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医院哪些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78752.html三晋犹有民族魂:山西长城与山西抗战张珉“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梁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这是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并且传唱了近百年的经典歌曲,虽然歌词中屡屡提及万里长城,但这首歌曲的主题却并非长城,而是抗日救亡。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长城便与抗战血肉相连,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同仇敌忾的精神象征。长城之所以能够享此殊荣,并不仅仅是因为《长城谣》、《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情澎湃以及潘孑农、刘雪庵、田汉、聂耳等艺术家的灵感迸发,更缘于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军民在长城内外的浴血奋战和无畏牺牲。█山西竹帛口长城 长城是由连续性墙体和墩台、烽火台、关隘、城堡、壕堑等配套设施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大纵深的综合军事防御体系。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产物,进入近代以后,以黄土、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以夯筑、垒砌为主要施工方式的长城很难抵御炮火的轰击和机械化部队的冲击,基本丧失了军事防御价值。但是,长城的选址和修建有一个自古沿用的基本原则,那就是“以险制塞”,尽可能地利用和借助险要的地形,将人工构筑的军事工程和自然形成的地利优势有机结合,以增强长城的防御能力。因此,控制着险要地形、扼守着交通要道的长城,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长城沿线发生了很多永载史册的战役、战斗,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记忆和国家记忆。 年“热河事变”前后,东起山海关,西至古北口,中国军队在长达余公里的长城沿线抗击日本侵略者,史称“长城抗战”。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央军关麟征、黄杰、杜聿明、郑洞国等部在古北口,西北军宋哲元部在喜峰口,东北军万福麟部在义院口,原晋绥军商震部在冷口,均与日军激烈交战,反复争夺,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军队战斗在长城上的照片随着新闻报道传遍大江南北,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近到北平各界代表,远至广东女子师范师生,都踊跃捐款捐物,声援抗战前线。年的那个初春,积雪未消,桃花初绽,古老的长城作为主战场从此与抗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抗战,丰富并升华了长城的内涵与价值;长城,成为抗战精神的载体和物质见证。 █国民革命军第32军军长商震。第32军是中原大战后由晋绥军第1军改编,年1月离晋赴冀。年全面抗战爆发,侵华日军在占领平津之后,沿平绥、平汉、津浦三条铁路线继续扩大战争。平绥铁路,今称京包线,是平津地区通往山西、西北的交通动脉,始建于年,起点为北平,年修至大同,年西延至绥远包头。平绥铁路经宣化、张家口,从天镇县永嘉堡进入山西,再经阳高、大同,由得胜口出晋。为阻止日军沿平绥铁路西进,中国军队组织了南口战役。古人主要通过八条天然形成的通道穿越太行山,史称“太行八陉”。太行八陉之第八陉名为军都陉,又名关沟,八达岭长城位于西北,居庸关雄踞正中,西南出口即是南口。继南口、居庸关之后,长城沿线的镇边城、张家口也相继燃起战火,长城,再一次成为抗战主战场。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年的长城抗战,还是年的南口战役,都活跃着三晋子弟的身影。在长城抗战中,晋绥军傅作义第35军千里驰援,名官兵为国捐躯。在南口战役中,晋绥军陈长捷第72师、马延守独立第7旅、炮兵第27团出晋参战。与年“长城抗战”不同的是,南口战役对于晋绥军而言,既是卫国,更是保家。 █第35军军长傅作义 █第72师师长陈长捷 年8月底,随着南口、张家口的先后失守,晋绥门户洞开,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亲率察哈尔派遣兵团沿平绥铁路快速推进,山西长城,由此登上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舞台。 山西,地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前沿,汉代、北魏、东魏、北齐、隋代、五代、明代……几乎所有修建过长城的王朝都在山西留下过深刻的印迹。根据国家长城资源调查认定成果,由山西负责保护的长城遗址共计4多处,长城墙体余公里。山西现存长城主要是明长城,明代在山西建有外长城和内长城两道主线长城。外长城西起偏关老牛湾,经杀虎口、得胜口,东至天镇平远头,在明代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最前沿,现在大多成为山西和内蒙的省区界。内长城西起偏关丫角山,经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东至灵丘荞麦茬,主要沿管涔山脉和恒山山脉分布。山西外长城和内长城之间的广阔区域,在地理学上名叫大同盆地,因为位于雁门关以北,因此也称雁北。大同是雁北的中心城市,号称三代京华,两朝陪都。大同在明代成为九边重镇之一,其城防系统的严密程度即使置身于全国也属一流水平。 █山西长城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序号为本文作者张珉分段徒步考察长城的编号 明长城不仅里程长、标准高、质量优,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化布局,以城堡为支撑点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明代山西主要有两个军事重镇,即大同镇和山西镇,大同镇到万历年间形成了七十二城堡的格局,山西镇也拥有数量相当的城堡。以大同镇城堡为例,规模较小,开一到两门者为堡,因其主要以军事防御为基本职能,也称军堡。规模较大、开三到四门者为城。城,既有以军事功能为主的路城、卫城、关城,如左云、右玉、阳高、天镇、平鲁等城;也有兼具行政、商贸、文化等职能的府城、州城、县城,如大同、朔州、应州、浑源、怀仁、山阴、广灵、灵丘、马邑等城。 █《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明大同镇部分城堡 城堡虽然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但足够抵御轻武器的进攻。在北伐战争和军阀混战中,晋绥军曾经多次依托明清城墙创造城市保卫战的经典战例,例如傅作义年坚守天镇城三月,年坚守涿州城百日。年,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会员制定的防卫计划大纲,山西作为防卫区域第一线在雁北等地开始修建国防工事时,就部分利用或依托了明代长城和明代城堡。 随着南口战局的迅速变化,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作出了日军将沿平绥铁路入侵雁北并攻击大同的判断,立即着手组织大同会战,计划由晋绥军李服膺第61军在天镇盘山国防工事一线阻击日军,为布防争取时间,第二战区主力则集结于大同以东15公里的聚乐堡国防工事主阵地与日军决战。在这个计划中,聚乐堡、镇川堡、得胜堡都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军堡,而天镇、阳高、左云、朔州等各座县城,也将依托明代城墙抵抗日军。 █聚乐堡,明代称聚落城 █镇川堡 █得胜堡 年9月3日,察哈尔派遣兵团沿平绥铁路从永嘉堡进入山西,旋即与天镇盘山守军接火。农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巨大差距在战场上显露无遗,面对日军空地协同立体作战和坦克、大炮的火力压制,很多部队还没有见到日军士兵便在狂轰滥炸之下伤亡过半。激战数日之后,盘山防线崩溃,天镇、阳高、大同等城先后陷落。 █永嘉堡,右侧为京包铁路年9月19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日军攻破左云城,数百无辜群众被杀。同样是这一天,雁门山下大雨滂沱,雁门山上大雪纷飞,老乡传言:“三关戴孝,不祥之兆!” 不利的消息接踵而至,板垣征四郎没有随日本华北方面军沿平汉铁路南下保定,而是率领第五师团主力从河北蔚县斜插山西广灵,继而在9月20日攻陷灵丘(当时称灵邱)。直到此时,阎锡山才明确日军的战略意图:以察哈尔派遣兵团吸引、牵制第二战区主力于雁北,第五师团则出其不意地插入广灵、灵丘,然后从恒山支脉的平型关突破内长城,绕过恒山山脉和雁门天险进入忻定盆地,进而取道忻口,直逼太原。作为阎锡山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窗兼旧友,板垣征四郎在一年多之前曾以考察之名游历晋北,很显然,他正是根据当时的勘测确定了现在的进军路线。 当阎锡山如梦初醒时,情况已经相当紧迫,第二战区马上放弃大同会战,将主力一分为二,一部分沿内长城阳方口、雁门关、茹越口、北楼口布防恒山山脉,防御察哈尔派遣兵团,一部分则发起平型关战役,沿恒山支脉阻击第五师团于内长城之外。 山西号称表里山河,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两列南北走向的巨大山脉之间,则横亘着东西走向的恒山山脉。恒山山脉西隔宁武恢河与管涔山相望,由西向东经朔州、山阴、应县、浑源、广灵,东至河北蔚县与太行山脉相连,绵延余公里,囊括了龙山、馒头山、草垛山、卧羊场、跑马梁、密马鬃梁等几十座海拔超过0米的山峰。恒山同时还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恒山以北是桑干河流域和大同盆地,也就是雁北,恒山以南则是滹沱河流域和忻定盆地。 巨大的体量,险峻的地形,层峦叠嶂的纵深,使得恒山山脉成为农耕政权抵御游牧民族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对于定都于中原的每一个王朝来说,恒山山脉都是事关生死存亡的生命线。恒山虽险,但山间沟谷纵横,形成了白草口、广武口、茹越口、大石口、北楼口等十余处山口,为了守卫这些可以穿越恒山的山口,北齐和明代都沿恒山山脉修建了长城,设置了诸多关隘和军堡,其中,雁门关以其特殊的地位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北齐长城,由西向东,始终穿行于恒山山脊,最终从广灵进入河北。而明代内长城,与北齐长城并肩东进至浑源之后分道扬镳,沿恒山支脉折向东南,最终从灵丘进入河北。 █恒山北齐长城 恒山支脉与恒山山脉分岔于浑源常柴岭一带,向东南方向延伸60余公里后,在灵丘与太行山脉相接。连接两大山脉的恒山支脉,在多重视角下都具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地理上,它是滹沱河流域与唐河流域的分水岭、忻定盆地与灵丘盆地的界山;行政上,它是明代大同府与太原府、当代大同市灵丘县与忻州市繁峙县的边界;军事上,它成为绕过恒山山脉与雁门天险的的迂回路线;交通上,它是忻定盆地与河北的主要通道,今天的京原铁路、G国道依然从平型关附近穿过。 山西内长城在恒山支脉的关口主要有三处,由西北向东南分别是西河口、团城口、平型关。恒山支脉中段在明代又称平刑岭,岭上古有瓶形寨,以地形如瓶而得名。明代在平刑岭上依长城修建军堡一座,取名平刑岭堡。平刑岭南侧山下2千余米处,还建有关城一座,取名平刑关城,下辖团城口、太安岭、车道场、平刑岭四堡,分管边墙余里,号称东路门户,全晋咽喉。 █平型关在内长城上的地理位置 █平型关城 █平型关大捷之后拍摄的照片:八路军师骑兵挺进敌后,拍摄地点为平型关城北门内侧 █年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上的平型关城北门 █年冬,北京军区某部千里野营拉练经过平型关城北门 █明信片上的平型关城北门 █年5月1日拍摄的平型关城北门 平刑关从清代中期开始写作平型关,关城内形成了平型关村。平型岭堡,则因失去防御价值而逐渐荒废。年,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在考察中国古建筑时从平型岭堡穿越内长城,为平型关留下了现存最早的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到,平型关长城已经破损严重,多处出现坍塌。 █年柏石曼拍摄的平型岭堡█9年修缮前的平型岭堡 █修缮后的平型岭堡板垣征四郎没有给老同学留下更多准备时间,在攻占灵丘的第二天,第五师团就向平型关发起了攻击。按照第二战区的部署,以中央军刘茂恩部、晋绥军王靖国部、晋绥军杨澄源部守恒山,以晋绥军孙楚部守平型关,以西北军高桂滋部、中央军李仙洲部守团城口。平型关与团城口之间,绵延着余米的长城,两处主阵地周边,还分布着东跑池、西跑池、鹞子涧、六郎城等战术要地。平型关前的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阵地反复争夺,尤其是.4高地,先后易手五次之多。“战场一带呈修罗鬼域,尸山血河之状惨不忍睹。”从日军《42步兵联队平型关口附近战斗详报》中的这句话,足见平型关战斗之惨烈。 █日方绘制的平型关战役示意图█团城口堡█西跑池长城 就在中华民族存亡续绝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列入第二战区序列。平型关战役前夕,中共代表周恩来两次前往位于雁门关南侧太和岭口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行营,与阎锡山商谈抗日事宜。日军进抵平型关后,周恩来、朱德在与阎锡山的第三次会晤中,明确表示八路军将配合友军作战。三天之后的9月25日,八路军第师在平型关外的乔沟以经典的伏击战术取得了全国上下都迫切需要的一场胜利。 █平型关大捷示意图█平型关大捷主战场乔沟历史照片 █平型关大捷主战场乔沟 █平型关大捷老爷庙高地争夺战遗址 █国画平型关大捷,画中远处可见平型关及长城 █山西著名画家武尚功在年绘制的《林彪指挥平型关战斗》 平型关大捷,成为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平型关大捷,也使得用命征战的八路军声望卓著,“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从此写入《八路军军歌》传唱至今。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前举办的纪念活动,图片来源于网络█平型关大捷主要参战将领,郭宗敏拍摄在取得平型关大捷的同时,晋绥军郭宗汾部、陈长捷部、傅作义部先后投入平型关正面战场,遗憾的是,因为指挥、火力、战斗力、协同配合等多方面的差距,中国军队未能扩大战果。 就在平型关战场陷入胶合状态之时,策应进攻的察哈尔派遣兵团南下恒山,他们没有选择重兵拒守的雁门关,而是向位于雁门关与平型关中间地带的茹越口发起突袭。 █茹越口 █在茹越口殉国的梁鉴堂将军 9月28日,在日军猛烈炮火的压制下,茹越口失守,少将旅长梁鉴堂殉国。察哈尔派遣兵团沿茹越沟迅速穿越至恒山以南,攻占繁峙县城,威胁平型关后方。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阎锡山决定放弃平型关、雁门关,各军向忻口转移,忻口会战的帷幕由此拉开。 在经历了大同会战的放弃和平型关战役的失利之后,中国军队在忻口终于稳住了阵脚,20万中国军人冒着敌人的炮火,用他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将骄狂的侵略者牢牢阻滞。 就在板垣征四郎进退维谷之际,日军协同作战的优势再次发挥重要作用。年10月11日,为策应忻口日军并会攻太原,沿平汉铁路南下的日军第20师团、第师团、第师团在攻占石家庄之后,转而沿正太铁路西进,向山西娘子关袭来。 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名为井陉,井陉东口位于河北土门关,而平定县的娘子关则是井陉西口。穿越井陉的太行之道,从古至今始终都是山西最重要的出晋通道,扼井陉之咽喉的娘子关,被誉为山西的东大门,以至于人们常用娘子关外来借指山西省外。 █日本《北支》杂志年第9期上的娘子关 █俯瞰娘子关关城 明嘉靖二十年(年),鞑靼军队突破长城,兵临太原城下。第二年,鞑靼军队再次深入山西,一直杀到上党地区,直隶、河南为之震动。为了防止鞑靼军队从山西东出太行迂回北京,明王朝决定沿太行山以自然山险结合关隘、长城建立一道防线,这道防线北起长城岭以北与内长城衔接处,沿太行山脉南下,经娘子关、固关、马陵关、黄泽关直至黎城东阳关,全长约公里,通常称之为太行山长城,属于内长城的一部分。此后,为加强内三关、太行山一线的防御,又析蓟镇设置了昌镇和真保镇,使九边重镇扩展为九边十一镇。太行山长城,主要由真保镇管辖。 为保卫山西东大门,巩固忻口后方安全,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指挥孙连仲、冯钦哉、曾万钟、赵寿山等部沿娘子关至旧关一线布防,主力部队为由西北军班底改编的中央军,此外还有川军孙震部、八路军刘伯承部以及晋绥军一部。娘子关战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太行山的险要地形也可堪利用,然而,由于实力悬殊、部署失当、配合不力等原因,中国军队血战22天仍然未能阻止日军铁蹄。娘子关战役失利之后,日军直逼太原,忻口腹背受敌,第二战区被迫全线撤军,太原随即失守。 █日军攻占娘子关 █日本画报上的日军进攻固关照片█志愿者在娘子关保卫战纪念碑前祭奠抗日烈士 █网络图片,旗帜上书写着部分晋蒙地名和时间,原物不确定真伪 █日本侵略军在左云县镇宁楼镇宁匾上留下的弹坑 █日本侵略军在大同得胜堡得胜匾上留下的弹坑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娘子关战役结束之后,山西长城沿线没有再爆发大规模会战,但中小规模的战役、战斗仍时有发生。 年2月14日,日军第师团、第师团由涉县进犯黎城东阳关。明嘉靖二十二年,河南巡抚李宗枢为防御蒙古军队从山西东下太行,向山西借地修关,修建了东阳关和关门两侧近10公里的长城。东阳关所扼守的通道名为滏口陉,太行八陉之第四陉,自古就是晋东南连接冀豫的主要通道。身穿单衣草鞋使用劣质装备的川军李宗昉师在东阳关一线与日军血战五天,在付出0余人的巨大牺牲之后被迫撤离战场。 █日方绘制的东阳关作战示意图 █黎城县东阳关长城 年3月3日,日军第14师团、石黑支队由河南博爱北犯山西,在大口、小口与东北军万福麟部徐荣奎团接火。大口、小口所扼守的通道名为太行陉,太行八陉之第二陉。公元年,北齐名将斛律光为防御北周修建了轵关长城,泽州县大口、斑鸠岭至今仍留有遗迹。明嘉靖二十二年,河南巡抚李宗枢以北齐轵关长城为基础,又在大口修建了盘石长城。因敌众我寡,徐荣奎团仅坚持了不到一天,万福麟所部在天井关一带完成上级阻敌三天的任务后撤离战场。 █大口长城抗战初期的节节败退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造成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追求民族独立所必须承受的代价。但是,长城内外,平型关前,娘子关下,我们也以铁血雄关和殊死抵抗正告侵略者:中国不会亡!中华民族不可侮! █广灵北齐长城上的晋绥军国防工事 █毁家纾难,炸毁白草口长城1号敌台后改建的炮兵阵地 █盘道梁旧堡改建的晋绥军国防工事年10月的一天,八路军摄影记者沙飞登上了灵丘县牛帮口茨字十八号敌台极目远眺,茨字十九、二十、二十一号3座敌台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对面的山坡上。在十八号台与十九号台之间的山谷中,八路军第师骑兵营排着整齐的三路纵队驰骋而来,从山西奔赴冀察。就在日本侵略者的钢铁洪流席卷而来之时,八路军却勇敢逆行,向着相反的方向深入敌后,去开辟抗日根据地。《八路军骑兵挺进敌后》和沙飞拍摄的《战斗在古长城》系列照片一起,成为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和山西长城抗战的经典画面。 █《八路军挺进敌后》,照片左下角为茨字十八号台,右上角为后来拆毁的茨字十九号台 █牛帮口,照片中可见山脚的茨字十八号台和山腰的茨字二十号台 历经两千年风雨的长城,曾被贴上消极防御、保守封闭的负面标签,抗日战争,重新赋予了长城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从此以后,万里长城的形象,前所未有的饱满和伟岸。年1月22日发布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指出:“抗日战争期间,长城抗战激发了全民族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激励了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喜烽口到南口,从平型关到娘子关,在一次又一次艰苦卓绝的抗争与一年又一年不忘初心的守望之中,长城以担当、忠诚、包容、坚韧的精神品质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代代传承,砥砺前行,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本文作者:张珉点击上图购买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纪念太原城破80周年:,傅作义的守与弃 年日军攻占太原“不许可”发表照片曝光 城市的伤痕:太原的日军殖民印迹 山西胜利日:年第二战区太原受降仪式与日军山西派遣军军部大楼 远去的晋绥军,曾经的三晋子弟兵 山西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太原在全国抗战初期的地位 中国抗日远征军中的山西人 乔家大院的“飞将军”——抗日航空烈士乔倜 抗战飞行员骆春霆风陵渡38空战失踪之谜 太原道编辑部谢谢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