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段长城开始处为广灵东姚疃,终点为蔚县西庄头村。 中国长城遗产网公布的地理位置如下: 谷歌地球显示如下: 《中国历代长城发现与研究》第四章第三节“北齐长城考古发现与研究”有如下表述: 北齐内线长城。到了天保八年,“是岁……初于长城内筑重城,库洛拔而东,至于坞纥成。凡四百余里”。库洛拔、坞纥戍两城堡已失考,不知其具体位置。但是“重城”却引人深思,何谓“重城”?是为双重城墙,即在此城之外又有一城,且时代略早一些,方可称此城为“重城”,结合文献并辅之以历史地图发现,天保六年修建的幽州北夏口至恒州间的长城基本位于西北部边疆,是为西北边境线,故所谓的“重城”应是相对此段长城而言,即在这段长城的南部又修建了一条大致东西走向的长城。并且,此段长城也应是天保七年西河总秦成至海这段长城的一部分,这恰好符合文献中“前后所筑”的说法,结合文献和历史地图发现这条长城应该是沿用北魏时“機上塞围”的东段,即今代县、山阴、应县、浑源、广灵境内的长城。这些地区正好位于大同以南,与“重城”相吻合。同时再次利用了东魏长城,即“(武定三年)十月丁卵,神武上言,幽、安、定三州北接奚、,请于险要修立城戍以防之,躬自临履,莫不严固……”并且,出于对防御设施完整性的要求,这道长城应该与天保六年的北夏口至恒州的长城相接方才完备。由于有“旧基”可用,这条长城修建速度很快,竣工后也发挥了作用,“(皇建元年)冬十ー月……是月,帝亲戎北讨库莫奚,出长城。虏奔道,分兵至讨,大获牛马……”。北齐正是以新建的长城为依托,出师北伐并取得了胜利。 王国良先生在《中國長城沿革考》中认为:这段北齐长城在天宝八年()从库洛拔(代县朔县交界)到坞纥戍(灵丘西南)而筑,也就是利用“畿上塞围”增筑而成。 张维华先生在《中国长城建置考》中认为是赵国时期赵肃侯的北段长城: 南加斗南面峪口,两侧山崖陡立,山顶处东向,利用山险,未筑墙。 峪口右侧崖顶,有人工修筑的痕迹,特别是在个别平面处,发现几个人工开凿的凹坑,不知道是何作用。 此处到坡岩村,相对平缓,蓝天白云下,风景异常。 坡岩村到西庄头村,长城开始隐现,但不明显,只有远观才能看出端倪。 西庄头山顶处,出现一段明显城墙,高不及米,单侧。下山处,长城蜿蜒延伸,偶露阳光,更觉雄浑、壮阔、沧桑。 此行终点,西庄头村,已属河北地界,长城从山西走向了河北。 此时,正值杏花盛开,倘若赏花休闲,倒是好去处。年4月13日侧记。 作者:飞扬大同长城战队队长 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编辑:袁建琴 投稿邮箱: 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