋局,使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全国抗战的主要战场。

由渡江南进转向暂缓渡江

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正式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同年12月,在陕北米脂召开的十二月会议上,中共中央作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年1月7日,毛泽东电召陈毅到陕北商讨关于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渡江南下作战的问题。在毛泽东筹划该方略之前,粟裕认为,要从根本扭转中原战局,最佳的办法就是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打大歼灭战。经过慎重考虑,粟裕在1月22日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汇报了他的战略构想与建议(即著名的“子养电”)。1月31日,粟裕第二次致电中央军委,重申了留在中原打大歼灭战的理由。4月18日,粟裕第三次致电中央军委,再次提出暂不过江,集中主力在中原打大歼灭战的建议。

经过多次商讨和慎重研究,毛泽东最终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同意暂缓渡江南进,先集中兵力尽可能多地在中原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然后再南渡长江。毛泽东的这一作战方略的转变,为华东野战军在中原战场积极捕捉战机,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迅速改变中原战场的敌我力量对比,创造了有利条件。(来源:学习时报)

解析人生-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