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能治好么 http://pf.39.net/bdfyy/

一村一品一主体脱贫路上产业兴

我市夯实产业基础精准助力拔穷根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对我市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做法给予肯定。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市下足绣花功夫,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建立贫困村“五有”产业扶贫机制,着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更趋紧密,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减贫效果最好、可持续性最强的脱贫举措。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规划的引领作用,科学谋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结合各县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原则,制定出台了《大同市特色产业扶贫规划(-年)》和《特色产业扶贫行动计划》,重点发展杂粮、蔬菜、畜牧、特色中药材、黄花、食用菌六大主导产业。县、乡、村三级都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扎实做好脱贫产业和后续发展扶持规划工作,提升产业扶贫成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随着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加,扶贫产业日益壮大,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效果日趋明显。去年,全市共投资8.36亿元用于发展产业,带动5.5万户12.5万贫困人口增收。广灵县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3.38亿元,大力实施“双十双百”产业扶贫示范工程,培育壮大扶贫龙头企业13家,重点实施扶贫“引擎”项目17个、资产收益项目3个,带动1.6万名贫困人口增收。浑源县去年统筹整合财政资金3.38亿元,重点倾斜到扶贫产业上。特色产业不仅让贫困户摆脱贫困,还让他们的致富梦想越来越真切。

  

  日前,习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对我市黄花产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称赞“小黄花大产业,很有发展前途”。总书记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目标,我市近年来大力培育黄花特色主导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全市黄花种植面积已达26万亩,涉及全市61个乡镇个村3.62万农户,其中贫困户3.25万户,占比达90%。云州区有条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了人均一亩黄花,黄花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个,涌现出宜民、云萱、三利、大连冰山、火山粮源等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基本形成了黄花品牌化营销、产业化运作、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格局。大同黄花成为我省唯一入选国家农业部第二批产业扶贫典型范例。

  

  像黄花一样,黄芪、杂粮、畜牧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在各县区不断发展壮大,遍地开花。全市形成了云州黄花、浑源黄芪、广灵小米、阳高蔬菜、天镇芸豆、灵丘有机农业6个脱贫摘帽县区“一县一业”产业格局,有力奠定了脱贫摘帽县区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的基础。天镇县南高崖乡充分发挥天蓝、水清、土净、无污染的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努力培育中药材特色产业,形成了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产业扶贫带动全乡多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等发展机制,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主体带动作用,增加产业收入。目前,我市个贫困村都已确立了脱贫主导产业,所有贫困村均有合作经济组织,2.17万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增收产业项目,4.67万名贫困人口都有技能。

  

  我市以“品牌化、电商化、数字化”为支撑,携手京东集团,实施“线下实体+线上平台+产业培育机制+节事品牌”“四个一工程”,先后举办了“大同好粮”·京东三晋好物节,启动了“大同好粮”扶贫馆,全方位打造“大同好粮”品牌。去年,“大同好粮”成为全省首个市级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以“大同好粮”为引领,我市还集中力量打造“大同黄花”“恒山黄芪”“大同羊肉”“牧同好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强势品牌,带动更多农户依托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坚持“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理念,生态林业扶贫成为产业扶贫中的又一支重要力量。我市近年来突出抓好以仁用杏、林下经济种植为主的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林业特色支柱产业,实现扶持一个产业,发展一片经济,脱贫一方百姓的目标。年,全市18.6万亩人工造林任务由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吸纳贫困户人以上,人均年增收多元。

  

  把阳光资源变成贫困户的“阳光存折”。近年来,我市紧抓国家实施光伏扶贫的政策契机,先行先试建设光伏扶贫产业,先后探索出地面集中、地面一村一站、地面多村一站、农光互补一村一站、农光互补多村一站、林光互补百村一站、户用电站7种光伏产业发展模式,全市6个脱贫摘帽县实现光伏全覆盖。截至去年底,全市光伏扶贫装机容量达到34.48万千瓦,累计发电2.5亿千瓦时,收益2.2亿元,实现贫困村全覆盖,3.5万贫困人口成为光伏扶贫受益者。

  

  风光旖旎的灵丘县车河村、上下北泉村,古朴典雅的广灵县涧西村,景色秀丽的浑源神溪湿地……这些不断涌现出的美丽乡村典型,成为近年来大同乡村旅游的一个个热门“打卡地”,旅游产业扶贫焕发生机,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动能。数据资料显示,至年5年间,全市乡村旅游收入由16.47亿元递增至62.90亿元。乡村旅游在提升产业、致富农民、繁荣乡村上的作用日益凸显。

来源:大同日报传媒(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