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冈石窟AAAAA 云冈石窟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多个小龛,大小造像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上、0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释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第18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15.5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第20窟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云冈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9——13窟。这五窟因请代施泥彩绘而得名。第9、10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太和十三年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两窟平面近方形。前定南壁凿成八角列柱,东西壁上部雕出三间访木构建筑的佛龛,余壁满雕佛像、飞天。后室窟门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释迦佛。第10窟主像是弥勒。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第11——13窟是一组,具有前后窟的第12窟为中心窟。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除南面上龛为弥勒外,均为释迦立像。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开凿史的重要资料。窟东北有太和二十年()铭龛和七佛立像。第12窟前正室和东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屋形佛龛,前列两柱,洞开三门,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箫、琵琶、横笛、束腰鼓等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3窟本尊是交脚弥勒菩萨,高约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既产生了力学作用,又兼具装饰效果。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精品。东壁佛龛形制各异。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为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冈东部窟群,指云冈石窟东端1——4,均为塔洞。第1、2窟为同期开的一组,凿于孝文帝迁洛前,窟内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开龛造像。第一窟主像是弥勒,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释迦像。浮雕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二窟是释迦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两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第三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为弥勒,壁面满雕千佛。后室南面两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农纹流畅的一佛三菩萨。坐像高约10米,二菩萨立像高6.2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第四窟风化水蚀严重,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间铭记,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云冈西部窟群包括云冈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编号的小窟小龛。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以后的作品。其特点是不成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为补刻的小龛多。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幢倒乐神”浮雕,是研究北魏杂伎的形象资料。 第39窟中心五层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第40窟整体布局巧妙地运用装饰艺术,使洞窟格式、构图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提高了石窟艺术的格调。 开放时间: 4月1日—10月15日:8:30—17:30 10月16日—次年3月31日:8:30—16:50 门票价格: 旺季:元/人(4月1日—10月31日) 淡季:80元/人(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景点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 交通 市内乘3路车在云冈石窟站下车 2、悬空寺AAAAA 悬空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悬空寺(第二批国保) 时代:明 据《恒山志》记载,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约公元六世纪),后经历代重修,现存建筑皆明清遗构。全寺建筑悬挂在恒山之麓的峭壁上,崖壁呈90度垂直,崖顶呈倒悬之势。寺坐西朝东,寺门南向,全寺建筑自山崖的南面向北一字排开,渐次增高。寺院呈长方形,长数十米,宽约5米,有大小殿阁四十余间。共分三组。第一组建筑以三官殿为主体,是奉祀道教之所,几座殿内供奉道教塑像。中间一组建筑是以三圣殿为主体,殿内供奉佛教造像。最后一组建筑是以三教殿为主,奉儒、释、道三教之祖。三教殿为全寺最高的建筑,为三层檐歇山顶,内奉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像。 悬空寺的建筑构思精巧,结构奇特壮观。建筑悬梁下面以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承,每层以壁间中插木梁为基,梁柱上下一体,楼阁间设有栈道相连。综观悬空寺内建筑布局参差有致,错综而不显杂乱,四十余间殿宇分布得井然有序,交叉而不失严谨,各殿阁间均有楼梯或栈道相联,楼梯或明或暗,曲折迂回,虚实相交。游人至此,登楼俯视,如临深渊;谷底仰视,悬崖若虹;隔峡遥望,如壁间雏风欲飞。 悬空寺内,还有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等大小儒、道、佛像78尊和各种碑刻题咏,皆为珍贵的文物。 景区地址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 最佳旅游时间4月——10月 开放时间(冬季)8:30——17:30;(夏季)8:00——18:00 景区门票旺季:元/人淡季:元/人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晋政办《》51号文件关于推动美丽山西休闲游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1悬空寺景区门票价格从3月1日至11月30日由原来全票元(旺季)优惠为元,(门票24元,登临费元),半票65元(门票15元,登临费50元);2悬空寺景区门票价格从12月1日至次年二月底,门票登临费由原来元(淡季)优惠为元(门票15元,登临费元),半票63元(门票13元,登临费55元)。3、6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本人有效证件购买登临费为50元(门票免费);70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革命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凭本人有效证件可享受免票待遇;每年中国旅游日(5月19日)、世界旅游日(9月27日)悬空寺景区免收门票费用只需购买登临费即可进入参观导游讲解:30元/批次。 交通信息自驾:北京方向:京大高速-大同方向(公里,行车约4小时)-应县出口下高速--北岳恒山、悬空寺。太原方向:大运高速—大同方向(公里,行车约3.5小时)--应县出口下高速--北岳恒山、悬空寺。 旅游提示1.浑源属晋北,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2.恒山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但早晚温差大,建议您适量增减衣物。3.开放时间:8:30--17:30 类型:古迹寺庙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 开放时间: 夏季08:00-18:00,冬季08:30-17:30。 门票信息: 旺季(3月1日-10月31日):元/人(门票24元,登临费元),半票65元(门票15元,登临费50元);淡季(11月1日-次年2月):元(门票15元,登临费元),半票63元(门票13元,登临费55元);身高1.2米以下儿童、70周岁以上老年人、军人、残疾人、革命伤残军人等凭有效证件免票;身高1.2-1.5米儿童、60至70周岁之间老人凭有效证件半票。 3、北岳恒山AAAA 北岳恒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恒山位于山西浑源县境内,相传0年前舜帝北巡至此,见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恒山崛起于桑乾盆地南端,连绵数百里。横亘寨上,主峰海拔米,山上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之间散布着殿亭楼台,给雄伟的北岳增添了不少秀色。古有恒山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余处,最为著名的就是悬空寺。悬空寺坐落在金龙口的绝壁上,一组红绿相映的建筑群,玲珑剔透,像是一幅彩画贴大石壁上,又像无形的线把几座小房子系在半空。正如当地民谣说的“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该寺始建于北魏王朝后期,经金、明、清三代重修,已有1余年的历史。 恒山 恒山 山门依山势朝南,全寺大小40间殿宇台阁紧贴岩壁一字排开,南北长如蟠龙,东西窄如衣带。外观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内部联系颇见匠心,有的用栈桥凌空飞渡,有的以暗道相通,有的在石级上攀登而过,有的拱越石壁穿窗入室,有时使人好像已面临绝境,几经回旋,又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之感。 恒山 恒山 全寺建筑分为三组。先是三宫殿,这是道教的天地。几座泥塑像都是乌眉黑颜。衣袖带风,有一种飘尘出世的无为之意。继而是三圣殿,这是佛家的世界,佛像丰臂润面,端坐莲席,目光微启。最后是三教殿,这里集中国文化之大成,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右是圣人孔子,左是道祖老子,他们神态各异。竭力表现出所主教宗的雍容大度。 恒山 恒山 最佳旅游时间4月——10月 开放时间(夏季)6:30——19:00(冬季)8:00——18:00 景区门票进山费:30元/人寺群门票:60元/人缆车通票:54元/人悬空寺:元/人 旅游提示恒山停车场距顶峰还有4千米,从停车场上到顶峰只需要1个多小时。参观庙宇旅游时间一般安排三四个小时。如需要住宿,停车场旁有宾馆,也可选择住在当地农家。恒山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多为晴朗天气,早晚温差大,年平均温度6.1℃。您最好多带一件衣服,以抵御早晚的寒气。 类型:国家公园山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0.5-1天 -;- 官方网站: 大同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古城面积3.45平方公里,轮廓呈正方形。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公元年)增筑起来的。城墙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周长7.2公里,建有主城门四座,东曰和阳门、南曰永泰门、西曰清远门、北曰武定门,同时还建有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月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古城墙与护城河及环城公园如今已成为大同这座千年古都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同古城墙据明正德十年()《大同府志》载,明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在唐、辽、金等旧土城基础上增筑新城,平面略呈方形,东西长1.8㎞,南北长1.82㎞,周长7.24㎞,面积3.28㎞2。原城设四门: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四门之外有瓮城。整个城池的形制为东西略长的矩形城池。年开始对大同古城墙实施保护性修复,并构筑形成了重要遗存保护展陈体系。 北小城:北小城现存城墙米,已毁米,原城总长为8米,南北均为米,东城墙米,西城墙米,为不规则矩形郭城,现东墙保护工作已接近尾声。 南小城:南小城为锥形郭城损毁较为严重,原周长米。现存城墙约为米,南北垂直距离为米,东西之间最宽处为米,最窄处为米。 大同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明代九边重镇之首,历史上占重要地位,明代视大同为“首都之门户,三晋之屏藩,中原之保障”,被誉为“北方锁钥”。因而大同城池建设无与伦比,无论高度、厚度、基础、建材、布局、设施和防卫体系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代表作,弥足珍贵。通过对大同古城墙的科学保护和系统研究、全面展示,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同地区的历史发展和古城墙的演变过程,并认识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年,大同市全面实施了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大同古城墙得以再度修复,目前除西城墙米外其余城墙已依明代大同城规制修复完毕,并对游客开放。该工程考证严谨、修复有据,并构建了完整的古城墙历史遗存展示陈列体系。 年,大同古城墙入列山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票:30元/人/次半票:15元/人/次 交通 市内乘坐17路华林商厦站下车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古城南门对面就是善化寺) 5、大同华严寺AAAA 大同华严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进入山门,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保大二年()毁于兵火。金代天眷三年()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殿)。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0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下华严寺座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大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殿内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这些精巧玲线的木构模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这座天宫楼阁和晋城宋代二仙观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筑独有的地方特色。殿内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最为经典的两尊塑像历为深受学者与游客的推崇与赞赏,合掌露齿菩萨塑像体态袅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最高;普贤菩萨像流露着细腻动人的感情,魅力独具。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乘38路公交车在华严街站下车 门票 60元 开放时间 8:00-17:30 景点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大同市下寺坡街14号 6、善化寺AAAA 善化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善化寺(第一批国保) 时代:辽、金 我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 据寺内金大定十六年(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易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年)大部分毁于兵火,金天会六年(年)重建。明正统十年(年)始更今名。 善化寺俗称南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依中轴线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层层叠高。东有文殊阁(已毁),西为普贤阁。院内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普贤阁均为辽金时期原构。 天王殿,现为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是我国现存金代时期最大的山门。左右次间有明塑四大天王像,横眉怒目,姿态威严。 三圣殿位于寺内中部,建于高约1.5米的砖砌台基之上。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檐下斗栱六铺作,单抄双下昂,重栱计心造。殿内采用减柱法。佛坛上的华严三圣为金代原塑,后人予以重粧。殿内两侧有金碑2通,其中金大定十六年(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是南宋使金通问副使朱弁所撰,文字优美,书法苍劲古朴。 大雄宝殿是寺内主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庑殿顶。建在高3米有余的台基之上,前有宽及五间的大月台,月台东西长31米,南北宽21米,台前左右为明万历时增建的钟、鼓二楼。大殿明间与左右稍间设门,四壁无窗。檐下斗栱五铺作出双抄。殿内梁架为彻上露明造,正中有平棊藻井两间,雕刻精湛,其形制、手法属典型辽代形制。内供佛像,共33尊,皆金代遗物。殿内四周绘有壁画,为清代所绘。 普贤阁位于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西侧,是一座楼阁式建筑,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重檐九脊顶,金贞元二年(4年)重建。 导览 善化寺最珍贵的是大雄宝殿内的金代泥塑,造型优美,个性突出,特别是二十四天王像,它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丑,有文,有武,或是帝王装,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纱衣华似来自天竺国土,或身着铠甲,衬皮毛以抵御北国寒风。生活气息浓郁。极富感染力。堪为国之瑰宝。这些立像高达2,5米左右,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形态各异。其中塑造最为出色的是东侧六臂“日宫天子”和西侧“月宫天子”,日宫天子,眉目清秀,肌肤丰满圆润,身材修长,衣饰流畅,表情含蓄,善良慈祥,雕塑家把他们塑为女性,更见身姿婀娜,华贵不凡,那玉臂轻舒,富有动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日宫天子与月宫天子塑像,犹如两位活着的贤惠、文静的少妇站在那里,确是金代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不愧为精品杰作。西、南两壁绘有佛传故事画。 类型:古迹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40-60分钟 - 官方网站: 开放时间: (夏季)8:00-18:30;(冬季)8:30-17:30 交通 乘17路公交车在华林商厦站下车 门票 成人票50元; 身高1.2米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凭证)免票 7、晋华宫煤矿AAAA 晋华宫煤矿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同晋华宫煤矿,建于一九五六年,矿井位于大同煤田东北边缘,总面积41万平方公里,可采储量1.5亿吨。目前已形成了年产煤万吨、拥有采掘、洗选、多种经营等煤矿设施和包括职工家属在内共五万多人的大型煤炭企业,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之一的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唯一的多井口现代化矿井。煤炭以低硫、低灰、高发热量闻名于世,远销欧亚美等国家和地区。晋华宫煤矿与云冈石窟毗邻,是云冈旅游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恒山—悬空寺—云冈游的重要环节,从内部资源讲,晋华宫煤矿交通便利,云冈旅游专线和大同市至新高山铁路客运专列都从矿区内穿过,晋华宫煤矿是一个大型、现代化矿井,生产系统健全安全,煤炭生产的整个过程都可展示在游客面前,可使游客了解到丰富的煤炭文化和知识。该项目已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对海外招商推荐项目。 大同市西12.5公里处,与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一河之隔 8、新平堡镇AAA 新平堡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新平堡镇,一个文化历史悠久、塞外风情浓郁的古镇。千百年来,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契丹等与汉族在这片土地上混居生活,造就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从斗争走向融洽的历史,形成了以军事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为一体的文化特色,培育了浓郁的塞外风情和独特的边塞民族文化。新平堡镇因军而显,却因商而盛,曾有“茶马古道”的称谓。是晋冀蒙三省(区)交界的商贸通达之地,发达的商贸业曾经是它最骄傲的历史。现在,新平堡镇的北街仍是商贸一条街。街面仅两步宽,但两边店铺林立,商品齐全。沿街保存较好的古建筑无声地述说着昨日的历史,镇内多处古色古香明清建筑颇具特色,讲述着往日的繁华,为民居建筑中少有的佳品。每年的阴历五月十八,这里都要开物资交流大会,周边冀、蒙的村民纷纷来赶集,很是热闹。 9、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AAA 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始建于年8月,位于“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县”、“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中国绿色名县”,以生态、休闲、旅游为特色的“晋北绿色经济区”、“京西旅游休闲地”、“塞外民俗风情园”——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城东,门前为省道,右边是同广高速公路出口,交通非常便利。 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是全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剪纸专题博物馆。下设“广灵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广灵县多堂剪纸文化产业园区有限公司”、“广灵县张氏剪纸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大同市广灵剪纸职业培训学校”和“广灵县张氏剪纸文化艺术中心”、“广灵县佳佳剪纸文化用品中心”等6个单位,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博物馆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平米,馆舍平米,是一座青灰色秦砖汉瓦式仿古建筑,博物馆高三层,两翼二层恰似凤凰双展翅,内设十三个大展厅和一个地下收藏厅。现有藏品余件,其中展出国内外各种流派、各式风格的剪纸精品余幅,各展厅作品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博物馆节假日不休息,全年免费对外开放。 博物馆主楼东侧是广灵绿色食品、传统小吃、传统佳肴餐饮文化街。西边是民俗住宿和广灵非遗互动民俗风情文化街,“演艺厅”为游客开设广灵剪纸设计、生产、包装30多道工艺流程体验区互动区和文艺演出,为游客提供“吃住行娱购游”全程服务。年底被国家旅游局批准认定为AAA级旅游景区,是山西省唯一特色旅游景区。 景区地址 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城东 最佳旅游时间 全年 开放时间 早8:00到晚6:00周一闭馆 景区门票 免票 交通信息 驾车沿s36高速公路行驶,广灵收费站下高速行驶约2公里即可到达景区。 旅游提示 咨询—;2.网址: 殷家庄民俗村 殷家庄村地处晋东北黄土高原,东与河北省蔚县一砂河相隔,村西是恒山支脉凤凰山。地势平坦,山川秀美。天(天镇)走(走马驿)线、朔(朔州)蔚(蔚县)线两公路叠汇斜贯全境。东距北京市公里,西距大同市公里,又是广灵县城与蔚县县城的中点,北距京(北京)大(大同)高速公路阳原入口46公里,东距张(张家口)石(石家庄)高速公路蔚县入口17公里,交通相当便利。 殷家庄村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温度适宜,年蓝天白云日(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在天以上,不曾遭受污染,是现代社会发展旅游的“净土”。 殷家庄村行政隶属素有“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的广灵县蕉山乡。据记载,历代曾隶属云州(今大同)、应州(今应县)、蔚州(今蔚县)、代州(今代县)和近代的察哈尔省,特色地域文化明显,历史内涵相当深厚,是远近闻名的古村庄。 殷家庄村建村在北魏时期,殷氏居民在元代前广泛居住,故得名“殷家庄”,期间并无兴盛,留于后世资料较少,自元代中后期外迁来的马氏居民逐渐繁兴,取代殷氏成为村子的最大姓氏,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繁盛热潮。村北堡就在明朝开始兴建,嘉靖年间,落成“壬丙门”,古堡格局初成。正在此年间,富甲一方的马姓商官(姓名、身份待进一步考证)为其在京城做官的胞弟及其家族修建府院——“七星院”,一直建、修,最终,在清道光年间,“三庙一堡”格局完成! 1、“三庙一堡”格局 三庙:村西兴隆山“三官庙”(现已毁损),北堡“钟王庙”(现已毁除),堡南“七佛寺”、“观音殿”(现已毁损),一堡:北堡。 兴隆山相传是蔚、广两县“汉墓群”的“龙眼”。“三官庙”就座落于其山头之上,房屋格局为座北面南、“四合庙宇”,正房为五正两耳,门额横悬“三圣宫”牌匾一块,内中供“天官爷”,“地官爷”、“水官爷”分列左右;东、西各三间偏房,左供“五谷爷”,右供“马王爷”;正中一山门左右各三间下房供僧、道往居。庙南下半山腰,有一背南面北“佛道戏台”。此庙建筑是明代风格,高墙大瓦,斗拱飞檐。但在文革时期,绝大部分被拆除,留下了青砖地面和一棵几百年老龄的木瓜树默默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真武庙”建于村堡的正北,“三合建构”,上房供“真武大帝”,左鼓楼,右钟楼,形如两手环揽村堡。文革时期,“钟王庙”也无可幸免的惨遭灭顶之灾。 堡南“七佛寺”:村最大的庙宇就数“七佛寺”,占地3.5亩,采用两院套连型。前进院供观音菩萨,又名“观音殿”;后院内供七尊-。山门朝南,石阶直下,两尊石狮(已被不法分子盗走,现正追查中)威立左右,院内挺立百年苍松(已被伐)。庙宇建筑之奇,风格之异,实属罕见。但在文革中同样被毁。 一堡:殷家庄北堡,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余年,南北长米,东西宽米,地势北高南低,北宽南窄,呈双手合十状。具有传统村堡的建筑特色“北庙南门”——北“真武庙”,南“壬丙门”,其门高9米,宽6米,长13米(不计堡墙),两扇堡门在清咸丰年间包铁,上镌钉“天下太平”四字,堡门过道均为青石铺就,经过几百年的碾压,形成两股很深的车辙,成为相当蔚为壮观的历史印记。 2、“七星九连环院” 殷家庄村有保存完好的明清院落80余处,房屋基本上保持原貌,未被破坏,全部为砖木结构,青条基石,白灰青砖墙体,板瓦筒瓦双层覆顶,屋顶起脊吻兽,门楼精雕细作。院落布局多样,可分为连环套院型、里外套院型和四合院三种。最典型的连环套院型有九连环院,九院呈七星北斗状分布,称为“七星九连环院”,此院建筑规格和风格,与商人院落完全不同,豪华中透着威严,气派中透着等级,奢侈中透着含蓄,雕作中透着官情。各房院尊卑分明,功能齐全,豪华有度,气派有节;里外套和四合院虽是偏房、下室、外亲居用,但也是用材讲究,工艺精细,大门楼、二门楼砖雕影壁等配备齐全;就连车、马、伙房大院都修雕细致、布局气派,有利于下人生产、活计、-方便。所有房屋均向本院开窗,防盗功能强。 “七星九连环院”最大的特色就是建有地下防御工事系统(有待专家考证),地窖相连,直通堡外,这一点更符合了官宦人家的心里特征,使得这一院落从本质上更区别于其他商人院落。 院落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是这些古民居的一大特点,大门口的上马石、抱鼓石、雕花基石、木制雕花门头、兽头、雕花木柁头、雕花窗格和影壁上、烟囱上的各种砖雕或人物、或祥禽、或瑞兽、或鱼宏、或花卉无不栩栩如生,充分显示着古代建筑师的精湛技艺。 “堡、院、庙”形成了殷家庄村最显著的旅游资源特色。 殷家庄村遗留的古迹,尤其是“七星九连环院”,是相当能体现出明清古居民俗文化特色的,是完全与我省“王、乔”大院特点及意义不同的特色院落,这样的院落在全国现存的且保存如此完整的已然不多,这就足能体现出保护和修缮古迹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年,殷家庄古民居入列山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