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在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方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播中华好声音、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独具魅力,地方志有其独特的行业优势和内涵资源。 一、方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年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地方志能够真实及时记载一时一域历史进程,真实性是志书最重要的特点,是其他文化作品无法比拟的。地方志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与现状。记载地域内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民俗风情等汇成的特色地域文化。反映方志大地域的有齐鲁文化、三秦文化、湖湘文化、燕赵文化、中州文化、三晋文化、蜀文化、巴文化、徽文化、赣文化、闽文化等,反映方志小地域的有泰山文化、黄山文化、邯郸文化、敦煌文化、故宫文化等,不胜枚举,尽在志中。 我国现存旧志多种12万卷,两轮编修社会主义新志书万余部,集中华民族各地域古今优秀传统文化之大成,造就了中华民族古今优秀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方志文库。例如地方志书记述的湖南韶山、山东曲阜、陕西西安、四川成都、福建厦门、河南洛阳、河北邯郸等地域,这些地方人文荟萃、名胜云集,地域文化丰厚,吸引了国内外创业者考察和众多游客观光,正是方志文化的详尽记述功能带动了当地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餐饮服务等产业,并形成良性互动,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长足发展。 年以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创编资料性文献,启动了中国名镇志、名村志文化工程,带动了千百万村镇志书的编纂,使地域文化更贴近百姓生活,把名镇、名村和消失村庄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完整地记录保存下来,让百姓记得起乡思、留得下乡愁、听得见乡音、传承住乡俗。同时,各级地方志机构还收集整理、编选辑印了许多家谱、家账、村规、家规、行规、守则等,代表性的有原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山西家规家训精选》,该书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宗旨,通过深入系统地挖掘山西家规家训资源,弘扬和传承以忠诚、仁爱、孝慈、友善、慎交、勤俭、好学、清廉等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家风文化,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党风政风民风向善向上提供历史智慧和借鉴。这些都是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都真实地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状况,充实和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 编纂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方志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不仅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在世界文化之林也占有独特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影响力。近年来,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和成效的工作,推出了数量可观的地方志成果,成为中华文化弥足珍贵的地情资料宝库,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特别是年9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年)》,明确省、市、县三级志书和年鉴全覆盖的“两全目标”工作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充分挖掘地方志资源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相继推出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地方志精品,把方志文化推向高潮。 二、方志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脉络源泉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弘扬、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凝聚方志力量,讲好方志中国故事,让更多故事体现方志文化特色,让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方志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向世界推介具有中国特色、凸显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方志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地方志古今作品均可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丰富浩瀚的各类新旧地方志书为我们储存了讲好中国故事最直接最生动的资料源泉。 古代地方志是以行政区域为范围的历史记录。全国有大一统志,省有总志或通志,省以下有府、厅、州、县志,还有都邑志或城市志,基层有乡镇志或乡土志,有各类专志或部门志、行业志等,加上其他别名异称,方志有50多个名目种类。 其一是全国总志,又称为一统志。它以一朝一代的行政区域为纲,用地方志的体裁记述全国情况。著名的全国总志有隋代的《隋区域图志》、唐代的《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宋代的《太平寰宇志》《元丰九域志》,以及元明清三代的一统志。 其二是地区志,它专门记述某一个地区的情况。有省志和府、厅、州、县、镇志,也有少数县志是放在一本志书中记述的,称为合志。如康熙在位61年间共修成的通志有21种,当时12个省的通志达卷。雍正在位13年纂成付梓19种通志卷,且普遍较康熙时增加卷本。此外,还有一些因军事、民族事务等特殊需要而划分的区域也往往修有志书,如卫所志、边关志、土司志、盐井志等。 其三是专志。此类志书专门记述某一地区的某一项特定事物。如山志记述山脉,我国各地的名山几乎都修过志书。水志记述河、湖、塘、泉等,如《通惠河志》《金沙江志》《西湖志》《莫愁湖志》《约突泉志》等。名胜志记述一地的名胜古迹,如北京的《谭拓寺志》、苏州的《寒山寺志》《沧浪亭志》、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志》、山东曲阜孔子故里有《网里志》、岳飞故乡河南汤阴有《精忠岳庙志》、河南南阳诸葛亮故居有《卧龙岗志》等等。《风土志》记述一地的风俗民情特产,《金石志》记述当地的铜器碑刻等,《文物经籍志》或《艺文志》专门介绍当地业内著名古籍和人物。 宋代以后,方志体例日臻完备,宋、元、明、清四代基本已成格局,其所列内容包括地理、风俗、形胜、户口、物产、田赋、山川、寺观、学校、兵防、古迹、陵墓、宫室、职官、封爵、科举、人物、详异、杂录、艺文等项。可见,方志是囊括区域各方面现状及其沿革,资料性极强的“一方之全书”。从总体上说,其体例由粗疏到缜密,即由史、书、志、记、录、传、图、经等多种不同体裁逐渐演变成一种特殊体裁,所记内容统合古今,由简到繁,无所不载。天文地理、山川水利、物产资源、典章沿革、贡赋摇役、风俗习惯、各类人物、宗教寺院、科举学校、艺文著作、武备兵防、经济生活、天灾人祸、奇闻逸事等均有记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已出版第一轮省市县三级志书余部。目前,首轮修志结束,第二轮修志进入冲刺阶段,已出版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多部,行业志、部门志、军事志、武警志、专题志、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等2万多部,地方综合年鉴近千余种2万部,专业年鉴千余种多部,以及大量地情文献。 这些新方志与旧志及其整理成果,共同构成了一座以国情地情为主要内容并不断丰富的地方志资源宝库。 三、充分利用地方志资源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讲好中国故事的三个方向,“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我国方志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今天,中国地方志记载的诸如忠孝节义和励志奋斗等实例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经过加工提炼,完全可以成为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补充。 各级地方志中有关中国共产党的记述十分翔实,仔细阅读,都会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鼓舞,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的源头。例如:首轮《广灵县志》卷11至15则真实记述了广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实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二轮《广灵县志》卷26《民生》记述了中共广灵县委、县政府带领广灵18万人民实现民富县强、创造美好生活的举措和惠民实事。 志书记述的各地优秀传统道德和良风美俗,体现父慈子孝、夫义妻贤、兄友弟恭,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作为,显示出古代齐家修身、廉洁奉公、勤奋治学、孝悌仁爱、义行乡里的道德风尚和淳风厚俗。是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的源头。例如:首轮《奉贤县志》卷29《人物志》记述了革命英烈人,其中传记传略42人,劳模、先进人物13人,文人学者43人,能工巧匠45人,名医良医90人,孝子、义士等20人。新旧志书均有此类记述,讲述普通民众遵从社会基础道德规范所演绎的好人好事好风尚,讲述民间公益组织、社会慈善机构和人士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凡人善举等,传承至今,仍然闪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环。 志书中的《民俗》《外交》《国际》等篇章以及各篇章记述或附录的良好风尚和外交事例篇目,这些加以总结可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通过讲故事发扬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爱民、待友诚信、谦和尚礼、外事循义、友邦和善,以及仁、义、礼、智、信的中华精神,这些思想在客观能够起到树立中国人民良好国际形象、协调国际关系、形成优良外交风貌的作用。 清康熙十九年《广灵县志》中的《劝民歌》 地方志文化资源还可用来讲述爱国主义等诸多方面的故事。如上海市《宋江县志》的《人物传》中记述了一位年仅11岁的英雄人物夏秋生,虽还是一位未成年的孩子,怀着对侵华日军的无比仇恨,在方塔壁上写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8个大字。日军对出笔迹,威胁他说出是谁指使。面对杀气腾腾的日军,这位小英雄无所畏惧,最后刺刀捅进了他的胸膛,鲜血染红了塔壁。利用地方志资源编写乡土教材讲述本乡本土故事,能增进普通民众对于本地区的了解,让他们意识到家乡这块热土曾经经历了无数惊涛骇浪,涌现了众多了不起的人物,无形之中培养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讲好中国故事,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把各类地方志书以恰当的传播方式进行讲述,定能达成良好的传播效果。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两轮修志成果(志书、年鉴、方志丛书、方志学刊、方志网站、方志
|