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6/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展示大同鸟类,保护生态环境

候鸟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力量

在冬季这个万物凋零的季节,大同的城市公园、景观带等地最常见的鸟儿非麻雀莫属,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看起来像是麻雀的鸟,有一部分并非麻雀本雀。

考考你,以上哪只是麻雀?

本期主角苇鹀[wú]也在它们之中,不知道通过本文的介绍,再回到开头,你是否能够毫不迟疑地一眼分辨出它。

76

苇鹀[wú]

雀形目、鹀科、鹀属

小型鸣禽

别名:山家雀儿、山苇容

形态

苇鹀褐眼褐嘴黑爪,通体灰褐色,外形极易与麻雀混淆,这对于观鸟的人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折磨。

苇鹀(左)和麻雀(右)

分辨要点在于,大同最常见的树麻雀头顶棕色,白色的脸颊上有一块明显的黑斑,颈环较窄,上下喙同色;而苇鹀头顶为深浅相间的褐色斑纹,上下喙异色,三角形的灰色肩羽很难辨认。

麻雀和苇鹀的图例(来源:《中国鸟类观察手册》)

此外,苇鹀在不同季节头部的羽色差别很大,它们在换羽的时候会从眼周开始逐渐变为黑色,并且形成较宽的白色颈环,到了夏季换羽完毕,整个头部都是黑色的。(本文展示作品中尚无夏羽苇鹀)

云中山人摄▲

高山流水摄▲

何宁华摄▲

习性

苇鹀性格活泼好动,常在草丛或灌木丛中反复起落飞翔,不怕人,除非特别接近时才会飞离。

高贵宝摄▲

被称为“湿地精灵”的它们,多成3~5只的小群活动,尤以严冬、早春的数量最多。

新贵时光摄▲

而除了长得像麻雀,苇鹀的叫声也与麻雀类似,会在活动时伴随着娇细的“jie-jie-”声。

云中山人摄▲

马华摄▲

食性

苇鹀常在地面或在树枝上觅食。其食物主要是芦苇种子,杂草种子,也有越冬昆虫、虫卵及少量谷物。

高贵宝摄▲

高山流水摄▲

新贵时光摄▲

分布

苇鹀的全球分布(资料图)

刘玉芳摄▲

丁雅琴摄▲

保护

苇鹀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趋势稳定,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何宁华摄▲

马华摄▲

高贵宝摄▲

每期图片均拍摄于我市辖区内。为保护珍稀鸟类资源,具体拍摄地点不便注明。

每周日,大同日报新媒体编辑部

与你相约

一起来认识生活在大同的鸟儿

一起讲讲大同鸟儿的故事……

本期图片摄影人

郭忠

网名云中山人,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鸟类拍摄爱好者,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致力于当地生态环境、野生鸟类的保护和救助。经过多年跟踪观察,对大同市及桑干河流域鸟情鸟况比较熟悉。曾多次组织志愿者在桑干河湿地(同朔地区)进行野生鸟类保护、救助及反盗猎野生鸟类行为的宣传活动,救助及参与救助受伤野生鸟类多起,多为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

尹继

网名高山流水。大同市财政局退休员工。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企业摄影家协会理事。

马华

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鸟类摄影爱好者。

丁雅琴

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热爱摄影,喜欢用镜头尝试记录心里的每一丝感触。鸟类摄影爱好者。

王新贵

网名新贵时光。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自称摄影新人,起步就来挑战难度大的鸟类拍摄,拿起相机的那一刻就义无反顾加入拍鸟行列。

刘玉芳

网名云依依。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喜欢用镜头记录生活的美好,尤其是在拍鸟过程中体验别样的快乐。

高贵宝

网名“堡”。广灵一中教师。大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广灵县摄影家协会会员。

何宁华

网名随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著作权协会会员。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协会会员。鸟类摄影爱好者。

总策划:郭忠何宁华景行大同

刊头题字:杜鹃

本期文案:卢珊

责编

菅雨婷?审核

邓 琳监制

刘双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