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很好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灵丘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东、南与河北涞源、蔚县、阜平接壤,西、北则与本省繁峙、浑源、广灵毗邻,全县南北长84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这里山高坡多,地形复杂,地理位置特殊,我们的祖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借助地形,在人烟罕至的山隘谷口、河流折曲的悬崖峭壁上建造了一个个精美的砖砌空心敌楼。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才有幸使得这里的大部分敌楼,远离了数百年来一场场战争炮火的轰击和人为的破坏,得以较好地保留。

这里不仅有以狼牙口关“茨字一号”、“茨字二号”为代表的“茨”字号砖砌空心敌台,而且还有荞麦茬“插字四十八号”至“插字五十一”为终点的“插”字号空心敌楼。更让我感到有意义的是,两个在明长城防御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重镇——真保镇的长城和山西镇的长城在这里相汇。

其中,真保镇长城由河北涞源翻山越岭进入灵丘后,由此继续沿太行山脉南下,经繁寺、五台、阳泉、平定、昔阳、和顺、左权至黎城县东阳关而止。而山西镇长城则由偏关、神池、山阴、代县、浑源、繁寺直至灵丘与真保镇长城相汇,共同构成了维护京城安危的一道重要防线。据相关资料介绍,长城在灵丘境内,存有敌楼50座、墩台12座、烽火台19座(含平型关长城东侧通灵丘城的10座)、敌楼匾额14方、阅边碑4通、关门3座、瓮城2座、地窑2座,遗存城墙30段约40华里。面对着在一个县域内有如此规模且依次编号的砖砌空心敌楼群遗存,面对着一个如此丰富的长城资源,寻找、拍摄和纪录灵丘境内那一个个散落的敌楼和长城遗址也就成为了我心中一次次的梦想。

长城险要狼牙口关

看到狼牙口关这个名字,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险要……

狼牙口关,地处山西灵丘县与河北涞源县交界之地,位于狼牙山主峰西南端,海拔一千七百一十六米,据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狼牙口在倒马关西南六十里。三关外墙至此,与内墙合为一。西北至山西灵丘县百二十里。宋嘉定十一年,金保定将张柔会兵趣中山,蒙古兵出自紫荆关。柔遇之,遂战于狼牙口、马踬,为蒙古所擒。亦曰狼牙岭。”其所述“三关外墙至此,与内墙合为一”表明明长城出北京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三关由此进入山西并与山西镇内长城汇合,这里虽地处山西,但按照明长城“九镇”的管辖范围,并没有纳入山西镇或大同镇管辖,而是按照长城防御的需要划归到地处河北的真保镇管辖,同时这里还是以繁峙县茨沟营为中心的“茨”字编号敌楼的起点。

狼牙口关名气不小,但寻访起来却颇费一番周折。那是年一天的下午,和影友在荞麦茬村拍摄一段长城后,见天色还早,就一路打听着直奔“狼牙口”而去。按着当地老乡的指点,一开始就让我们踏上了误途,殊不知,就在山西与河北的交界处,恰好有一村名就叫狼牙口,当年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英雄故事就发生这里。而如今的老乡们大都也只知此狼牙口,却不知我们所要寻找的却是当年守卫大明江山安危的狼牙口,当我们到达狼牙口村,并不见长城踪影时,才得知了这一情况。无奈我们只好掉转车头,一路询问着哪座山上有“炮楼”?看来这“炮楼”还是比“狼牙口”有名,几经周折,终于在一个叫做大地村的村口,问清了其真正的地理位置,为第二天的攀登打下了基础。

从来没有睡懒觉习惯的我,加上就要寻找到狼牙口关的兴奋,让我又一次进入到了失眠的痛苦之中,翻来覆去,彻夜难眠。第二天早晨4点不到,就叫醒了沉睡中的影友,正式踏上了寻访狼牙口关的道路。在大地村口,由于我们早早的到来,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在一阵接着一阵的一狂吠声中,一位放羊的老人走出了家门,此时,因为天色还没完全透亮,我尚看不清老人的面容,但我想老人的心中一定充满着疑虑,对此,我主动和老人搭讪,再次核实了一下上山的道路,就这样我们开始踏上了第一次寻访狼牙口关的艰难路程……。

天渐渐的亮了,我也早已走的是汗流浃背,但始终不见长城的影踪,路上一个个不明的叉路口也开始对我们所选择的路线产生了怀疑,对还是不对?面对空旷的山谷,没有人能够回答。此时只能靠运气来决定我们所付出的一切……。突然,山腰间传来了影友兴奋的喊声:“看到了,看到了,我看到敌楼了。”此时,已经是精疲力竭的我顿时来了精神,转身向着高高的山坡爬去,一步、二步……,看到了,我也终于看到了矗立在另一侧山梁之上的敌楼,而此时的初升的太阳也开始把金色的阳光洒在了高高的敌楼之上,为了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我重新选择了路线,向着高高的狼牙口关快速奔去……

狼牙口关地形险要,为古时要道咽喉,关口东西两侧山陡沟深,两道山梁在半山腰相交形成一个簸箕样的形状,狼牙关口则恰好处在簸箕底部的东侧。虽说时光飞越,风雨无情,但狼牙口这一古关却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风吹雨淋后却依然昂立山头,而不同的只是昔日充满着血雨腥风的险关因失去了原有的防御作用而变得格外的安宁和孤独。

狼牙关口为石砌券门,门洞约2.5米高、2米宽,关口两侧筑有约6米左右高的石砌城墙,站在远处端详,更象一只在高空飞翔的雄鹰将翅膀伸向两侧的山岭之山,把持着大明江山的安危,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关门的两侧,各嵌一方石匾,关门西侧门匾刻“狼牙口”三个大字,东侧门匾刻“狼牙险道”四个大字,匾头题小字“钦差整饬井陉等兵备兼理马政驿传、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乔严”,匾尾属“万历十三年岁次乙酉中秋吉旦立”,字迹清晰可辨。而建在狼牙口两侧的山梁上的两座砖砌空心敌楼,更像两个忠诚的哨兵一样,警惕地守候着关口的安危。

其中,位于关口西北约1华里山梁上的敌楼为“茨字壹号台”,楼台主体基本完好,顶部毁损严重,楼体东、西、南三面墙各置4个箭窗,券门北开,门额石匾无存,据说有块阅边碑滑落到楼台南侧沟底,上面刻有万历初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汪道昆等阅视蓟辽保定边务一行官员的姓名职务。而我在第一次攀登这道山梁时,也的确在沟底的雪中看到过一块石碑,虽说碑体完整,但因字迹模糊,也一时无法辨别是否这就是资料所述的那块阅边碑,所以还有待于有关专家做进一步核实。

而另一座敌楼则位于关口南侧约1华里的险峻山峰上,券门东开,虽说曾先后两次登临此关,又与此近在百米之内,但却因地势险要,一直未能战胜自己,跨越险道,亲手抚摸到他那高大的身躯,只有站在山的一侧,一睹它那高高矗立在山梁之巅的雄姿。而同行的影友则身轻如燕,在我一不留神间就跑到了他的身边,让我好不羡慕和嫉妒。从资料中得知,此楼为“茨字贰号台”,楼体顶部垛口不完整,东、西两面各存有一个吐水嘴,楼体南、北、西三面墙各开有4个箭窗。

三晋影像

谢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