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陕北有个英烈村——清涧县高杰村

白福生

二〇一九年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多年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中国。陕北是革命老根据地,成千成万的中华优秀儿女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陕北就有这样一个革命英烈村——清涧县高杰村。

高杰村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自明代至清末几百年间,一直是黄河、无定河沿岸一块著名的文化高地。全村大多数居户唯耕唯读,不但是书香门第、功名世家,而且还出过不少仁人志士和杰出人物。高杰村白氏家族自“老五门”之后,子孙们“科甲蝉联,闻名朝野”,有拔贡举人、进士翰林、“三子登科”的佳话趣谈,也有文武官员为国捐躯的英烈壮举。高杰村白氏家族不止“老五门”、“小五门”兄弟有功名职衔,而且几百年来一直是“家家书香门第、户户官宦人家”的功名世家。从第九世明崇祯庚午年至二十一世清光绪甲辰年,共十三世约三百年间,这里一个由“五户繁衍到六十多户人家的家族中”,竟出了二百六十多个科取学士。在如此众多的人才中,曾出过从宫廷到地方的各级行政官员四十余人,其中皇帝圣旨褒扬和敕命封赠者十三人。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山区乡村,约三百年间竟出了如此之多的人才官员,简直成为黄土高原大河之滨的古今奇观,在科举时代的明清王朝也是极为罕见的。

二十世纪初,“老五门”四弟白寿宸八世孙、光绪年禀生、同盟会会员、早期陕西省立师范学堂学生白雍熙,在本村创办了高杰村历史上最早的学校——清涧第二高级小学,后来又创办了清涧县最早的女子学校。新的科学文化思想像一股强烈的春风,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始传播,有力地冲击着源远流长的、根深蒂固的封建领域,使这块传统的文化园地,开始踏上了现代社会转折的历程。时至中华民国年,在那风起云涌的现代史上,这里的革命先驱们,以国家为己任,也曾出生入死,赴汤蹈火,谱写了炎黄子孙为正义而英勇奋斗的可歌可泣的光辉史册。在“二高”这所当时很有影响的清涧乡下最高学府里,培养和走出了中国现代革命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白明善、白雪山、王怀德(王浩)、崔玉瑚、王聚德、刘善忠、白如冰、白栋材、赵苍璧、白治民、惠中权、白寿康、白向银、白成铭、张子良、白炎波、白炳勋、白应圭、惠济世、王月明、白凤章、贺树槐、贺生祥、白皓等等。他们都是曾为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创建和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高杰村白氏家族的名门才子、仁人志士们如白明善、白自强、白自力、白振纪、白守春等三十名党组织领导者和共产党员、革命青年,为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高杰村革命英烈的史册上,增添了悲壮而光辉的一页。在民主革命时期,高杰村先后有三十位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为新中国的成立英勇捐躯。他们的英名是:白明善、白自强、白自力、白振纪、白世斌、白巩凡、白光生、白康寿、白启林、白瑞生、白举贤、白贵民、白银珍、白礼仁、白随旺、白月富、白候曼、白守春、白仁林、白团员、白举才、白建明、白怀林、白进凡、白建明、白福林、白书荣、白其正、白步堂、白祖伟。特别是一九三四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在高杰村小豆洼被敌人杀害的共产党员白自强、白振纪、白世斌(白加荣)、白巩凡,一九三四年农历六月七日在高杰村饮马沟草窑湾被敌人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白光生、白瑞生、白康寿、白启林,一九三四年农历腊月在高杰村集沟河湾被敌人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有白举贤、白贵民、白银珍、白礼仁、白随旺、白月富、白候曼。另外还有外村的白万祥、白士存。以上三次被杀害的共有十七人,其中高杰村有十五人,史称“高杰村惨案”。在上述高杰村三十位革命英烈中,白明善家共有七位:白明善(一九二七年十月十二日清涧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中共陕北特委主要负责人、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白明善的侄儿白振纪(高杰村党支部书记)、白世斌(共产党员)、白仁林(共产党员)、侄女白守春(共产党员)、侄孙白巩凡(共产党员)、白进凡。可谓“满门忠烈”。

白明善故居(高世雄摄)

高杰村的著名革命烈士:白明善(一八九七年~一九三二年),字乐亭,又名雷霆,号复,是陕北白氏家族中闹革命最早的人。他于一九二三年以陕北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陕西省立(绥德)第四师范学校就读,是绥师“驱高学潮”的学生领袖。一九二四年任绥师学生会主席,于同年秋入团,一九二五年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学校学生中的第一个共产党党员。白明善当年被誉为陕北才子。大革命时期,他曾任上海团中央直属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绥德支部书记、绥德团地委书记、党的特支书记、上海大学中共中央发行部干部、广州黄埔军官学校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兼任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西安国民联军驻陕总部政治部宣传科长兼印刷主任、印刷局长等职,积极协助魏野畴编辑出版《新国民军报》,为北伐作出贡献。并为中共陕甘区委印刷了很多机密文件,提供了宣传器材设备。他还出席了陕西省第一次农民协会代表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白明善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成员,参与军委工作。一九二七年七月他同省委军委书记魏野畴巡视陕北工作,留在陕北石谦旅任中共特支书记,后任该旅中共军支书记、陕北军事委员会委员。一九二七年十月十二日,白明善与唐澍、李象九、谢子长领导发动了著名的“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一九二八年四月他被选为中共陕北特委候补委员,十月兼任中共绥德县委书记。一九二九年元月陕北特委张家岔扩大会议上被选为陕北特委执行委员、常委,分管宣传、组织工作,同时还兼任中共米脂县委书记、米脂县三民二中党支部书记,此间他为陕北特委编写了大量的宣传材料。一九二九年四月由白明善主持召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石峡特委扩大会议,批判和纠正了特委代理书记杨国栋的右倾消极思想,会议撤销了杨国栋的代理书记职务,选举白明善为特委代理书记、刘志丹为特委军委书记,使陕北革命走上正确道路。一九三〇年农历正月下旬,在高杰村白明善家中召开有谢子长、赵通儒等参加的中共陕北特委特别紧急会议,安排部署党的工作,提出应对严重局势的措施和策略。一九三〇年秋,白明善由中共中央北方局调遣去中共河北省委工作。一九三〇年农历腊月,白明善受党派遣回到清涧。腊月二十九日,在袁家沟白如冰家吃了晚饭后打着灯笼连夜回到高杰村。春节后正月初二,白明善去清涧县城,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几天后被武装押送至省立榆林第三监狱。陕西省国民党党部特务头子宋志先闻讯从西安专程赶到榆林审讯“共产党要犯”,妄图从白明善身上打开缺口,破坏陕北共产党组织。在敌人的法庭上,白明善公开承认自己是中共党员,信仰马克思主义。受尽敌人的皮鞭抽打、灌辣椒水、跪火绳、坐老虎凳、十个手指钉竹签子等多种酷刑折磨,但白明善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和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初心不改、忠贞不渝,严守党的机密,不出卖灵魂,不出卖同志,保存了陕北党组织。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一日,在绞刑架前,白明善曾对敌人自豪地说:“杀我白明善不算什么,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三上绞架,英勇就义,享年三十六岁。白明善虽然英勇就义了,但他的伟大业绩和革命事迹却在陕北大地广为流传。一九四五年四月,白明善被中共“七大”追认为革命烈士,他的姓名被刊印在《中国共产党死难烈士英名册》上,受到中共“七大”全体代表和延安各界代表的追悼,毛泽东主席敬献的花圈挽联:“死难烈士万岁!”白守春(一九一五年~一九三六年)(白明善侄女),高杰村女校学生,是一九三四年高杰村“十女”投奔红军之一,被党组织分配到清涧中南区一带从事宣传工作,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与清涧东门湾村王万林的儿子王仁文结婚,在她的启发教育下,王仁文全家都积极支持革命。白守春在敌人眼皮底下,从事党的地下秘密工作,收集敌人情报,为红军购买枪支弹药和紧缺物资药品等,转送红军游击队。当时王万林在县城开个小店铺,实为秘密联络站。白守春每次进城常在此处落脚,取走情报和枪支弹药。一九三五年六月的一天,白守春带短枪、弹药出城被敌人查获。她被捕后,坚贞不屈,守口如瓶,始终未吐露党和红军的机密。因叛徒告密,敌人便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在清涧城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血案,残酷地将怀有身孕数月的白守春枪杀。随后,被杀害的还有王万林、王仁文、王仁瑞(王仁文之兄)、年仅九岁的王虎儿(王仁文之弟),另外还杀害一名党的地下工作者。白守春英勇牺牲后,于一九四五年四月被中共“七大”追认为革命烈士,曾被誉为“陕北的刘胡兰”。白守春被列入二十世纪陕西省一百名优秀妇女之一。白自强(一九〇二年~一九三四年),又名周元,字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与堂弟白自力、白自成在高杰村完小毕业后,考入榆林中学上学。一九二五年兄弟三人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号称“清涧三白”。一九二七年春,白自强任清涧第一高级小学校长,创建了清涧县第一个基层组织——中共清涧县第一高级小学党支部,任书记。一九二七年十月带领一批进步学生参加清涧起义。起义部队在宜川滞留期间,白自强受白明善委派,同唐澍一起去西安向省委汇报起义情况。根据省委指示,他们回到韩城西庄镇后改组了军委,举行了第二次起义,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第一支队,白自强任政治处长。一九二八年一月底起义失败后,他先后在清涧第二高级小学(高杰村高小)、第三高级小学(店则沟高小)任教,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一九三〇年,白自强任中共清涧东区区委负责人。一九三一年九月,阎红彦等领导的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在高杰村与白自强接上头,由他转告陕北特委。一九三三年十月,谢子长由北方局回陕,途经高杰村时就在白自强家中落脚,离开时白自强主动赠其路费盘缠支助。一九三四年农历五月十一日,自强在家中秘密召开党员会议,不料被本村反革命分子白瑞珠发觉后告知敌人,白自强、白振纪、白世斌、白巩凡、白青林被捕,农历五月十三日在本村小豆洼除白青林逃脱幸免外,白自强等四名共产党员都被敌人杀害。自强牺牲时,年仅三十二岁。白自力(一九〇五年~一九三〇年),又名白玉文,一九二五年榆林中学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在北京经于右任举荐报考上海大学,随后转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为第五期学员。毕业后被党组织派往张发奎部,后经惠又光介绍去河南驻马店高桂滋部从事兵运工作。不久回陕在石谦部从事兵运工作。一九二七年十月参加清涧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第一支队第五大队队长。一九二八年一月底起义失败后,白自力去河南阜阳,准备参加魏野畴等领导的皖北暴动。因暴动失败,魏野畴牺牲,白自力又离豫去了山东刘振华部搞兵运工作。一九三〇年七月他易名白玉文,受中共长江局派遣前往河南南阳组织发动起义。他与杨虎城部特务连长、中共地下党员张焕民接上头后便酝酿起义,并经中共中央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张焕民任军长,白玉文任政委。起义部队向南阳进军途中曾攻打赊旗镇失利,部队进唐河县境内被敌人击溃,白玉文、张焕民等部分起义人员遭沁阳县民团包围被捕,于一九三〇年七月赴刑场时,白玉文面无惧色,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在沁阳南门外英勇就义,年仅二十五岁。

在陕北大地一直流传着“十女”投奔红军的故事,这段历史后来被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记录在其不朽名著《西行漫记》的著名“红军十姐妹”。一九三四年五月,陕北反动军阀井岳秀部八十六师对陕北开始了第三次围剿,陕北大地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这年农历五月高杰村发生了共产党员白自强、白振纪、白世斌、白巩凡被敌人杀害的血案。在共产党员白月亮、惠志明的帮助下,刘锦如(白振纪的妻子、白明善的侄儿媳妇)、白云帆(白振纪的女儿、白明善的侄孙女)、白烈飞(白明善的女儿)、白爱玉(后改名为白茜,白明善的侄女)、白国英、白凌云、白怀英、白守春、白凤梧(白锋梧)、白洁(白怀林烈士的女儿),集体去南洼村参加了红军,走上革命道路。“十女”中,年龄最大的二十八岁,最小的十一岁。同年九月,上级党组织根据“十女”的年龄状况及工作需要给她们分配了工作。刘锦如、白云帆母女去陕北苏维埃政府工作,白茜去中共陕北特委妇女部工作,白烈飞、白凤梧、白洁去陕北特委印刷厂工作,白国英、白凌云、白怀英去清涧苏区工作,白守春去清涧中南区一带工作。在“十女”的影响和带动下,同年清涧还有黄敏、黄光明、白青山(后为白治民夫人)、惠玉秀(后为赵苍璧夫人)、王景云、刘海莲等三十多名妇女参加了革命。“十女”中的白烈飞、白凤梧等在一九三六年二月由中共清涧县委安排参加了红军东征。到山西义牒后,由李富春、胡耀邦给她们谈了话,并分配她们参加民运工作,并要求将工作情况经常向他俩汇报。由于工作出色,受到李富春、胡耀邦的表扬,说“她们年龄不大,但工作劲头很大”,鼓励她们继续努力。“十女”中后来除白守春于一九三六年夏英勇牺牲、白怀英结婚后脱离革命外,其余“八女”都初心不改,坚持革命。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锻炼和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八女”建国后都成为党的高级干部,担负重要的领导工作,奋斗在祖国各条战线上。她们的革命伴侣大都是党和国家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如白茜的丈夫贾拓夫,白烈飞的丈夫朱敏,白凌云的前夫白如冰,白云帆的丈夫白向银,白凤梧的丈夫张毅忱,刘锦如的丈夫艾楚南……。在高杰村这块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土地上,还走出了中国地质学家白家驹、共和国开国将军解放军二炮后勤部政委白寿康、解放军工程兵部队副参谋长白炳勋、交通部劳资司司长白浩(已上报副部长、成都出差病逝)……

高杰村地形奇特,群山环抱,风光宜人。村中有十二座带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规模宏大,楼屋瓦檐富丽高雅,曾是当年拔贡举人、进士翰林、县令知州、少爷老爷们的府邸。当年人们来到这里,仿佛来到了一个充满旧式府第风范的古老园林。清光绪年间,清涧县令郝念隆来到高杰村后,触景生情,即兴吟出一首诗:“四围山色一溪通,此地幽含太古风。树木参差屋角露,居人同在画图中。”一九三六年二月,红军东征东渡黄河的前一天,毛泽东和红军总部部分人员,曾在高杰村住过一晚。毛泽东闻听高杰村白明善曾是陕北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为革命英勇就义,便让张浩(林育英)到白明善家中看望,张浩给白明善的妻子放下五块银元、一件羊皮袄、一块毛毯,表示慰问。一九三八年,中央警备三团(团长阎红彦、政委杜平)驻防高杰村时,团政委杜平(开国中将,南京军区政委)曾为高杰村题词:“清涧第一村”。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神州大地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掀起了“破四旧”风暴,狂热无知的红卫兵及造反派毁掉了高杰村几座宏大壮观的清代石碑楼,毁掉了村里的几座庙宇。七十年代,由于村集体经济极度困难,没有远见的村干部决定,毁掉了无定河湾的一株千年古柏和塬上数百年的几十株古柏。新世纪二〇一〇年,毁掉了村中唯一仅存的一座榭台高筑、雕梁画栋的清代康乾年间所建文物古迹——戏楼。这些愚昧的人为毁坏破坏了高杰村的风水。村中的古建筑年久失修,一些已坍塌,破败不堪。因常年无人居住管护,已废弃多年,院子里荒草丛生,使人浮想联翩,伤感不已。

据《先锋国家历史》期刊中刊登《陕北袁家沟“省委书记村”传奇》一文中有这样几段话:“在从袁家沟走出的数位省委书记中,年岁最大的当数是白如冰。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年仅十五岁的白如冰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白如冰在谈到他参加革命的经历时,不止一次提到白明善是自己的引路人。”“生于一八九七年的白明善,是最早参加革命的此地白姓中人。他是清涧县高杰村人氏,早年曾到黄埔军校任教官。白明善在一九二五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按亲戚关系,他是白如冰的六叔。一九二七年,白明善参与发动指挥了全国第三次武装起义——清涧起义。一九三二年,他被军阀绞杀于榆林。”“白明善年纪较长,参加革命时间很早,白如冰、白治民、白栋材在他的影响之下开始走上革命道路。”一九八四年,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山东省委原第一书记白如冰为陕西《革命英烈》杂志撰写了《他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忆白明善》一文中写道:“我和明善同志按亲属关系论,他是我的六叔。他在上海、广州和西安工作期间,我正在他的村上(高杰村)读高小。当时,我以好奇的心情给他写了几封信,他不但及时回信鼓励我好好学习,参加革命,还寄来《共产主义ABC》《共产主义浅说》和《向导》《中国青年》《黄埔日刊》等革命书刊供我学习。我就是读了他送来的这些书刊,受到启发、教育和鼓励走上革命道路的。几十年来,我一直把明善同志作为老师和革命的引路人。”一九八五年白如冰回清涧,于四月一日为白明善烈士题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明善烈士永垂不朽”。中国大地出版社曾出版由白如冰口述、姚建平整理的《风雨八十年》一书中,有许多处都写到他的革命引路人白明善的革命事迹和缅怀深情,并明确指出:“白明善曾担任过中共陕北特委书记”。一九八五年六月,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白栋材听说陕西省拨了专款,清涧县修建白明善烈士陵园落成后,写道:“闻明善陵园落成,缅怀之感,油然升起,小诗一首,遥寄哀思。”青松俯首花含泪,故里遥瞻烈士碑。忆昔门墙常启迪,看今祖国正腾飞。功镌青史豺狼惧,血染丹霞岱岳岿。凛凛忠魂昭铁骨,千秋长伴大名垂。一九八七年秋天,白栋材回到清涧,专门去高杰村白明善烈士陵园瞻仰,热泪盈眶,与白明善烈士的长孙白福生在白明善烈士纪念碑前合影留念。多次说:“早就应该了,清涧县办了一件大好事!”一九九七年十月八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顾问白治民为白明善烈士题词中写道:“白明善烈士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党的优秀党员,他对党忠心耿耿,坚定不移,即使在党处在极其困难的时候,他都能不畏艰险。白明善同志是清涧起义的主要领导之一,在起义和陕北武装斗争中都做出卓越的贡献。白明善同志不幸被捕后,不管敌人的诱降,酷刑逼供,直到上绞架英勇就义,始终宁死不屈,表现出一个大无畏革命者的英雄气概。他的英雄事迹曾激励了无数延安儿女投身革命,去夺取胜利。白明善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已有六十多年了,但他伟大的英雄业绩和他的光辉形象,将永远留在人民心间,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为了永久纪念白明善烈士,弘扬他的革命精神,褒扬先烈,激励后代,一九八四年陕西省民政厅拨专款,清涧县委、县政府在白明善烈士的家乡高杰村修建白明善烈士陵园。一九八四年九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为白明善烈士题词:白明善烈士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精神永垂不朽!一九八四年四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为白明善烈士题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革命英烈白明善同志永垂不朽!一九八五年四月十八日,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为白明善烈士题词:

悼念老战友白明善烈士

坚贞不屈

千古英雄

大义凛然

浩气长存

为白明善烈士题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党政军领导同志还有阎揆要、郭洪涛、高克林、张秀山、张达志、崔田民、白如冰、白栋材、赵苍璧、白治民、刘景范、乔明甫、贺晋年、李赤然、吴岱峰、白寿康、惠世恭、郭步岳、白向银、高朗亭、魏传统、黄静波、常黎夫、尤祥斋、王金璋、杨和亭、薛兰斌、李瑞阳、艾楚南、刘英勇、李甫山、马兆祥等。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五日,中共榆林地委、榆林地区行署在清涧隆重举行了白明善烈士陵园落成典礼。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二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在清涧隆重召开纪念清涧起义六十周年大会,并举行了纪念活动。一九九一年三月,白明善烈士陵园被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文物局列为陕西省革命纪念地。一九九七年十月,中共榆林地委、榆林地区行署在清涧隆重举行了纪念清涧起义七十周年暨白明善烈士诞辰一百周年活动。白明善烈士入编的典籍有:《解放军烈士传》第一集、《师范群英光耀中华》、《中华著名烈士》第九集、《中国苏区辞典》、《中华英烈辞典》、《中华英烈大辞典》、《中国革命史人物词典》、《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辞典》、《中共陕西历史人物传》、《陕西省志·政治人物》、《陕西近现代名人录》。二〇〇二年,白明善烈士事迹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人物注释集》而永载史册。他是榆林市七千八百五十一名(一九八五年陕西省民政厅上报中央民政部核定数)革命烈士中唯一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中共党史人物。二〇〇三年,白明善传记被收入《中共党史人物传》。二〇一四年,清涧县维修扩建了白明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达到五百三十四平方米。维修了烈士墓,新建了领导同志题词纪念碑碑廊,共陈列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刘澜涛、马文瑞领导同志为白明善烈士题词纪念碑三十六通。该烈士陵园目前是榆林市唯一一座个人烈士陵园。二〇一四年十二月,榆林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编辑出版了纪念文集《白明善》。二〇一五年一月,榆林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举行了《白明善烈士诞辰一百一十八周年纪念文集》颁发仪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宁出席仪式并讲话。二〇一七年,高杰村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是清涧县唯一入选的村子。这将为高杰村提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红色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二〇一九年元月,清涧县决定维修白明善烈士故居。二〇一九年元月,清涧县上报材料,申请公布白明善烈士陵园为第三批榆林市文物保护单位。烈士之风,山高水长。清涧县高杰村不愧为陕北人文高地英烈村!本文来源于文明清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