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热热闹闹过大年的各家各户相比,养老院是个特殊的地方。牛年春节即将来临,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大同市家怡养老院的不少外地老人选择在养老院里过大年,而一些外地护理员也放弃回家,把温暖留给院里的老人,陪他们过年。 “小田啊,你过来一下,陪我聊会儿天。”99岁的贾佩琪老人站在门口,朝正在干活的田正风说。“好嘞,我马上就来,我先给您搬把椅子。”随后,田正风转身走进房间,搬出椅子,挑个靠墙又向阳的位置放下,然后她小心翼翼地扶老人坐下。看到老人的衣服有点乱,她边麻利地整理老人的衣服,边陪老人拉家常。 这是记者 在家怡养老院看到的一幕 像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发生 今年49岁的田正风是云南人,现在把家安在了广灵县。她主要负责护理居住在特护区的老人,都是生活不能自理或自理困难的,每天需要护理员帮忙洗漱、喂饭、收拾床铺、定时翻身等。她文化程度虽不高,但勤奋好学、任劳任怨,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仔细观察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性格、爱好等,与老人建立起如同家人般的感情。 “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院里的老人大多选择不回家过年。我也不回了,就在院里陪着老人们。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就得对得起这里的老人。”田正风的目光里透着温和。 “我们也积极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倡议,只不过我们说的这个‘地’就是养老院。”几位家在本市的护理员也和田正风一样选择“就地过年”,她们的共同信念是:“不回家,是因为我们被需要。” “去年春节被儿女们接回家过年,结果因为疫情,在家里住了两个多月。孩子们白天上班不在家,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前几天我就给孩子们打电话说了,今年我在养老院过年了,也为抗疫尽一份力。”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的杨发老人笑着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该养老院有多位老人,其中10多位老人家在外地。为了老人们的健康,该院积极采取一级防控措施,实行封闭式管理,非必要不探视、不陪护。 同时,每天把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拍成视频发送给其家人,让家人们放心。在此形势下,90%以上的老人和家人商量后,决定留在院里过大年。 为此,这几天院里的员工忙着悬挂彩灯、张贴窗花,营造浓浓的节日氛围。同时,精心为老人们改善伙食,为2月份过生日的老人集体庆生,排练文艺节目,力争让老人们过一个别样的暖心春节。 ?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董芳 原标题:《挂彩灯、贴窗花、扭秧歌!养老院里年味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