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4/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8月,39岁的大同市人社局干部杨河芬被大同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天镇县许家窑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干就是六年。在此期间,他先后探索了“1+X”党建帮扶模式,创新推出“爱心股份”、农产品订单式种养等“许家窑模式”,带领当地的老百姓成功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被当地百姓亲切称为“永不停歇的扶贫干部”。年许家窑村率先在天镇县实现了全村脱贫目标。鉴于此,村民对扶贫工干部的满意率也由过去的68%提升到了98%。年杨河芬先后被授予“全省农村模范工作队长”“山西省劳动模范”,同年被市委提拔为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大同市坚持把岗位用兵作为激励干部最有效手段,坚持重点岗位用重兵,选拔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干部到脱贫一线“墩苗”,做到火线练兵,火线提拔。近年来,先后选拔名第一书记、名驻村干部,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名干部到乡镇挂职帮助工作,在全市树立了鲜明干事创业导向。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既要看老百姓是否满意,更要用脱贫实绩来检验。浑源县、广灵县、天镇县是三个深度贫困县,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全市最难啃的三块“硬骨头”。今年,这三个县全部通过省级验收,顺利实现脱贫摘帽。3名县扶贫办主任因在脱贫攻坚战中工作业绩突出,有2人被提拔为副县长、1人被提拔为县政协副主席。对于这样的做法老百姓交口称赞,纷纷表示,“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的扶贫干部就应该得到提拔重用。”选拔任用干部、单位评优评先、晋升职级时,同等条件优先考虑扶贫业绩突出的干部,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全市扶贫领域干部的干事创业活力。近五年来,先后有名扶贫领域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或职级晋升,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强烈的正向激励效应。此外,大同市还特别注重帮助扶贫干部解决办公、食宿、交通等细节问题,真正让干部政治上有荣誉、工作上有待遇、生活上有关心。坚持每年为驻村工作队员、农村第一书记办理30万元的人身意外险,筹集专项资金对全市多名扶贫干部集中免费体检,建立专项健康档案,有效提升了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的荣誉感、获得感。(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摄影:马静波吴晓飞)来源:中国日报网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